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贸形势及基本政策——吴仪部长在美亚协会’95年会上的讲演(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贸论文,讲演论文,年会论文,中国论文,吴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5月13日,北京)
中国自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外经贸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国民经济从封闭型半封闭型转向了开放型,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推进,已经形成既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带,又有沿江、沿边和内陆中心城市,并且开放口岸不断增多这样一种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大。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已从内容单一、渠道狭窄、层次较低的旧格局,向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与国际投资相互结合,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相互促进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
去年,我国在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流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框架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改革是成功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震动。
就外贸体制改革而言,1994年国家推出了以人民币汇率并轨为重点,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机制,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增强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为内容的新一轮改革方案。从一年来的情况看,改革进展顺利: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币值略有上升;进出口增长加快,贸易平衡状况改善;结汇大于售汇,外汇储备有较多增加;以《外贸法》的实施为标志,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外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逐步完善;以加强和发挥进出口商会功能为重点的协调服务体系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外贸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有所增强。
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对外经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2367亿美元,比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了10倍多,年均增长率达16.47%,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已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2年的第11位,1994年继续保持第11位。吸收国际投资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事业,截至1994年底,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2万多个,外商实际投入资金955亿多美元,吸收使用各种国外贷款97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累计签订合同金额403.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5.7亿美元。此外,技术贸易、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同联合国发展系统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多边经济技术合作等项业务也都获得新的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中国同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参加了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内的许多国际经济组织。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加快,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焦点,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成为世界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的主要内容。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加深,国际间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实际可能,中国的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到2000年将达到或超过4000亿美元,进口、出口的贸易额都将突破2000亿美元,这样,到本世纪末的5年时间里,中国的进口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同时,与世界各国的投资、劳务、技术交流与合作与将迈上新的台阶。
改革是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动力。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接轨。在进一步完善出口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点改革进口管理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进口,在按照世界贸易通行规则保护幼稚工业发展的同时,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调整现行的一些不规范的政策,实行统一的对外经贸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改革外经贸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坚持贸工、贸农、贸技、贸银结合,走集团化道路,实现效益规模经营。推动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调发展,逐步改变条块分割、业务分割的状况,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全面发展。加快对外经贸法制建设,以《外贸法》为基础,加速制定配套法规,争取三年内建立起规范和保障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的对外经贸法律体系。
努力创造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外商投资,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外商投资权益有了基本保障,加之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广阔,又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某些自然资源优势,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今后主要是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调整与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有步骤地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并及时制定和公布产业政策,引导外资的投向。今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在产业结构上是农业、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以及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基础产业项目,在地区分布上,要鼓励外商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我们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工作的扶持力度,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我国将继续改善投资环境,目标是使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能够按国际惯例在中国投资和经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去年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内其他企业的待遇差别在逐步缩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会最终得到解决。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提高保护水平是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一个必备条件。这有利于扩大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历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国务院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加强对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中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方面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路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近几年中国在加快建立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及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了对保护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的宣传,并对录相带、唱片、计算机软盘等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了大力整顿,对构成盗版侵权行为的制售企业依法进行了惩处。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中美两国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的谈判,经过长达20个月的时间,终于在今年2月26日达成协议,这本身就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一个证明。中国政府将继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司法、行政两个途径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不断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
中国坚持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方针,维护多边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国际多边经济贸易体系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全面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谈判,并签署了《最后文件》及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国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支持会议确定的亚太地区投资与贸易自由化进程。这表明,中国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对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多边经贸安排都抱有良好的愿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各国朋友的合作。缺少中国的参与,任何形式的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或多边机制都将是不健全和不完善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既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不受任何影响地实行改革开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注意到,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酝酿或实施区域性或集团性合作。中国一贯主张,区域合作或各种形式的经济集团,应当是开放性的、非排他性的。我国江泽民主席1993年在西雅图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中国将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积极地参与有关的多边、次多边经济合作,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