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共青团定位与团干部发展方向的思考_共青团论文

关于新时期共青团定位与团干部发展方向的思考_共青团论文

新时期共青团的定位思考及团干部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团干部论文,新时期论文,发展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9)05-0020-04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随着社会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政府执政越来越法制化、规制化,社会观念价值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作为青年正式组织的共青团,面临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对象日趋复杂,在社会结构变迁、意识形态观念变迁当中,共青团原有的组织存在及工作模式必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团干部定位和角色面临着根本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如何定位角色、怎样确立工作领域和重点,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出路在哪里,这些都是当前共青团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新时期共青团的定位

新时期共青团的主体定位决定着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共青团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与青少年现实需求的角度强调共青团的社会属性与作用,要明确几个定位。

首先,共青团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组织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过去的一元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状况逐渐走向多元化。在一元化背景下,共青团与党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共青团有很强的政治地位,在民众当中具有很强的社会认同度。随着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把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命题放在民主法制社会建设的框架下思考,共青团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党争取青年群体,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在青年当中打下牢固的认识基础和政治基础。围绕着这样一个任务,共青团的政治性必然列其社会属性之首。这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凝聚青年当中的马克思主义者,凝聚那些真正拥护党的指导思想的一部分青年群体。特别是围绕在青年当中如何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新时期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其次,按照目前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的要求,共青团兼有政府青年事务的职能,是一定意义上的准行政组织。这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做好政府青年事务要围绕两大主题,一大主题是青年发展,一大主题是青年问题。概括地说,主要包括推动青年发展,以及处置好各类青年问题等两个方面。联合国提出青年事务这个概念大概是90年代之后。这之前,联合国所有涉及青年的文件都用“青年运动”这一概念来描述,将青年运动转述为青年事务是很重要的概念改变。“青年运动”的视野下,通常会把青年当成一种或者是变革社会,或者是破坏社会的力量。青年运动被看成被动的社会力量,青年被看成被动的客体。而在“青年事务”的视野下,青年被看成是发展的主体,这是一种根本的价值改变,对于我们的青年工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过去我们对青年的论述和认识当中,基本理念是把青年看作革命的力量,青年是革命的先锋。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来看,这种认识只是说明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把青年看成是发展的主体,不仅是青年工作的视角,也是政府青年事务的视角。政府的青年事务要研究如何通过创造外部条件促进青年健康科学地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具体而言,政府的青年事务应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青年政策,如何构建一个以青年福利政策为主体的青年政策框架。这里可能涉及到青年的地位,权利等等一些基本的东西。第二,构建青年工作的运行机制,如何把青年福利政策转变为具体化的青年工作行为,即建立起青年社会政策的发送体系。这里包括基本构架、队伍、青年服务社会组织的建设等等。第三包括具体的工作,即具体的、面向青年的、基层的、微观的工作,也被称为实务性的青年工作,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等。一般情况下,青年工作的实务,主要由各类社会性的服务组织承担,但政府的统领和综合协调作用不可少。

从工作视角讲,共青团组织发挥政府青年事务的职能,首先要推动把青年事务和青年的项目纳入整体行政规划当中,要争取在社会发展中设立若干个青年项目;其次,围绕青年发展问题,向行政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再次,定期发布青年发展状况的白皮书,等等。共青团还要担负起综合管理评估社会上的青年服务组织和青年团体、促进青年与外单位或国外青年的交往,监督行政管辖内的青年问题等职能。

最后,共青团的定位应该是青年群体的群众性组织。如果说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讨论的是共青团组织的政治特征和行政特征的话,这里表达的是其社会性,即社会组织的属性。从这一角度分析,其核心内容是代表青年利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共青团组织的这一定位正在逐渐得到强化。从某种意义来讲,共青团是一个代表青年利益,把代表青年利益和竭诚服务青年当成根本任务的社会组织。目前,共青团非常重视这种功能的搭建和实现。从本质上讲,青年的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利益上,青年的利益,特别是青年个体的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仍然存在冲突。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服务好青年,有效代表青年利益,是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严峻考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共青团工作,突出强调了依法代表青年群体,维护好青年利益,强调围绕社会和谐建设,发挥群众组织的社会作用。这预示着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中,共青团的社会性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当中,协调青年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协调青年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作为青年组织的社会性功能。

由此审视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定位,共青团首先是执政党青年组织,负有政治使命。其次是政府组织,共青团组织应该履行政府青年事务的行政职能。然后是青年群众组织,赋有代表维护青年利益的职能。这三个定位体现和规定了共青团组织与执政党、政府和青年群体之间的基本关系。

二、共青团的社会功能

从社会发展角度,以社会组织的视角来分析共青团的社会功能,其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意识形态建设功能,即文化建设功能。一般意义上,一个社会的顺利运行,依赖于两大系统,一是动力系统,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一是稳定系统,社会稳定系统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武装力量、社会保障和意识形态控制三个子系统。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稳定功能当中应该发挥意识形态建设作用的功能,即以青年为主体,推进整体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从这样的视角看共青团干部,可以将其纳入德育工作者,或者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当中。具体到企业团组织,在企业里,共青团组织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支突击队和生力军,或者说基础力量。

第二,提升包括社会生产效率在内的社会效益的功能。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讲,共青团工作最终要产生社会效益。在企业,共青团工作必须要推动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的综合效益,提升企业效益当中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共青团组织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主动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为企业的综合发展服务。

