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理论的局限性与总体性理论的突破:政府管理思想的范式创新_系统思维论文

诚信理论的局限性与总体性理论的突破:政府管理思想的范式创新_系统思维论文

整体论的局限与总体论的突破:政府管理思维的范式革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总体论文,思维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渐明显,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政府与公民的分歧、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并立等等,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矛盾是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国家或集体本位主义,其代表性的口号是“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和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从系统哲学的角度看,国家(集体)本位主义源于整体论。实践表明,囿于整体论的计划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构建与完善需要新的管理哲学基础。在整体论基础上产生的总体论,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指导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理解总体,需要引入整合的概念。整合(integrate)是指“由部分结合而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过程与状态”。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形象地表述为“1+1≠2”,其中的不等号可能是大于、小于或者个别情况下的等于。也就是说,“1+1>2”只是三种可能情形中的一种。然而,政府管理中的整体本位主义却完全希冀于这种情况一定能够实现。事实表明,“1+1<2”这种整合失灵的情况在社会系统中屡见不鲜。当整合失灵出现时,势必存在着某些部分未能对整体功能做出如管理者所期望的贡献,这种现象称为非完全整合。诚然,人类个体需求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整合实现的,但由于人的需求多样性和动态性,而系统整体功能又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一切个体的一切需求,因此总会存在独立于整体利益之外的个体利益。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非完全整合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从以人为本的观点看,非完全整合的存在也是有益的。这样一来,非完全整合就使得一般社会系统中总是客观地存在着密切关联同时又相对独立的两种功能和利益:其一是系统对其部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功能和整体利益,它由管理者直接控制;其二是部分所具有的未被整体整合的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利益,系统管理者不能直接控制这些功能和利益。这就是说,全系统对外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称为总体功能,为整体功能与所有部分的相对独立、未被整合的功能之和,即:

总体功能=整体功能+部分独立功能之和

总体利益=整体利益(公共利益)+局部个体利益之和

我们将以非完全整合现象的必然存在为基础,将社会系统的功能、利益区分为整体功能、整体利益和总体功能、总体利益的认识,称为总体系统观(total system view)。以总体系统观为基础对社会系统实施管理的模式,称为总体系统论(total system thinking,简称总体论)。如果说整体论以系统整合后新功能的涌现为核心而突破了还原论的局限性的话,那么,总体论则以正视极端复杂的人类社会中必然存在的非完全整合现象为契机,突破了整体论的局限性。除了承认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未被整合的功能与利益之外,总体论还会更加全面地考虑社会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关系,因而将所适应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一个等级。

具体地说,在对社会系统的管理中,正视系统非完全整合的必然性,正视所有部分(子系统、甚至每一个体)均有其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的功能,因此除了考虑系统整体的功能和利益之外,还应将部分所具有的功能视为系统总体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这种真正兼顾整体与部分利益的系统哲学即是总体论。

由于考虑到了社会系统非完全整合的必然性和整合形式的多样性,以总体论为指导的政府管理除了对社会系统的某些部分实施直接管理外,更多的是通过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来进行间接管理。这既能发挥对部分进行整合的整体优势,又能充分地调动系统组成部分的积极性,从而使系统具有更大的总体功能。更一般地讲,各类社会系统的管理哲学都应该实现从整体论到总体论的转变:管理目标从追求系统整体功能最大改变为追求总体功能最优,价值观念从单纯地强调部分服从整体改变为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总体的利益,整体也可以做出牺牲。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所说,任何科学概念,无论多么广泛,毕竟都只有有限的应用领域。整体论也不例外。通过梳理式的考察和研究,可以得出,整体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和条件,不恰当地将其应用范围和条件扩大往往会导致不利的后果。为克服整体论的局限性而提出的总体论,显然更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理应代替整体论,成为我国完善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管理哲学基础。

摘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2004.4.50~54

标签:;  ;  

诚信理论的局限性与总体性理论的突破:政府管理思想的范式创新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