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校生源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学习表现比较落后的后进生亦或是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少年。他们对当下环境和个人问题认识肤浅。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情绪问题和动机障碍。而这些情况仅靠思想和政治教育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而课堂教学是最直接且易进行的方式。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干预;潜能;激励
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然而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普遍低下,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差、诚信不足、缺乏自尊心和责任感等,加之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时期,情绪起伏较大。因而有必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和疏导。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及原因
综合起来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学习方面,他们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学习任务重、难度大,而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问题和动机障碍;第二,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数学生只愿与同龄人交往,向知心同伴诉说自己的烦恼,而与教师、家长的交往则具有不少的封闭性;第三,在情绪方面,职高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敏感、情绪活跃的阶段,他们的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波动性:顺利时就得意忘形,受挫时就垂头丧气;第四,在自我意识方面,由于学生自我意识处于趋向成熟阶段,有些学生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使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发生冲突。这使他们的自评、他评常常是不成熟和不全面的。因此,一旦遭遇挫折,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而这些情况靠政治思想教育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进行适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干预。
二、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意义
首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尽可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维护社会稳定,学校管理和家庭幸福的保障。部分中职生容易出现心理自卑、敏感、偏激等不平衡状态,这时通过心理教育和疏导及时排解消除心中的不平衡,可以大大将危险因素扼杀在摇篮里,使学校、社会治安秩序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健康生活的的需要;再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身心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性意识逐渐成熟,有了关于异性的困扰或其他人际交往问题,这时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最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加强有关方面的疏导和教育,预防和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也是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标准。
三、将心理干预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自然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习心理问题的干预更是全体教师要学习的事。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教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有关,因此,当教师要能在自己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指导教学,在每一节课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心理干预,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到最直接有效地体现。
为了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融合。必须了解学生需求,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要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备到课程中。中职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激发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不能一味“满堂灌”。1.在课堂上根据文本内容定期进行课本剧表演或专题探究,教师可以充当“导演”,也可以参与其中。将舞台留给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2.每周一篇快乐周记,记录学生认为快乐且有意义的行为,并谈出自己的感想,有了长久的积极行动并坚持下去,良好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3.每学期开设一次讲座或辅导课(也可在班会中体现),如“成功从梦想开始”“成功必将属于你”等,让学生首先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目标之后,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我要进步”“我要成功”的信念,强化信念,鼓励他们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4.每学年进行一次师生互评活动,学生可对教师展开评议,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也能找到不良情绪的出口。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想要走进学生的“心理”要不断地了解学生,要在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把握好教育契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以作业为契机、树久违之信心。改进作业批改方式。第一次批时将错处画“○”,在第二次批改时将改进之处打“☆”,可附加鼓励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被关注和尊重。等到学生拿到作业后,教师抽查面批,当面指出不足并鼓励改正。这样做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教育了学生做事不能虎头蛇尾,草草了事。让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2.以考试为契机、养平常之心。考试前焦虑,考试后松懈,是多数学生的表现。在这个时期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平常心,课堂上开展“考试平常心”活动课,使学生在考试以及一些人生困难面前保持平静面对的心理素质。
3.以活动为契机、扬信心之帆。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据学生擅长的方面来开展活动和比赛——专业技能比武、诗歌朗诵比赛、话题演讲比赛、小组辩论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教师也可参与到其中来,发现做得好的地方及时有针对性地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自尊。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每天心里都有事做,就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从而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做到“听学生讲”“看学生练”“让学生想”“激学生学”,从学生心理需求、情感需要角度唤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面对趴在桌上睡觉或者捣乱调皮的学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都不想学的学生也没必要去管;有的教师更是不敢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生怕发生矛盾冲突让自己下不了台。这种忽视学生存在的做法,对学生心理伤害是潜移默化的,他会认为自己是被放弃的,是无用的。增加了学生的悲观失望心理或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训练与学生沟通时的心态。只有教师用理智、客观的心态与学生沟通,才能在沟通过程中调整学生的心态。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了以同样的心态来待人接物,才能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减少冲突,做到尊重人、体会到被尊重的幸福。
四、激发学生潜能,点亮前行的火把
中国人由于处事含蓄,不擅长鼓励,也常常忽视激励人的潜能,教师担心激励会使学生骄傲自满。所以大多采取的是批评指正的方式,教师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其实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教师的好。因此,潜能激励能力是不少教师常有的短板。教师经常会不吝指出学生的短板。而忽视教师个人发展中的“短板”,然后延长这块短板,才能够获得更大成功。相对于潜能激励而言,批评学生往往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日本企业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欣赏别人长处,比批评别人的短处,更容易使人成功。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天赋,学生爱好哪门功课,就让他在哪方面掌握和学会比大纲要求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找到自己所喜爱的事情以后,就会珍惜它、思考它,并主动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这样,对相应的教学科目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对学习重新燃起希望,增强了自信力。
肯定赞赏学生,激励学生自尊和自律。当学生怀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如果教师采用肯定赞赏的教育方法,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会大大降低,令教师的教育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肯定赞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的,肯定长处和点滴进步,还个体自尊和自信,使差异缩小、消失,使个体向完美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激发学生潜能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力求做到学生对学习的无力感在短期内消退,不会因为曾经不会、不能、力不从心而有思想上的压力,精神上的负担,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对材料进行认真的考虑,对班级思维迟钝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他们专门挑选练习,给他们分步布置巩固和发展知识所必须的练习。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成为教师的口号,让学生成为我们的骄傲。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2]俞文钊.中国的潜能激励理论及其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4]颜震华,王绍海.教育潜能激励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职业高级中学 323800)
论文作者:胡晓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潜能论文; 中职论文; 情绪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