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方言论文,词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12月12日至14日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吴语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我在提交给会议的一篇题为《吴语研究六十年》(注:此文收入徐云扬编《吴语研究》一书,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的文稿中说:“1979年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由李荣先生主编的《方言》季刊创刊。它的诞生是汉语方言学界的一件头号大事,是汉语方言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一个里程碑。真是‘柳营出号风生纛’(注:见唐·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十年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如今,时间又过去了十年,《方言》季刊已被国内外语言学界公认为汉语方言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它与整个汉语方言学同步发展的诸多业绩,表明它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显著”,而且“重大”。《方言》季刊不仅是区别“文革”前和“文革”后汉语方言研究两个不同时期的标志,而且起了推动和引导汉语方言研究前进的指导性作用,为提高整个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庆祝《方言》季刊创刊二十周年之际,大家要说的话很多,我仅就如何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问题谈一点想法,以引起学界同仁对此问题的更大关注。
关于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丁声树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初,在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大致告一段落之后就撰文提出过(注:丁声树《关于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一些意见》,载《新建设》1961年1期, 《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转载。),并且引起了方言学界的重视, 当时起步很好,观其发展势头,本来可以取得更大成绩,但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方言词汇研究跟整个语言研究一样,才一度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2月,《方言》创刊, 汉语方言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二十年来单是《方言》上发表的方言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等为数就达近千篇,其中有关词汇方面的文章占了很大比重。例如为配合《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仅以方言词典“引论”形式发表的文章就达二十多篇,由此引起学术界对编纂汉语方言词典和研究汉语方言词汇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我对今后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有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陈述于下。
首先,深入开展方言词汇调查,进行词汇层面的多课题研究。
大家似乎都同意这样的看法,即目前汉语方言词汇学和整个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水平还不高。如何来加以改进,切实提高汉语方言词汇学和整个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水平?我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恐怕还是要走调查调查再调查之路。研究语言包括研究语言理论的人,都需要作语言调查,对于方言研究者来说,田野调查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也是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方言研究,调查为先,这一点是不能否定的,应该是方言研究者的基本信条。田野调查深入了,获得的方言材料多了,才会对方言现象和语言问题有更深的理解。设想两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为着相同的目的和要求,对同一个方言进行词汇调查,甲调查了500 条,乙调查了5000条,收获上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以从田野调查中不断获取的方言词汇材料为基础,再利用前人和同时代人方言词汇方面的文献资料,就可以进行词汇层面的多课题的研究。比如可以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古今南北词汇的异同。题目可大可小。例如方言里的特征词就很值得研究。所谓方言特征词,是指具有方言特色、对内基本一致、对外具有一定排他性的方言里头特有的词语。由于方言分区的层级不同,方言特征词的通行范围也就显得有大小不同之分。以吴语为例,吴语分为太湖、台州、瓯江、婺州、处衢、宣州六片,其中太湖、处衢、宣州三片又各分几个小片,每个小片包括几个至几十个县市的地点方言。这样,吴语的层级从大到小就分为方言区——方言片——方言小片——地点方言这样四个层级。这四个层级都可能会有通行范围不一的特征词,但到底有哪些,通行范围怎样,至今我们还说不清楚,还没有见到过这方面的专题文章。但我认为这个课题很有研究价值。要是能专门调查、搜集、分析吴语各个层级上的特征词,把吴语里特征词的情况弄清楚了,那对诸如吴语的分区、方言间的亲疏关系,以及生活习俗、移民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扩大开去,吴语跟非吴语之间的关系怎样,也可从方言特征词的分析比较上得到一些说明和启示。总之,不同方面不同视角的专题性研究成果积累多了,有了比较可靠的研究结论,就能上升到理论,逐步提高方言词汇学乃至整个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水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 期)一文中曾明确提出“理论出于事实”这一言简意赅的见解。当然,对近几十年来出现的语言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现代语义学、计算语言学等,方言研究者是同样需要了解和借鉴的,以开阔视野,改进方法,更新研究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但基本点还是要立足于汉语方言事实的调查研究。我想,深入开展方言词汇调查,进行词汇层面的多课题研究,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体系和汉语词汇学理论将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其次,绘制各大方言区和全国性的方言词汇地图。
方言地图是用各种不同的符号、线条和颜色等显示一定地域范围内方言分区或具体方言现象异同的地图,对于说明解释方言分区、分布、演变等都很有意义。1989—1990年香港远东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李荣、熊正辉、张振兴等先生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是一部高水平的优秀作品,是我国语言地理学或方言地理学取得的一项最突出的成就,其中的“汉语方言分区图”对国内外汉语方言的分布、分区状况作了迄今最为详细准确的描述和说明。至于汉语具体方言现象的分布图,目前主要还限于部分省、县(市)范围的,一般都是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专著的一部分,如附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昌黎方言志》等著作里头的,缺乏单刊的各大方言区和全国性的具体方言现象的分布图,这方面的工作比起德、法、日等国来要滞后得多。前几年看到过日本的汉语方言研究者利用现有的方言资料画出不少幅全国性的汉语具体方言现象的分布图,很见功力,但材料的详略和准确程度还颇不一致。我认为我们现在已基本具备条件,可以考虑进行绘制各大方言区和全国性的汉语具体方言现象分布图的工作了。当然,绘制具体方言现象分布状况的方言地图并不限于词汇方面的,方音和语法现象也同样需要和可以绘制。这项工作不容易做,它涉及从理论到实践的不少问题,还需要全国汉语方言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但如果做得好,将会把汉语方言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再推进一步。
再次,建立单一性和综合性的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
方言电脑资料库可以充分发挥方言资料的作用,提高方言研究效率,有利于方言学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方言电脑资料库可大可小,可以是单一性的,如某一大方言区的,或某一大方言区的某一方面的,甚至是某一项专题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如关于全国汉语方言的,或某一大方言区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的。以建立汉语方言词汇方面的电脑资料库而论,可否这样设想:李荣先生正在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已出版了数十个分卷,接下去是编综合本。可以分卷和即将编成的综合本为基础,再吸收其他已经和即将出版的方言词典和新、旧地方志、方言志等各种论著中的词汇材料,尽可能广搜博采,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包罗古今南北方言词汇材料的大型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并且可以继续不断地扩充库容。这样综合性的大型汉语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窃以为全国只要建立一个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打好攻坚战。各地则可以建立规模和范围小一点的以各大方言区为主的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如吴语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粤语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等。大型的和中小型的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各有所长,可以互补。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建库的同时,就要研究开发编制各具特点的电脑软件。有了功能不尽相同的方言词汇资料库的电脑软件。可以交流使用,也可以公开出售。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编成的材料,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上网供人任意查阅。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于1993年7 月出版《词库建设通讯》第1期, 发表了建立汉语《‘外来概念词词库’总说明》,至今5年,出版《通讯》15期(止于1988年2月),发表了不少讨论汉语外来词的好文章。他们打算在广事搜集、深入讨论、不断充实的基础上,编纂一部《汉语外来概念词词源词典》,还准备逐步将外来词及所有相关材料储存于电脑的信息库“为大众开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大陆方言学界的同行在建立方言词汇电脑资料库方面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力求有所作为。
末了儿,在庆祝《方言》季刊创刊二十周年的时候,希望全国方言学界的同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充满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为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