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_金融风暴论文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_金融风暴论文

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几点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看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泰国发生金融危机, 并很快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时至今日,危机的阴影仍然没有消除。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一,泰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及其波及的范围。东南亚金融危机,首先是在泰国发生的。泰国于1997年7月2日爆发的金融危机,是过渡引进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所产生弊病长期积累的结果。泰国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在本国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大量引进外资。1994年,泰国引进的外资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25%,1995年达到40.17 %, 1996年又提高到42.6%;1995年外资总额为681亿美元,1996 年增加到785亿美元,而其中46%以上是在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外债。 泰国引进外资是为了赚取利润,而要赚取利润,就必须增加出口, 但实际上, 从1994年以后,泰国的出口速度下降,外贸逆差不断增加,致使外国投资者失去信心,抽走投入泰国的资本,抛售泰铢,换取美元。为了维护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泰国银行动用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到了1997年7月2日,其外汇储备消耗殆尽,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不得不宣布,放弃实行了18年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改为实行浮动汇率制。当日,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就下跌20%,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泰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1997年7月11日, 菲律宾宣布比索实行浮动汇率;7月14日, 印度尼西亚宣布放弃印尼盾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比价;7月17日, 马来西亚也放松了对林吉特与美元固定汇率的支持。这些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都大幅度下跌。即使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新加坡,到1997年11月初,其货币也贬值5%左右,到12月底, 货币贬值20%。这次金融危机还波及东亚的韩国和日本。1997年底,韩元贬值约30%;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也不断下跌,到1998年6月初, 已贬值到144日元兑换1美元。与1996年12月的汇率相比,到1998年1月初, 泰铢贬值52.02%,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45.98%,印尼盾贬值74.48 %,菲律宾比索贬值41.32%。 在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的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动荡,先是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股市价格下跌。随后,10月20~23日香港股市在四天之内下跌约25%,1997年底韩国汉城股市综合指数下跌了7.16%,创10年来的最低点。日本证券市场也发生动荡,1997年11月3日, 日本三洋证券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4日,日本四大证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公司宣告破产。这次金融危机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到重大损失。

第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东盟四国原来都是农业国,生产的主要农产品是大米、橡胶、油料和香料等,这些产品有相当数量向外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各国都开始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品,如纺织、成衣、食品、水泥等,使得各国工业都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但由于各国的国内市场狭小,需求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就不可能进一步促进工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转向引进外资,利用外资和本国的自然资源,发展出口主导型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如电容器、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的零配件和钟表等。泰国1990年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已达到29亿美元, 其中出口的集成电路价值8亿美元,出口的电子计算机和配件价值12亿美元。东盟四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电子、电器业生产和装配基地。东盟四国还利用各自的自然资源优势,从70年代中期开始,又发展了钢铁、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电力等基础工业。发展起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还逐步迈入了世界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工业特别是电子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又促使东盟四国去发展电力、交通、港口和仓储等行业,以适应工业产品运输和出口的需要。东盟四国的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主要是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它们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国内市场销量很少,绝大部分都运送到国外市场上去销售,其中,电子计算机和机器设备的零配件,有少量的近销给外国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的企业,它们用这些零配件去组装成整台机器。从1995年开始,美元汇率迅速上升,由于东盟四国的货币都和美元实行固定联系汇率,美元汇率上升,它们的货币也随之升了值,从而使东盟各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上升,降低了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在国际市场上,电子产品销售不畅, 价格普遍下跌, 到1997年上半年,泰国的电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为零,其他三国的电子产品出口率也大幅度下降。东盟四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质量不比其他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好,成本又比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不得不大量退出国际市场,大量产品被积压在仓库里,形成了产品过剩,企业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投资者特别是短期的投机资本,必然要大量抽走投资。抽走投资,就要大量抛售东南亚各国的货币,致使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发生金融危机。因此,我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金融危机,而且是表现为外汇短缺形式的金融危机。

