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以呼吸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案例,观察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营养并发症风险呼吸疾病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恢复状况的影响,分析是否存在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筛选营养并发症风险患者56例,分为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组(IN组,n=28)、围术期常规营养支持组(GN组,n=28)。IN组术前7天起,每天口服肠内免疫营养乳剂至术后第7天(手术日除外);GN组术前7天起每天口服肠内普通营养乳剂至术后第7天(手术日除外)。两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及临床指标。结果 营养指标:术后第1天,IN组PA高于GN组(p<0.05),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IN组PA、ALB高于GN组(p<0.05)。炎症指标:术后第1天,IN组TNF-α、IL-6、CRP低于GN组(p<0.05);术后第8天,IN组TNF-α、IL-6低于GN组(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术后第1天,IN组IgG、IgM、IgA水平高于GN组(p<0.05);术后第8天,IN组IgG、IgA高于GN组(p<0.05),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指标:I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GN组低(p<0.05);I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GN组提前(t=7.816,p<0.05)。结论 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显著减低手术应激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并对呼吸疾病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具有辅助作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泵入,分次鼻饲肠内营养,为重病人,并发症,影响
本研究选取病理确诊呼吸疾病的患者进行营养并发症风险筛查,选取其中营养筛查确诊为具有营养并发症风险患者(NRS2002≥3分)分别给予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及普通营养支持,观察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其术后营养状况和恢复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呼吸疾病患者加速康复外科的辅助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住于株洲市三三一医院胃肠外科,病理确诊呼吸疾病的患者100例进行术前营养并发症风险筛查,选取其中营养筛查确诊为具有营养并发症风险患者(NRS2002≥3分)56例,随机分为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组(IN组,n=28)及围术期常规营养支持组(GN组,n=28)。纳入标准:①术前CT、MRI等常规检查未发现肿瘤远处转移者;②无免疫缺陷、代谢性及内分泌疾病者;③术前未行化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等特殊治疗;④术前无凝血功能异常、肿瘤晚期恶液质等手术禁忌者;⑤无明显心、肝、肾功能损害者;⑥围术期无血液及蛋白制品输入者。排除标准:①半年内有酗酒、精神障碍、药物依赖或癫痫患者;②呼吸疾病术后复发、转移癌、短肠综合征、完全性肠梗阻患者;③3个月内接受过激素、人体白蛋白及其他免疫制剂者;④体温、血压、脉搏、心率不稳定,持续意识障碍、神志昏迷者;⑤已经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纳入患者2组术前7天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血红蛋白及人血白蛋白含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
表1 2组患者术前7d一般资料比较
1.2营养并发症风险筛查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7天检测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然后对患者进行营养并发症风险初步筛查,即:近期体质量下降情况、近期进食量减低情况、目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疾病严重程度与其营养消耗增加的关系和其他营养并发症风险,并使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以下3方面评分: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和年龄评分(0-1分)。最后将3项分值相加为总评分,如总评分≥3分,则提示患者具有营养并发症风险。
1.3营养制剂
IN组围术期采用瑞能(免疫肠内营养乳剂TPF-T,200mL/瓶,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GN组采用瑞素(普通肠内营养乳剂TP,500mL/瓶,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双侧)为检验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评定及并发症风险筛查结果:通过胃镜检查病理确诊呼吸疾病的患者100例进行术前营养并发症风险筛查,在本研究中,营养不良患者(BMI<18.5kg·m-2)占比17.7%。具有营养并发症风险患者(NRS2002评分≥3分)占比56.0%。
2.2营养指标:术后第1天,IN组PA显著高于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IN组PA、ALB显著高于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IN组与GN组术后营养指标的比较(x±s)
2.3炎症指标:术后第1天,IN组TNF-α、IL-6、CRP显著低于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IN组TNF-α、IL-6显著低于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免疫指标:术后第1天,IN组IgG、IgM、IgA高于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IgG、IgA高于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营养并发症风险筛查的必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18.0%的呼吸疾病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高达56.0%患者具有营养并发症风险,营养风险患者比例远大于营养不良者,因此,仅仅用BMI判定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会低估患者营养并发症风险水平。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常常只重视营养状况评定,忽略营养并发症风险筛查的重要性,过重的依赖实验室数据和BMI水平反应患者表面的营养状况,而忽视其面临的营养并发症风险,对患者预后非常不利。
3.2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的合理性
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可引起局部及全身黏膜严重的炎症反应[2],会导致器官损害及功能障碍。在整个炎性反应过程中,炎性因子TNF-α、IL-6、CRP大量释放,会严重破坏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另外,TNF-α与IL-6会影响白蛋白的转录,减少白蛋白生成,加重患者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并且术后消化道结构改变、营养摄取障碍,术后分解代谢增强,麻醉药物抑制等因素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下降。所以维持围术期患者免疫系统平衡,控制炎症反应是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关键。本研究中,IN组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后术后第1天及第8天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GN组,是因为IN组使用的免疫制剂瑞能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抗炎因子释放,并通过竞争性抑制,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促炎因子的产生,并抑制干扰素及TNF-α等炎性因子生成,使过度炎症反应趋于正常[3]。
结束语
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是在没有增加治疗并发症风险的前提下,保障患者安全与顺利康复的措施,减轻患者围术期应激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这些都是胃肠道肿瘤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相一致的,所以,围术期免疫营养支持对呼吸疾病患者加速康复治疗理念具有辅助作用[3]。
参考文献
[1]李玲玉,吕铭,施庆彤.鼻饲流质结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7,4(01):18-21.
[2]马爱勤,潘玲,高宗伟.糖尿病型肠内营养剂与匀浆膳对重症患者住院时间等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5):285 - 290.
[3]李湘明,罗学宏.胃肠屏障与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J].医学临床研究,2003,20(8):591 - 593.
论文作者:吴秋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免疫论文; 统计学论文; 风险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