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以下税务机构设置的数理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理论文,机构设置论文,税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民所需公共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决定政府的规模,政府的规模决定税收的规模,税收的规模决定税收管理的要素投入并形成税务当局的规模。管理学认为,组织是一种工具,用以发挥人的长处,中和人的缺点,使其达到无害;组织设计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或变革组织要素联系方式的活动。作为税收管理要素联系方式的正式依据,省以下税务机构设置状况构成税务组织结构图的主干,影响着税务当局的规模和税收管理的效率。
一、现行税务机构设置的主要问题
现行两套税务机构增加了税收成本,有悖“精简、效能”的原则。从征税角度看,任何组织的存在都必需相应维系运行的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套税务机构显然增加了一套机构的固定成本。同时,由于规模收益状况的存在,现行两套税务机构的可变成本也增加了。仅就逾百万的税务人员数量即可见征税成本之高。从纳税角度看,纳税人普遍存在既缴纳国税也缴纳地税的情况,履行纳税义务的成本无疑也增加了。
县以上税务机关内设机构存在不合理之处。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基层税务机关近年来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简化程序,提供即时办理、限时办结的“一窗式”或“一站式”办税服务,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随之得到调整和优化。县以上税务机关由于不直接面对纳税人,其工作流程和机构设置不是直接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是主要服从内部的习惯与上级税务机关保持一致或基本配套,从而在机构设置的调整方面显得滞后。以省级地税机关为例,主要有以下问题:
(1)设置多个税政处室对税种进行分工管理,而由于权限约束,其实仅从事税收政策的督促落实和问题研究,各个税政处室的职责并不充分,同时增加了税政处室之间的协调成本。相形之下,征收管理处所负职责庞杂,亟需朝着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进一步部门化。
(2)规费专指政府对其限制的特定行为进行微观规制而征收的费,而许多地税部门将负责社会保险费等征管职能的内设机构定名为规费局,显然文不对题,容易引起歧义。
(3)计划财务处、信息中心的职责都涉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但由于业务与技术的分割而以邻为壑,税收分析预测仍比较粗放。
二、省以下税务机构设置的数理模型
管理学中的组织设计理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工具。部门化是组织设计和调整的一个基本环节,它是把工作和人员组合成可以管理的单位或部门的过程。根据部门化的依据,大约有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工艺或流程部门化等类型。从部门化视角看目前省以下税务机构设置状况,可以发现:以产品(注:在这里指税种。)为部门化依据,形成国税、地税两套机构;以地域包括经济的、行政的、地理的区划为部门化依据,形成各地税务机关;职能是各级税务机关常用的部门化依据,形成内部职能单位;直接面对纳税人的“一线”则以地域、顾客为部门化依据,如实行分片、分行业管理,或以流程为部门化依据,如实行分前台后台、分环节管理。前两种部门化结果构成外设机构,后两种部门化结果构成内设机构。
1.省以下税务机构分设的数理模型
对省以下税务机构实行分设,一种观点认为,分设机构势必引致额外的设置成本、协调成本及纳税成本,主张实行职能分离的一套税务机构即可满足分税制要求,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以职能部门化取代产品部门化;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立两套税务机构解决了税务部门向上级税务部门和当地政府两个委托人负责导致的利益矛盾,如执法刚性不足,越权难以根除等,有助于实现分税制调动两个积极性,提高“两个比重”的目标。对此的理性权衡应采取成本收益分析的思路,比如范围经济。
微观经济学界定范围经济是N种产品由一个组织生产的成本较之由N个组织各生产一种的成本为低的情形,反之,则称为范围不经济。设某时期某地的国税征收数为t[,1],地税征收数为t[,2],C(t[,1])表示国税部门征收t[,1]所耗费的成本,C(t[,2])表示地税部门征收t[,2]所耗费的成本,C(t[,1],t[,2])是由一个税务部门征收t[,1]和t[,2]所耗费的成本,若C([,1],[,2])<C(t[,1])+C,则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程度是
附图
由于货币税的可加性,可以表示为,求得它就可以进行范围经济的经验分析和机构设置的抉择。SC>O,表明存在范围经济,国税、地税均由一个税务部门征收更好,此情形下不应分设机构;SC<O,表明存在范围不经济,国税、地税分别由国税部门、地税部门征收更好,在此情形下应分设机构。而分设前的平均成本ACO即当时的征税成本除以税收是已知的,则代入上式,即可求得范围经济或不经济及其程度。
使用该模型还应考虑对其影响的因素。
(1)物价。分设前后的物价不可避免会有所变化,应将换算为同期价值。
(2)税源。不同税源的征收难易程度有差别,如果分设前后的税源发生变动,势必影响到征税成本,应在征税成本中剔除该因素的影响。
以上两个因素反映了经济因素对税收征管绩效的作用。
(3)技术。近年来,随着征管改革的深入,税收征管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这无疑会降低征税成本。因此,应当在中剔除技术进步的影响,或在中加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4)纳税成本。模型中的成本仅考察了征税成本,而未考虑纳税成本。一般地,机构分设显然增加了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花费的时间,导致纳税成本相对提高。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税收征管改革绝对降低了纳税成本,但这方面的收效并不以机构分设为条件,或者说,若机构未分设可能更有利于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从理论上看,在范围经济情况下,考虑纳税成本将提高范围经济的程度,使机构不应分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在范围不经济情况下,应将纳税成本的影响予以量化,以视其是否足以改变范围不经济状况。从实践上看,省以下税务机构设置存在明显的范围经济,即国税、地税均由一套税务机构征收更省费。
