摘要:我国的基坑监测技术在发展初期比较落后,其主要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将指定建筑的基坑情况反映出来,这三步分别是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将数据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建筑的精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基坑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期的基坑监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信息化系统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并将其不足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写出了改进信息化系统的措施,促进基坑监测技术的发展,以期对信息化系统以及基坑监测技术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坑监测技术: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坚实的地基是其可以稳定下来的关键。尤其是近几年,高楼不断建立起来,地基显得更加重要,基坑监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现代建筑当中,建筑模式变得复杂起来,建筑材料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也急需建立起高楼大厦,因此必须有效监督地基的建立情况。
一 基坑监测的信息化
所谓信息化监测,就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结合温度与变形监测体系,为各种大型的工程提供方向。将基坑监测信息化,可以提高基坑监测的速度,保证基坑监测的精准化,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施工。比如,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基坑的水平位移警戒范围控制在25毫米以内,一旦其与规定值的误差超过25毫米,报警系统就会启动,这样就可以使基坑数据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信息化技术对基坑进行监测,可以节省工程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二 基坑监测中信息化系统的开发
在开发基坑监测系统的时候,需要面临很多挑战,要考虑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要想使开发出来的基坑监测系统有效可行,就必须使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到基坑附近的建筑结构,还要把当地环境对基坑的影响详细列写出来,除此之外,基坑具体结构的特点必须存储在基坑监测系统中,这些都是需要基坑监测系统自动完成的项目。总之,基坑监测系统必须具有综合分析基坑特点的特性,包括分析基坑的稳定性、可视化性以及预测性。
(一)基坑稳定性监测系统的开发
1 影响因素
稳定性是评判一个基坑好坏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监测基坑的稳定性,基坑稳定性监测系统的开发就非常关键。一个好的基坑稳定性监测系统,不仅可以使工程安全进行,还可以减低工程费用。然而,在考虑基坑稳定性监测系统开发的时候,并不是监测系统覆盖得越全面、监测的项目越多越好,应当进行合适的选择。如果监测的项目过多,监测费用会大大增加,达不到其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而如果某些必要的监测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监测,很有可能间接升高施工费用,甚至导致施工的失败。因此,在开发基坑稳定性监测系统的时候,应当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选择合理的监测方案,使监测系统的性能达到标准,费用也不太高。
2 设计原则
在开发基坑稳定性监测系统的过程中,应当把设计的原则考虑进去。首先,可靠性原则必须得到保证,只有开发出来的系统可以给施工以便利,可以给施工人员提供帮助,监测系统才算走了成功的第一步。其次,还要遵守经济适宜性原则,监测的最大目的就是节省施工成本,因此,经济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基坑稳定性预测系统的开发
1 监测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预测能力
监测系统与预测系统的功能完全不同。前面讲过的监测系统所监测的项目包含了基坑主要特征,为了节省监测成本,基坑的一些小的或者不重要的特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测。然而,一些监测系统带有预测能力,其可以将基坑的部分不重要特性进行适当预测,这样就可以提高工程的准确性。为了使预测能力体现得更加具体,预测系统便应运而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预测系统中优化算法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监测系统而言,其预测能力大小不一,没有一个监测系统的预测能力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但可以通过优化算法的选择,不断提升监测系统的预测能力。所谓优化算法,就是根据某种规律或者捷径,使运算过程变得更加简单的算法。遗传算法就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优化算法,其可以通过遗传方式,将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这种算法离不开群体,必须以群体为基础,才能找出相应的遗传规律。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是最为人性化的一种算法,其可以模拟人脑的运算与思考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更加接近。在开发预测系统的时候,应当根据工程实际,选择与其相适应的优化算法,从而使监测系统的预测能力得到提升。
3 基坑可视化系统的开发
所谓“可视”,说通俗一点,就是“可以轻松看出来”的意思。在进行基坑监测的时候,大部分以数据来体现监测结果,可是数据显示出来的结果并不直观,为了使观测的过程更加方便,可以将监测出来的数据整理成图片的形式,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基坑的状态。这还不够,还可以将图片处理成三维模式,进而从不同角度进行基坑的监测,这样专业人员就可以看到基坑以及基坑周围的具体环境,从而达到可视化监测的效果。
(三)基坑可视化监测和预测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在进行基坑监测系统开发的时候,可视化系统与预测系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具体介绍基坑可视化监测和预测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1 系统的结构和登陆
当前,深基坑的处理相对较难,其不仅地形复杂,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施工人员。基坑深并不代表建筑就相对牢固,因为基坑越深,一般对应的楼层也就越高,其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再加上难以预测的周围环境,基坑监测工作就变得愈加困难。而有了基坑可视化监测和预测系统以后,这就简单了很多,在进行系统登录的时候,首先要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然后根据提示同意协议,这样就可以成功登录系统。
2 数据库查询系统和数据处理模块
SQL语言是系统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可以依据监测项目、监测人员等多种信息将数据进行分类整合。除此之外,还通过滤波方法,将监测的时间段进行严格的分区,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动态过程,并将基坑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上报。而且,使用特定的优化算法,可以根据总结出来的规律,去掉一些与施工不相关的数据,进而使基坑预测系统更加准确。
3 预测模型和可视化模块分析
所谓预测模型,就是通过整合监测系统所捕捉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建模,形成模拟实际施工的模型。在建立预测模型之前,应当确定监测目标的数据范围,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便可以确定其误差大小,并进行纠错。
在建立可视化系统的时候,为了使图片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一般会采取定位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将周围环境完美地显示出来。除了周围环境,基坑的内部结构也会暴露无疑,这样就可以决定是否在这里挖掘基坑并绕过不可挖掘的部分。
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模式扩大化,地形复杂的基坑也越来越多。因此,基坑监测系统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基坑监测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其先进程度并不高。通过将基坑监测系统信息化,一些比较困难的建筑施工都变得更加顺利,可视化监测系统和预测系统也加快了监测系统信息化的步伐。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系统在基坑监测中的开发和应用将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范传斌,张宏军.信息化监测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4(11):1219-1222.
[2]黄银洲.信息化监测在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中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0(07):87-88.
[3]刘俊岩,应惠清,孔令伟,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倪明.监测技术在水利工程基坑监测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6):146-148.
[5]游森富.监测与信息化施工在大型枢纽机场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4(06):13-17.
论文作者:王启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基坑论文; 监测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算法论文; 稳定性论文; 数据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