第三,人的发展的功能。意识形态建设和提升社会效率,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与服务青年成才,推动青年发展的根本工作目标相一致,就是要通过共青团组织建设,通过共青团活动,促进每个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从根本上说,共青团工作的功能是促进整体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共青团组织如何更有效地履行社会功能,如何通过代表青年群众的利益,推动青年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者必须积极思考的问题。

三、团干部的社会角色

在当前社会状态下,专职共青团干部面临着多种社会角色,而准确定位其社会角色,关系到工作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特别关系到功能的实现。首先,专职团干部是准公务员的角色,包括企业当中的专职团干部,是企业的行政人员,实际上就是准公务员的角色。而从群众工作的角度分析,团干部,特别是一线团干部,可以被划分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未来的社会职业发展分析,按照中组部划定的社会工作者的建议职业范围,团干部是专业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划为儿童社会工作者。这种划分是按照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社会职业的思路,是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通过个案、社区、小组的工作模式,推动青少年去适应社会,实现青少年自身与社会的双重和谐发展的专业。

在社会性发展的框架下去思考团干部的社会角色问题,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台湾的青年救国团原来是国民党的青年组织,在某些方面,特别是服务政治和政党背景方面,和共青团有某些相似之处。在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的社会背景下,现在救国团已经转化成为普通的社会青年服务团体,政治背景丧失了,也不再突出政党青年组织的性质,完全演变为社会团体。也正是鉴于台湾政坛发展的需要,国民党重新成立了自己的青年组织。这种演变带给我们很多深刻的思考和借鉴,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建设的大趋势下,共青团如何坚持其政党青年组织的属性,服务政治大局,这是共青团未来发展必须回答的命题。从社会整体进步发展的视角看共青团,其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走向社会化,并保留其政党化组织的属性与功能。这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其自身的社会性功能,而这种社会功能的体现以服务青少年为重要标志。同时,共青团必须要坚守政治属性。既要服务青年,又要坚守政党的意识形态,培养政党的接班人,这的确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该承认,我们的青年工作,还远没有达到凭价值和理念吸引青年的程度,我们更多的还是依靠社会地位和政治优势在吸引青年。切实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运用共产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信念吸引青年,这是目前共青团在面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非常尖锐的挑战。

四、新时期团干部的素质要求和发展方向

共青团社会定位的变革直接影响了团干部的建设。团干部的素质要求,或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考虑团干部的产生、管理、培养和转岗等环节,这是团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目前,团干部的转业方向,即团干部的专业发展存在几种状况,一是党务工作者,相当一部分共青团干部在共青团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转业做党务工作者,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包括企业团干部在内的大批团干部,基本是向这方面发展。二是行政干部,包括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转业后直接进入到各专业领域当中。三是专职的青少年工作者,或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随着社区青少年事业的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将日益显著。

不管面向哪一个走向,提升团干部的综合素质,都是当前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团干部的培养训练,主要还是按照党的干部培养方式来进行,培训内容集中在宏观经济管理理论、行政管理和专业管理、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方面。这是很必要的,但仅此还是不够的。

当前团干部的培养教育,素质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回答如何发挥青年领袖的作用,真正能够服务青年群体,影响青年群众。共青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在社会科学和谐的发展中,准确定位共青团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功能,这是团组织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回答的问题。建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小康社会,共青团到底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去实现历史使命。准确定位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在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当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发展,干部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怎样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共青团组织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如何引领青年科学发展,怎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青年的发展。从这三个视角看科学发展对于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关系,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组织发展上的科学指导。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过去五六十年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共青团主要活跃在学校里,企业、农村、街道的共青团活动覆盖面很低;过去的团组织活动,是组织成员的活动,现在的组织活动,大都是组织行政领导机构的活动;过去主要是团员的活动,而现在很多时候是团干部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行事。过去一元化背景下,我们能够调动起青年群体,而现在调动青年个体成了难题。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找到一条多元化状态下的,让个体活跃起来的思路,这是科学建设共青团组织的关键问题。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具体的,比如说要关心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利用网络组织影响青少年、要关注青年的自组织等等,这都是新的命题。从这样的视角看团干部队伍建设,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实现由行政干部向青年领袖的转化,把团干部真正培养成为能够在各类青年群体中的领袖人物。团干部越强化自己的行政色彩,越把自己装扮成党政领导的模样,你就可能越失去青年的拥戴,你以为自己像个领导很不错,青年就可能不搭理你,觉得你面目可憎。“党放心,青年满意”,这是新形势下对共青团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团干部具有双重角色,是党的接班人,但又必须是青年领袖,只有青年满意党才放心,因为当初创立共青团就是为了做青年工作,就是需要你去影响青年。

因此,团干部的建设要从转变团的工作方式着手,从转变基层工作方式着手。只有基层共青团工作活跃了,才能确立团干部的地位。基层工作不改善,这支队伍建设与一般党政管理没有区别,没有任何独特性。青年欢迎,满意,团干部才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理论上来讲,我们的社会一定需要一批真正能够影响青年,带领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人,这部分人应该是团干部的角色。具备影响青年的魅力,又甘心而且有能力带着青年前行,坚定不移地拥护共产党,得有这样的人才行。摆出来的是官僚状态,满嘴马克思主义词句,内在根本没有马克思主义灵魂,只会说空洞的大道理,高高在上,一副官腔,这种人只能被称为新青年官僚,与新时期团干部的形象相去甚远。

总之,未来共青团组织主体定位的社会性及其社会功能必将会不断强化,团干部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根据这一发展趋势设计团干部的培养内容,构建团干部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对于共青团组织及工作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关于新时期共青团定位与团干部发展方向的思考_共青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