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海洋”工程作为建设“海洋强国”、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抓手,于2016年3月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在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国家背景下,结合国务院正式批复《“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的历史机遇,建议积极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组建一支实施科研工程的“国家队”、充分应用新技术作为保障,最终实现“智慧海洋”工程在军、警、民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效益。
关键词:智慧海洋;发展现状;总体框架、发展建议
一、国外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
世界范围内,海洋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大力实施国家级专项,持续提升海洋信息领域整体能力,不断拓展战略利益空间。
早在2007年,美国制定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提出对各类海洋观测点进行整合,建成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该系统将人工与科技相结合,对近海水体和海洋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和发布,为科学家们提供快速挖掘信息的方法,从而对海洋环境的改变进行追踪、预测、管理和应对,也为决策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水体环境。近年来,又推出了“海军海洋科学发展计划”、“海洋数据获取与信息提供能力增强计划”等一系列专项,以期通过这些专项提升海洋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促进海洋学科发展,为海洋战略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加拿大通过整合Neptune 和Venus等计划的观测设施,构建了Ocean Networks,研发了智能海洋系统(SOS),用于科学研究、政府决策、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渔业资源利用等方面。俄罗斯海军2016年最新研制出一种能将通信信息与声波相互转换的系统,把水下活动潜艇、深海载人潜水器、无人潜航器和潜水员联系起来,构筑水下“互联网”。
欧盟“欧洲海洋观测数据网络(EMODNET)”提出MarineKnowledge 2020 计划,加强海洋的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不同层级决策的质量和可靠性。法国“哥白尼海洋环境监测服务(CMEMS)”是欧盟地球观测和监测项目的一部分,目标是通过空间观测和原位观测为欧盟提供自动的数据获取能力,为海洋数据提供开放的平台。英国2007年启动了名为“海洋2025”的重大海洋研究计划,旨在提升英国海洋环境认知、更好地保护海洋。
日本2012年提出针对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日本海洋发展阶段性战略,目的是提升水下资源开发能力,增强水体的监测能力和重大事态的应对体制。此外,韩国业务化海洋系统(KOOS),对海洋进行日常监测和72 h 的预报,为海洋灾害提供预报预警。
鉴于海洋的战略地位,国际上海洋强国较成功的经验是建立海洋信息化的跨部门综合管理,体现国家意志。美国2010年设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协调27个联邦机构,隶属于总统行政办公室(内阁级别),委员会直接向总统汇报。欧盟设立了海洋管理委员会, 对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政策进行协调整合。俄罗斯2001年设立联邦政府海洋委员会,由副总理担任主席,保障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和涉海单位之间协调行动。日本2007年设置综合海洋政策部,由日本首相兼任,协调交通、经济产业和农村等中央省厅8个部门,用以统筹协调涉海事务和政策。
二、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海洋的信息化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海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如《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广东省智慧海洋与渔业发展规划》《青岛市“海洋+”行动计划》等,分别从数值预报、渔业应用、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为海洋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3颗HY系列卫星,岸基观测台站、高频地波雷达、水下机器人、锚系/漂流浮标、短波通信、北斗通信、水下光纤通信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取得技术突破,无人机、无人艇等新型装备逐步投入应用;当前处于论证阶段的“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和“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将分别从太空和海底2个空间维度增强我国海洋信息获取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逐步构建海洋环境观测系统,海洋资源综合调查手段和范围不断拓展,资料获取能力和数据量得到极大提升,观测范围初步覆盖近岸、近海、大洋和极地,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海洋信息和数据家底。重大海洋信息装备研制取得重要成果,“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等成功海试。海洋信息应用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相关涉海机构围绕海上交通、海洋预报、海洋渔业、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岛(礁)测绘、涉海电子政务等领域需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信息应用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借助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实施,正式启动了我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建设,建成了数字海洋信息基础平台和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为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智慧海洋的定位与体系框架
“智慧海洋”工程是将现代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和海洋活动相结合,以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云环境为支撑,将各类海洋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对海洋的全面立体感知、广泛互联互通、海量数据共享、知识分析与决策、深入智慧服务,从而提升海洋军事、海洋管控和海洋开发等方面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海洋”工程设计为一个“四横两纵”的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网络空间层、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智慧海洋”工程将对涉海信息充分获取、整合、共享、处理,并提供开放的信息访问接口,为军队、政府、行业、公众用户访问这些信息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该工程将进一步为各类用户开发自己所需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平台。“智慧海洋”工程是“海洋工业化+海洋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也是“互联网+”模式和军民融合在海洋领域的典型应用。
四、智慧海洋的发展建议
1、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创建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从而推进海洋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性建设以及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协作模式,努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开发和信息共享,做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协调配合,从而从宏观上来统筹推进智慧海洋的发展。
2、组建一支实施科研工程的“国家队”。“智慧海洋”工程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实施过程汇总必须充分调动各行业力量和优势,组建“国家队”,分领域分阶段开展,方能成功。
3、充分应用新技术作为保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海洋大数据的收集管理以及汇总、挖掘、分析进行深入开发利用,在军、警、民方面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与支持,充分满足各方面对海洋领域的需求。
总之:
总而言之,我国要想使得海洋事业有所发展,就必须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组建一支实施科研工程的“国家队”、充分应用新技术作为保障。“智慧海洋”工程不仅能够为国家海洋安全提供保障,也能全面提升我国的海洋管控能力,还将为海洋开发和经济活动提质增效、创造新价值,更能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造福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1]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和未来船舶发展趋势[J].游源.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03)
[2]新常态下广东海洋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 张洪云,周余义,胡振宇.新经济.2016(26)
[3]“十三五”我国海洋发展形势与政策取向研究[J].王江涛.生态经济.2016(08)
论文作者:孟凡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