二、泰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东南亚和东亚各国的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关系非常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更加直接。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世界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集团,把它们生产的大量产品,特别是各种高新技术产品,如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各种高质量的机器设备、飞机、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运到国际市场上,出售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出售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在向其他国家出售产品的同时,还向其他国家购买原材料。由于发展中国家原材料比较便宜,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出口。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利用发展中国家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独资或与投资国合资生产某种设备或电子产品的零配件,又把这些零配件反购回来,组装成整台机器设备或电子产品,以降低产品的价格,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工农业生产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按一定的利息率,向发达国家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到期还本付息。通过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致使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一体化。同时,在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些地区集团,如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美、墨、加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发展的程度更高,它们即将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各国首脑会议,成立了欧洲联盟的议会,以便制订各种统一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在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已逐渐形成地区集团。在地区集团内部,也是通过商品的贸易和货币资本的流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使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有了更迅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的这种紧密联系,也使得一国经济的动荡,会很快地影响到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迅速扩大,正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东盟四国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度下降,冲击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减弱了抵御外来影响的能力。前面讲过:东盟四国先是发展农副产品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除一部分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外,大部分向国外出口;同时,它们又用出口农副产品换回的外币,去购买本国居民所需要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居民对一些工业产品的需要。但当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受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也日益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的压力。于是,它们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引进外资,转向生产出口导向型的工业产品,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还发展起一些重化工业,这些产品绝大部分都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它们也向发达国家购买一些组装电子产品的零配件及生产钢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机器设备。东盟四国通过对外贸易,不仅和东南亚及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往来,还和世界其他各洲的一些国家加强了贸易联系。但近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东盟四国的各种工业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额迅速大幅度下跌。东盟四国生产的工业产品难以出口到国外市场上去销售,也没有外汇去购买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自身的经济发展已遇到极大困难的东南亚国家,在与其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泰国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无力抵御,致使危机很快波及开来,经济都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第三,东盟四国的外国资本的流入与流出。东盟四国为了发展各自国内的经济,大量引进外资,在引进的外资中,有亚洲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和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对发达国家资本家来说,他们观察到在东盟四国投资,不仅有东盟四国的国内市场,还有与其相邻的亚洲其他国家的很广阔的市场,能得到高额利润,愿意把更大量的资本投向这些国家。日本和美国的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这些跨国公司同时在几个国家投资,使它们之间形成系统的分工。例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和美国的德州公司,分别在马来西亚建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建立起劳动密集型的组装企业。日产、三菱等公司在这些国家建立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协作的体系。韩国、台湾、香港在东盟四国的投资自80年代末期以来,数量也极大,但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外国资本家对东盟的投资,相当一部分是实物形式的资本,如投资国把它们生产的或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先进机器设备作为资本投入;有一部分是货币资本,用于在资本投入国或向其他国家购买所需要的原料、辅助材料、电力等。外国资本家投资兴建的企业,取得盈利后,会把盈利的一部分货币资本再投入到本企业中去,以扩大生产的规模;或将一部分由利润转化成的货币资本换成外币汇回国内,以壮大本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东盟四国在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升级和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曾对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除大量引进外资投入于本国的工业企业外,还进一步允许外国银行在各国开设分行。进入90年代以后,东盟四国都有外国银行设立的分行,同时它们还允许外资进入本国的股票市场,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外国银行资本和投入股市的资本取得的盈利,有相当大的部分汇回到各投资国内,使东盟四国与各投资国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东盟国家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逐渐减少,外资企业开始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外国资本家大量抽走对它们的投资,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外汇储备减少,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降低。所以,泰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了东盟及所有向东盟四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

泰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渠道和各国和地区受影响的程度。泰国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的渠道,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但波及的程度有所不同。新加坡、台湾、香港受到波及,但它们的经济还比较稳定,其货币贬值有利于产品的出口。中国大陆自1997年下半年起,出口额有所下降,这也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除货币大幅度贬值和股市下跌外,还有些大企业集团和银行破产,经济发生了动荡。日本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25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好几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有很发达的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工业,按其经济实力,是能够顶住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之所以让日元大幅度贬值,是为了创造出有利于其工业产品大量出口的有利条件,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是为了它自身的利益。现在美日联合干预日元汇率下跌,其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三、发展中国家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应吸取的教训