2.省以下税务内设机构的数理模型
省以下税务内设机构通常可以选择职能、顾客、流程等之一种或两种作为部门化依据而设置,形成相应的组织结构框架。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内设机构应有助于税收管理要素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要素组合效果影响着内设机构中技术部门的规模。理想的组合是劳动力或资本投入的任何方面每增加1元,都会提供相同数量的法律实施效应,表现为税款或纳税人遵从水平,即边际产出相等。如果在计算机设备上增加1元产生出比用于税务人员薪水的1元更大的阻止不遵从或激励遵从的效应,那么计算机就应赢得投资。据此的简单推断是,与研发有关的技术部门、科研部门应得到加强。
要素使用效果影响着具体内设机构的有无和大小。比如,按照地域部门化,要素被分配到不同的辖区;按照职能部门化,资源的去向可以分成征收与执行,执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选案、审计、处罚、实施,相应地有税务当局酌定的稽查概率、其能力决定的查出概率、处罚概率、实施概率以及法定惩罚结构,五者的乘积构成纳税人的不遵从预期成本,它决定着阻止纳税人不遵从的边际威慑力(注:对此的实证分析是税收遵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顾客为部门化依据,则可以据纳税人某项或某几项特征分配税收管理要素,实施分类管理、服务。显然,要素使用效果强的部门应得到加强。
应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时序分析或横断面分析,可以对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求得税收分别对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弹性,作为要素组合决策的依据;求得税收分别对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不同用途的弹性,作为要素去向决策的依据,以上为优化省以下税务内设机构的设置提供依据;求得税务当局的规模收益状况,为衡量税务当局的规模是否适度提供依据。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Q代表由可变投入,带来的产出,系数a和指数b,c,…,m是常数,在生产测量中,其值由线性回归估得。
它具有两个使用非常便利的特性:(1)每个X的生产弹性是其对应的指数;(2)幂指数的和代表这个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状况(注:该值为1、大于1和小于1分别对应于长期平均成本不变、下降、上升,亦即规模收益状况不变、递增以及递减的情形。)。同时,对每个具体的生产函数都可以得到R和T比率,决定系数R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总体的关联度,即因变量在多大的程度上由方程中的自变量决定,T比率则表示各个自变量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即哪些变量更有说明问题的意义。
试举一例如下:
附图
在前三个变量中,人数均表示劳动与资本的联合投入,例如,稽查员及其稽查装备。在把人数视为其所在部门规模的象征时,其对应的弹性就可以作为内设机构设置和调整的参考依据。由科布—道格拉斯函数的特性,μ1、μ2、μ3、μ4分别是TFR对的弹性,其和则显示规模收益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当考虑技术进步的贡献时,一般将系数A设置为时间的函数,即A(t)。A(t)包含了相当广泛的内容。在一个两要素生产函数模型中,它反映了除资本K、劳动力L外所有对产出发生影响的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有其它要素投入、K与L的质量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优化等等。在一个全要素生产函数模型中,A(t)主要反映要素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由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必然会体现在新型设备上,因此,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质量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则可以归因于制度创新,A(t)于是被细分为来自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的贡献。这可以应用同期模型测算。如果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这种复杂形式应用于评价税收征管改革,可以获知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组织模式变革各自对税收征管改革的贡献。
三、初步建议
渐进性地合并两套税务机构,以现有两套机构分别负责征管、稽查,逐渐向一套机构过渡。进度取决于税收管理信息化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新增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水平。
调整省级税务机关内设机构,合并各税政处室,承担“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征管处细分为纳税服务处、纳税评估处、税务行政许可处。将负责征收社保费为主要职能的规费局更名为社保费局。在省级数据集中的条件下,将计划财务处、信息中心的涉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职能划转出来,成立专司税收数据分析和宏观税源管理的处室,集中为发挥经济晴雨表和经济杠杆作用提供依据。
标签:范围经济论文; 成本分析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管理成本论文; 纳税人论文; 经济论文; 地税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