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和产品促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差异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失败的促销
那些不认真研究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公司常常在促销过程中产生失误。
当年,比诺卡爽身粉(BiNocaTalc)的广告就引起了印度人的反感。这个在各主要报纸上广为刊登的广告里,一个穿着长筒袜年轻貌美的裸体女郎,往身上大洒比诺卡爽身粉,虽然这位女郎身体的关键部位都用广告词“别乱洒,比诺卡爽身粉用粉扑一扑就够了!”遮住了,但是印度公众对用女人的身体做广告在思想上还是不能接受,认为这个广告有伤风化。
在另一些国家,就不把这类暴露身体的广告当作一回事。生性浪漫的法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对用女性胴体做广告更容易接受。对于与性和身体相关的问题,各国基于其文化传统、规矩的不同,有不同的态度。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对此尤其必须详细了解,以免出错而冒犯当地消费者。
法国化妆品公司LaboratoriteGarnier因为使用女性胴体做广告就冒犯了英国妇女。1994年,这家化妆品公司推出一种沐浴露叫作Neutralia,在欧洲使用的电视广告中,一个金发美女用这种沐浴露洗澡,画面显示她用这种沐浴露施在胸部时,酥胸面对镜头,乳头两点全露。这个广告在法国本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时,没有不良反应,但是,在英国一播出,立即引起社会大哗,受到妇女强烈抗议。妇女们向独立的广告监督部门抗议这个广告侮辱妇女、降低妇女人格,用色情手段促销产品,结果这个公司只好改变广告,英国妇女才罢休。
美国一家制鞋公司用光脚的照片来推销它的产品,这个广告对许多人来说不碍事,但用到东南亚一些地区就不行,在那里,把光脚丫子竖在别人面前是一种不尊敬别人的表现。
山钟(MountainBell)公司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它的一个广告里,一位正在打电话的经理把两只脚搁在办公桌上。这个广告在中东地区引起极大反感,按照那里的风俗习惯,把脚跟或鞋底对着别人是一大忌讳,是对人的最大的侮辱。
各个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差别很大,对于任何局外人来说,要全部了解那是极为困难的,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对避免失误极为重要。如果这一忠告为各公司所听取的话,许许多多的错误就不会出现了。
一家美国罐头鱼生产厂家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犯了一个严重的促销错误,这个厂家在地方报纸上登了广告,广告上一位妇女穿着短裤和丈夫在打高尔夫球,广告词写道:这位女士和丈夫下午去打高尔夫球,晚上回家用罐头鱼还来得及做出一顿丰盛的晚餐。这个广告在当地人看来,错得很离谱,因为,首先,在当地打高尔夫球,妇女从不穿短裤,而且通常不和男人一起打高尔夫球;再者,不论准备晚餐的时间多么仓促,当地妇女都不会用罐头鱼做晚餐,尤其不会用罐头鱼来做主要的一道菜。这家公司看来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才会做出一个这么荒谬的广告。
一位眼镜推销商在泰国用画有动物带着眼镜的广告来推销眼镜,这真是不幸的决策,在泰国,动物被视为低等的生命形式,穿戴动物可穿戴的东西,决非人之所为。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公司因为没有考虑到当地宗教的特殊习惯而惹出的不少麻烦。在亚洲,信仰佛教的人很多,有些公司因在广告里印了佛像而引起公愤;有些因在广告里使用当地宗教的符号更是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还有就是招牌上的广告词有意无意地压在佛像上,人们更是反感。有一家公司由于对此一无所知而采用了这种促销手法,结果惹出了大祸,公司差一点被愤怒的信徒放火烧为平地。
一家航空公司差一点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它在该国营运的权利,事因这家航空公司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幅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广告:一位漂亮的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给愉快的旅客送上香槟酒。为此,航空公司倒了大霉。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禁酒的,不戴面纱的妇女是严禁和男人在一起的。沙特阿拉伯人把那幅广告视为妄图改变宗教信仰和宗教习惯的洪水猛兽。
不同的文化规范,不同的促销方式
