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策略探讨论文_胡飞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策略探讨论文_胡飞

深圳市深水兆业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受国家大力倡导创新科技影响,近年来各类新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领域,BIM技术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BIM技术的科学应用策略,并以某地S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BIM技术的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同类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

前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略显颓势,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提升,在这种压力的倒逼下,自我改革开始成为建筑企业所关注的焦点,各类新型技术由此广泛被引入我国建筑领域。BIM技术属于现阶段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领域的新型技术,该技术具备模拟性、优化性、可视性、协调性、可出图性等特点,为最大化发挥BIM技术优势,正是本文围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策略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的BIM技术的科学应用策略

BIM技术可较好服务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因此本节将围绕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探讨BIM技术的科学应用策略。

1.1质量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可细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各阶段管理要点如下:(1)事前管理。基于BIM技术构建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即可在施工前明确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施工隐患,设计的准确性、碰撞点的预防、构件缺失等问题的避免均可由此实现。(2)事中管理。基于BIM技术开展节点构造模拟、预留洞口定位,工程管理人员即可更为全面直观的了解施工内容,施工人员也能够通过施工模拟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综合应用智能移动终端与BIM技术,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数据信息采集便捷性可大幅提升,配合云平台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并关联BIM模型,管理人员即可选用更具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式,各环节问题的质量追溯也能够获得有力支持。(3)事后管理。在BIM技术支持下,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类文件、信息、记录可得到有效汇总与分析,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可由此得到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的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依据,审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同时得到较好保障[1]。

1.2进度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进度管理需得到4D BIM模型的支持,通过在普通的3D模型中加入时间因素,即可较好服务于工程进度控制。一般可采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建设4D BIM模型,以此关联BIM模型与建筑工程施工计划,针对性的进度监测和调整可由此实现。基于4D BIM模型,即可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管理,通过直观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即可发现施工过程中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进度问题,针对性调整进度偏差或更新目标计划,即可较好维护各方利益。

1.3成本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成本管理需围绕成本动态跟踪展开,通过建立预算BIM模型,并考虑区域、楼层、构件等因素进行预算工程量的统计,即可配合Luban PDS系统、鲁班造价软件、MC和BE客户端,实现工程量的快速查询,以此针对性控制工程量波动,满足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需要。BIM技术的应用需保证建模准确性,并编写相应的说明书,图纸问题的及时解决、人材机价格以及取费的明确需得到重点关注。通过基于施工BIM模型的日常交底、基于预算BIM模型的材料采购计划制定,并配合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检查,建筑工程成本即可得到较为科学的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安全管理

为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BIM技术应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通过针对性开展安全模拟,即可基于BIM技术向施工人员直观展示施工情况,并重点展示各类施工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培养、施工事故的发生几率控制均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施工管理人员可基于场平布置、作业工序、作业面、人员、机具设备等要素编制施工计划,并基于3D漫游、3D渲染、4D模拟等BIM技术进行塔吊模拟、临边与洞口防护模拟,同时针对性制定应急预案,配合现场安全监测与处理,BIM技术即可更好满足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2]。

二、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某地城市综合体项目中的S酒店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属于地上25层、地下2层的大型综合性建筑,采用现浇法进行结构施工,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分别为7.08万m2,耐火等级与抗震等级分别为一级、丙级,整体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S酒店工程存在施工过程复杂、工期紧、专业多、图纸问题多、数据共享困难等特点,为保证施工的顺利、高质、高效开展,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建立了高准确性BIM模型,工程质量问题由此得以在施工前暴露出来,工程由此得以按期、高质量问题,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可见一斑。

2.2 BIM成本模型建立

为合理应用BIM技术,工程需首先建立BIM成本模型,采用Lubansoft软件,结合平法标准图集与相关规范,采用表格及CAD输入等方式进行绘图建模,由此构件与构件之间存在的扣减关系在建模过程中得到较好反映,施工过程及结算阶段的钢筋工程量均得到准确计算。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造价员针对性修改了内置计算规则,整个计算过程通过钢筋三维显示,成本控制有效性由此大幅提升。

2.3工程量分析

基于BIM技术,围绕S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量与钢筋工程量开展全面分析。根据结构说明图要求,分析混凝土工程量,可通过应用BIM技术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替代梁柱节点低标号混凝土。在BIM技术支持下,可确定模型中期初梁柱节点未严格按照结构图纸绘制,因此1-4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C45混凝土浇筑量高于模型量,因此工程从第5层开始修改模型梁柱节点,之后每层混凝土的用量得以实现14.1m3~18.84m3的节约。此外,由于施工过程无法封堵暗柱和暗梁,剪力墙和暗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C45混凝土用量超标问题,而通过应用封堵技术,将浇筑45°部分时的C45与C50混凝土改为C35,并按照-5㎜的板厚标准进行浇筑,由此混凝土工程量得到更好控制;在基于BIM技术的钢筋工程量分析中,分析主要围绕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距离选择、现场剪切力墙转角构造做法选择、临空墙与底板连接构造、楼板板筋优化展开,配合建立料表审核制度、严格控制钢筋用量、加强成品保护,施工质量、效率、成本均得到更好控制。

2.4安全教育

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势,S建筑工程通过模拟现场施工环境,针对性开展了安全培训活动。在BIM技术支持下,施工人员可快速而方便的熟悉工作环境,因不了解施工环境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得到较好预防。此外,通过安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全培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大幅提升,全体员工得以由此树立安全施工意识,低投入、高回报的安全教育最终使得工程得以安全而顺利的完工。

三、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可较好服务于建筑工程管理。在此基础上,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需要得到重视。为保证BIM技术更好服务于各类建筑工程,PDCA循环法的引入和应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智杰.BIM技术特点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2):165-166.

[2]张喆.关于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应用思路构架[J].居舍,2018(32):117.

论文作者:胡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策略探讨论文_胡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