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5
摘要:苏州河及其两翼地区是全市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加强苏州河干流及两翼支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具体举措。本文以宝山区内环境和景观要求较高的蕴南片区为研究范围,提出水环境改善关键技术,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全面恢复水体观赏功能。
关键词:二级管网;泵站截流;小区企业分流;蓄排结合;合流系统改分流;水生态修复
1 概述
宝山区苏州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范围为东至黄浦江,西至宝山嘉定区界,北至蕴藻浜,南至宝山与普陀、杨浦、虹口、静安区界,总面积约70.9km2。该范围共包含四镇一区一街道,分别是大场镇、庙行镇、高境镇、淞南镇、城市工业园区和张庙街道,详见图1。
图1 宝山区苏州河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范围示意图
2 现状污染源调查及主要存在问题
(1)蕴南片区主要道路的市政及配套排水管网已经建成,但是部分道路下仅敷设有雨水管道而未敷设污水管道,一部分企业和民宅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附近的河道,造成了城市污水管道收集率和利用率降低,同时污染水体环境。区域内多座雨水泵站现状无截流设施。
(2)部分老旧小区建设时没考虑到雨污分流,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接入雨水管道,最终排入河道,污染河道水质。小区中不少居民家中,洗衣机放置在阳台上,大部分老旧小区阳台未考虑雨污分流,排出的富含磷氮的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进入河道,污染河道水质。部分企业场地内未进行雨污分流,存在严重的雨污混接现象。
(3)区域内仍存在空白系统,防汛体系不完善,污水无组织排放。
(4)地区内大部分系统已为分流制系统,但仍存在局部合流地区,合流污水雨天放江污染严重。
(5)一些河道临近居民生活区,目前水质状况较差,断头浜多,水动力不足,但尚未有相关河道整治计划;或者虽已列入实施计划,但河道整治内容仅包括截污治污、疏浚、修葺护岸及防汛通道的内容,未包括水质提升或水质水生态修复;再有一些河道,虽已设置了生态浮岛的水处理措施,但现场河道水质情况仍较差,且其沿线居民企事业单位密布。
3 整治技术措施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确定以下主要整治技术措施:
(1)截污:完善二级管网,对未设置截流设施的分流制泵站增加截流设施,截污控源。
(2)纳管:小区场地及阳台雨污分流;部队、消防队、企业场地雨污分流;污水纳管,杜绝混接现象。
(3)调蓄:蓄排结合、完善防汛体系、填补空白系统,设置雨水调蓄池,削减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
(4)分流:合流制系统改为分流制,减少合流污水雨天放河污染。
(5)净化:对断头浜、水动力不足、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生态处理,消除黑臭,净化提升水质。
3.1 截污
(1)完善二级管网
对大场镇15条道路、庙行镇11条道路、淞南镇2条道路、高境镇3条道路进行二级管网完善。新建污水干管,为各污染源预留检查井以及检查井和污水干管间的连接管。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为现状污染源基本纳管创造条件。
(2)分流制泵站增加截流设施
对现状雨水泵站增设污水截流设施,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泵站的截流污水量暂按平均污水量的20%估算。
3.2 纳管
(1)小区场地及阳台雨污分流
对小区进行雨污分流,原有合流管可作为雨水管的保留利用,不能保留利用的合流管废除并新建排水管道。新建的雨、污水管道,并分别纳入相应的市政雨、污水管道,在接入市政道路污水管道前新建污水监测井。
北阳台改造:自建筑物外墙起,翻排建筑物污废水出墙管,排入小区污水管网;建筑物雨落水管及明沟排水纳入小区雨水管。南阳台改造:将原有阳台雨水管作为废水管使用,将已改建的阳台排水管进行改接,纳入小区污水排水系统,在废水出墙管与污水支管连接井之间设置水封井;新建外墙雨水管,接入小区雨水系统。
(2)企业场地雨污分流
新建污水管道,将场地内部的污染源全部纳管。现状合流管作为雨水管保留利用,不能保留利用的废除并新建排水管道。设有食堂的需增设隔油池后再接至场地污水管道,场地内现状化粪池作为检查井保留利用。场地内污水在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前新建污水检测井。
3.3 调蓄
在部分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引入调蓄池。调蓄池的主要作用为“截污纳污,调蓄水质”。将排水系统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初期雨水暂存其内,待旱季污水输送、处理系统有空余容量时,再排除调蓄池中贮存的雨水,较大限度的减少雨水径流对河道的污染。
3.4 分流
逸仙路沿线存在雨、污合流的系统,合流泵站截流倍数不足。将合流系统改造成分流系统,降低排放的污染物负荷。保留原合流管道作为雨水管道,在系统内新建污水管道。
3.5净化
(1)就地水处理措施
新建小型就地污水处理站,采用复合式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预处理段、快速生物反应器等几段工艺。
(2)河道疏浚
为疏通河道、改善水质需要对现状河道进行清淤处理。底泥疏浚作为城市河湖整治及底泥污染控制中最常见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及良好的清淤效果。
(3)水生态修复
在河道治理第一阶段(消除黑臭),利用复合浮床、曝气装置等措施,对水质不达标的河道进行全面治理。在河道治理第二阶段,通过恢复、构建种植沉水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构建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恢复河道自净功能。
(4)景观提升
河道两岸拟采取现状优化措施,沿河岸形成开合有致的绿地景观,有条件处设置亲水步道,形成一条可亲水可游玩的绿色廊道。
4 结语
到2021年,通过水环境综合整治,苏州河支流将消除劣Ⅴ类水质,河道两侧环境和景观明显改观,使区域内河道“水质提升、环境改善、景观美化”。本文对宝山区蕴藻浜南侧范围进行研究,对苏州河支流岸上及水体内的各项改善水质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以期待对即将立项的水环境改善工程的实际建设有所帮助。
论文作者:吴嬿1,屠怡倩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污水论文; 河道论文; 管道论文; 雨水论文; 水质论文; 宝山区论文; 泵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