第一,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不能过度。发展中国家一般都缺乏资金,引进一些外国资本,一方面,可以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可有一部分出口,换回一定量的外汇,以偿还投入的外资。从东盟四国发展经济和发生金融危机的过程和原因来考察,引进外资能使产品尽快地升级换代,由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转向生产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进而生产高精尖的产品。东盟四国工业产品升级换代的过程,也是外资大量投入的过程,外国投资占其工业资本的很大部分。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相当长的时期内,外国资本家从投资中也取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但外国资本家在东盟四国投资兴建企业,其生产的技术密集型产品,都是早已在各发达国家大量生产的产品。为了取得更多利润,他们还要继续增加投资。当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饱和时,或这些产品在发达国家被淘汰时,东盟四国生产的电子产品就不能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出去,因而外国资本家就大幅度减少投资,导致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引起了东盟四国的金融危机。所以,引进外资不能过度。

第二,引进的外资要有合理的结构。这里讲的引进外资要有合理的结构,是指外资投入的经济部门要合理,投入工业企业的长期投资和投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短期投资的结构要合理。例如,东盟四国生产的土特产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早已占有一定的位置,由于气候和土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他国家难以大量生产,通过利用外资,改良品种,大量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是会畅销的。外国企业投资时,也要研究被投资国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它们能获得大量盈利,就不会减少投资。外资的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比例要合理,要把引进的外资主要投到生产部门,尽量减少短期投资。这次东南亚四国发生的金融危机,短期投机资本过多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引进外资必须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引进外资,不能只注意引进外资后本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理论上来说,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了,就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但在一些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中,发展速度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往往并不一致,即发展速度很高,但经济效益却很低。引进外资投入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要使本国经济能发展起来,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产品取得盈利,要能逐步积累到外国资本家原来的投资额。外资引进国还必须相应地逐步积累起足够数额的外汇资本,以补充本国货币资本的不足。有足够数额的外汇储备,才能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第四,对国际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外资进行生产,既然产品的绝大部分要运到国际市场上去出售,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上对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将会发生的变化。国际市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对这种需求的变化,外国投资者应进行研究,引进外资的国家也应进行科学的预测。东盟四国引进外资生产的产品,虽然对本国的产品进行了升级换代,但当一些发达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向更高级发展时,它们没有能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还是生产原来性能的产品,因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不能销售出去,这也是它们爆发这次金融危机的又一原因。

第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这里讲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是指加强对本国货币和外币的兑换的管理。一个国家的产品出口以及对外提供劳务,会有外汇收入,这些外币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在国内使用,这种兑换应是属于本国货币的经常项目,应是自由的,即不受数额限制。但如果外国资本家对本国的投资,是短期的投机资本,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后,用于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就必须予以限制,以避免产生泡沫经济。用本国货币兑换外币,属于本国货币的资本项目。如本国企业要进口机器设备、机器的零配件或原材料等,用本国货币兑换外币,应给予兑换,以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如本国居民用本国货币兑换外币用于其他用途,则应受限制,不能自由兑换。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是为了使本国的中央银行拥有足够数量的外汇储备,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当储备有大量的外汇,估计能够消除金融风险时,才能适当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第六,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应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的经济,主要依靠自己进行资本积累,同时也引进一定量的外资,以发展重要的工业部门,这样是不会发生金融风险的。发展中国家有未被开发的自然资源,又有低廉的劳动力,只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技能,加强企业管理,是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掉这些产品,就能逐渐积累起较大数量的资本,把这些资本再用于发展生产,加上引进必要数量的外资,是会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其目的绝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而是为了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资源和剥削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为了取得更大量的利润。所以,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应该注意适度,应该加强管理。从东南亚这次发生的金融危机看,这一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标签:;  ;  ;  ;  ;  ;  ;  ;  ;  ;  ;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