成功的广告往往是把当地的文化考虑在内,并尽可能融合当地的文化。同一幅广告不可能适用于不同的国家,所以,把同一幅广告用在许多国家是不适宜的。美国的一家化妆品生产厂家雇用顶尖的世界级模特,用各种广告吸引美国妇女,说如果她们使用该厂生产的化妆品,就会更加漂亮,青春常驻,魅力非凡。同样的广告用在法国却不奏效,因为法国妇女并不买广告的账,她们并不相信用了化妆品就会变得娇俏迷人,她们认为广告不是对她们说的,而是针对少数人而言的。
多年前,一家美国皮鞋厂要把产品销往德国,在产品说明和促销广告里使用“Fashionshoes”(时装皮鞋)这样的字眼,负责广告和促销的公司要求把fashion这个词改一改,皮鞋公司百思不得其解,广告公司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说服。在美国用Fashion shoes来促销是绝对正确的,但在德语里,fashion这个词却是华而不实、质地不佳的意思,德国人最恨华而不实、引人上当的东西,这不是说德国人不看重时尚,而是说德国人更注重产品质量。
曾经有报道说,美国一家大的谷类食品加工公司在英国运用和美国同样的宣传手法来做早餐食物广告,结果遇到问题。在美国,促销甜麦圈之类的广告往往以儿童作主要诉求对象,所以广告里的人物是红头发、带雀斑的典型美国儿童。该公司在英国促销时如法炮制,把美国的广告照搬过来,英国人却对该公司用儿童做广告和企图用广告来影响儿童的做法不满。他们认为广告促销针对儿童是不合适的,迫使该公司放弃原有广告,制作了新的广告。
一家美国洗衣粉生产厂家在秘鲁还有一个不寻常的经验。这个厂家在那里推销该厂生产的含酶去污洗衣粉。该公司在促销中用了一幅漫画做广告,广告里画了一个像云雾一样的酶的形象,张着大口把衣服上的脏东西一口一口地吃掉。开始时,洗衣粉销量还不错,但很快就掉了下来。该公司经过调查,才找出问题的症结,原来是巴西妇女的洗衣习惯在作怪。巴西妇女历来相信衣服只有用热水烫过才干净,广告中那个像云雾一样的酶更加深了她们的这种看法。然而,经过热水烫,洗衣粉里的酶也受到摧毁,洗衣粉效果大打折扣,根本不像广告中宣称的那么有效,所以妇女们买来一试,就再也不买了。如果该公司事先对巴西妇女的洗衣习惯有所了解,就不会走这段弯路了。
同一国家,不同文化要求不同的促销方式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国外,美国国内也有个支文化的问题。例如,在美国就存在着一个拉丁族裔的支文化,有一个人口相当庞大的拉丁族裔市场,这个市场日益成熟,购买力日益强盛,引起了各公司对拉丁文化的高度关注。公司要注意采取和美国主流市场不同的促销策略。高露洁(Clogate-Palmolive)公司在美国的拉丁族裔当中成功地推销该公司生产的牙膏,该公司针对拉丁族裔比较看重外表的特点,在广告中更多地强调牙膏对外貌的好处,投其所好,结果相当成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这样成功,下面请看一些失手的例子。
一家电话公司为了使广告更有拉丁美洲族裔的气息,请了波多黎各的演员来担纲。曾经有这样一个广告,妻子对丈夫说:“赶快下楼打电话给玛丽娅,告诉她我们可能晚一点到。”这个广告有两个文化习惯上的错误:一是传统的拉丁美洲妇女很少有人敢叫丈夫干这干那的;二是几乎没有拉丁美洲族裔会觉得有必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可能迟到,因为拖拉是寻常的事。
科士(Coors)啤酒公司的宣传口号是:“尝尝高原的风味。”(Taste the high country),其意思是,饮用高山泉水酿造的科士啤酒,等于享受到了洛基山的生活。这一招对于英裔美国人来说相当有号召力,但对于美籍墨西哥人就毫无吸引力了,因为他们的原籍墨西哥地处高原,所以不觉得高原生活与科士啤酒有什么联系。啤酒厂为了吸引拉丁裔的消费者,把它的西班牙语的广告作了修改,把洛基山脉当作优质啤酒的发源地,但人们不一定住在洛基山才能享用它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新的口号的英文意思是:“从这高原世界,把上好的啤酒带到你的故乡。”
有一次,约翰逊公司打算用一个广告来促销其生产的纸尿布,在那个广告里,一个小孩尿了床,母亲的下身全湿了,父亲的下身却是干的。后来公司发现这个广告在拉美市场会产生性生活的暗示,于是及时作了修改,不然它可能会出洋相和处境难堪。
和科士啤酒公司相比,佛士达(Foster)啤酒公司就显得有点食古不化了。1998年佛士达啤酒开始登陆越南市场,佛士达背负着非常强烈的“澳洲形象”:它的广告历来以袋鼠和阔边高帽示人,例如在一个电视广告中,一个头戴阔边帽的澳洲人,开车到一个酒吧,酒吧外的招牌上画有一只袋鼠,还有“澳洲款式”等字眼。这个广告在世界不少地方都相当受欢迎,但在越南做促销却显得格格不入,对普通越南人来说,他们对澳洲认识不多,对袋鼠也没有兴趣,这样的广告实在难以引起越南消费者的购买欲。难怪销路不佳。
彼得洛多米卡酿酒厂打算用“the art of simpatico drinking”(好朋友喝两杯,乐也融融)来宣传西班牙酒,这个主意是一家美国广告公司想出来的,其意在于把这种西班牙酒和simpatico这个西班牙词带有赞赏意义的美国译法联系起来,立意不错,但是在西班牙里simpatico这个词的意义不同,它指的是那些和蔼可亲、很好相处的人,从来不用来指饮料或酒类,如果真的用这个广告来促销,被讲西班牙语的消费者看来就是遇不可及了。幸亏该公司一些会讲西班牙语的管理人员及时发现了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