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寡头竞争的方式研究和行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寡头论文,竞争论文,电力论文,方式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
一、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电力市场的主要特征
通常认为电力工业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在我国,长期以来国家对电力工业实行高度垄断、垂直一体化和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国家电力公司控制全国几乎所有的电网资产和一半以上的发电资产。由此产生的低效率、市场分割以及其他种种弊端备受指责。王骏(2000年)认为,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将成为国民经济转轨的必要条件,传统的一体化垄断经营的电力工业已不能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胡鞍钢(2001年)则进一步指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应打破国家电力公司独立垄断电力市场的格局。2002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体制将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按照这个方案,2002年12月底,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成2家电网公司(国网和南方电网公司)和5家发电公司(华能、中电投、大唐电力、国电电力和华电集团),实现了厂、网的分离。综合当前电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寡头垄断的发电市场。电力工业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有很高的进入壁垒,从1985年国家实行引入社会资金建设电源项目的政策(即通常说的集资办电政策)到现在,发电市场仅存有少数企业。据统计,到2000年,除国家电力公司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心城市先后成立了44家以投资办电为主业的投资公司,共投资建设电厂装机容量0.55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7%。以安徽省为例,到2002年,电力市场的4企业密集率(CR4)约为70%,市场集中度高,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市场特征。
2.电力产品的同质性。电力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同质性,在电网和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其电力质量均能达到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力是没有差异的。
3.未来的电力市场将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和电价改革方案,发电的上网电价主要在竞争中形成。目前还是由政府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和还本付息的原则确定。
4.随着国家对电力工业逐步放松管制,电力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潜在进入者。以安徽省为例,5家发电公司成立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分别在安徽圈定了大量的电源项目,发电总装机容量约3500万千瓦,拟在近期开发的项目发电装机近1500万千瓦,是目前安徽省总装机容量的1.5倍。
二、电力市场寡头竞争的方式和行为分析
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初期,无论是发电量(产品产量)还是电价(产品价格)都是由政府制定,发电企业之间并不存在市场意义上的竞争。在电力体制改革后期,电力市场形成和建立后,电力市场的竞争已是不可避免。对于发电企业来说,由于产品是同质的,因而竞争将是围绕价格展开。下面利用贝特朗模型(Bertrand)来研究电力市场的价格竞争问题
1.不考虑发电供给能力限制的电力市场价格竞争
贝特朗模型研究的是企业以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假定市场中有n个发电企业,电价为pi(i=1…n),市场总需求函数为D=D(pi)。由于产品是同质的,因而价格将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各企业定价为ni的贝特朗竞争意味着每个企业都面对一个不连续的需求函数:
其中:P[,m]=min{p[,i]|i≠j},N为定价为P[,m]的企业个数。以上说明,当一个企业的电价比其他所有竞争者的电价都低时,则该企业将拥有占领全部电力市场;当该企业与部分竞争者的电价相同,而且是市场最低价时,它将与这些竞争者共同分享市场;当有一家企业的电价比该企业低时,则该企业将失去全部市场,即面临的市场需求为0。
考虑一种极端情况,若企业的固定成本为0,边际成本相等为MC,显然任何低于边际成本的电价都不可能是均衡价格,因为这会使企业亏损退出;但如果企业的定价高于边际成本MC,只要存在一家企业的电价低于该价格,则前面的企业将失去全部市场。由于每个企业都会意识到其他企业可能选择最低的价格策略,因而市场最终的均衡价格是每个企业都按照边际成本定价。这意味着未来电力市场寡头垄断的价格竞争会使价格下降到边际成本水平。
2.考虑发电供给能力限制的电力市场价格竞争
很显然,以上的均衡价格并不能反映现实情况,因为一个零利润的市场不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如何理解现实中有大量的潜在进入者?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电力工业作为基础行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未来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即使现有的发电企业按照市场出清的价格定价,由于供给能力有限,也无法满足全部的市场需求。
为了讨论方便,假定有两个发电企业,存在生产能力约束ki(i=1,2);市场总需求为D(p),p[*]为总需求和总生产能力决定的电价,即市场出清价格。
如果两家电价相同,则二者平分市场D[,i]=D(p)/2(i=1,2);
如果企业1的电价定为p[*],对于企业2来说,可选择的电价策略有,p[,2]<p[*]或p[,2]≥p[*]。当p[,2]<p[*]时,企业2可以获得与其最大供给能力(k[,2])相等的市场分额,但对于企业2来说,采用这个电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其销售量由于受到产能限制并没有增加,因而电价下降只会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当p[,2]>P[*],企业2剩余的市场需求为D(p)-k[,1],在不超过企业2的生产能力k[,2]情况下,其边际收益会大于边际成本,企业2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对于这两个企业来说,最好的电价策略就是(P[*]、P[*])。
3.市场需求约束下的竞争行为分析
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技术的发展还不能改变电力工业发电、输电、用电同时完成的独特生产和消费方式。因此,对于电力市场来说,大量发电机组集中投产极易造成阶段性的电力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发电能力的闲置,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然而面对未来电力市场的机遇,企业选择进入的概率总会大于选择不进入的概率。下面用一个博弈模型说明。
假定有两个企业同时发现一个市场机会,当这个市场的容量并不大,如果只有一个企业进入,可以获得10个单位的利润,但如果两个企业同时进入,则非但不能盈利,而且各将出现5个单位亏损。其得益矩阵为:
在本博弈中有两个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即(进入、不进入)和(不进入、进入),前者对企业1有利,后者对企业2有利。考虑到两个企业都希望不出现两败俱伤,也不由对方独占,因此来考察这个博弈是否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设企业1选择进入与不进入的概率分别为p[,1]、p[,1][*];同样企业2选择的概率分别为p[,2]、P[,2][*]。企业1的混合策略必须使企业2选择进入与不进入的期望得益相同,即:
P[,1]×(-5)+P[,1][*]×10=p[,1]×0+p[,1][*]×0
解得:p[,1]=2p[,1][*],又p[,1]+p[,1][*]=1,从而p,[,1]=2/3。由于企业2与企业1的情况完全对称,因此双方各会以(2/3、1/3)的概率选择进入与不进入。
这部分解释了近期5家发电集团公司纷纷选择进入安徽投资建设电厂,参与未来电力市场竞争的原因。从现在阶段投资建设的发电机组的产能来看,其结果极有可能导致阶段性的电力供给过剩。由于现阶段尚未建立相互沟通和协调的机制,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因而发电企业选择的趋同性机会将进一步增加。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目前尚未很好建立委托-代理结构中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因而“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突出,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例如追求业绩),而可能表现为风险偏好型行为,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王珺,1998年)。
三、结论及有关建议
1.由于电力行业固有的特性和规模效益,因而未来电力市场的结构将呈现寡头垄断,其竞争方式将主要通过价格竞争。发电企业在进行定价决策前,最重要的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进行判断。在充分认识现实市场中的市场需求和整个行业供给能力的基础上,选择降价或提价的竞争策略。
2.为避免电力市场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供给过剩,需要建立一种协调机制,力求避免企业行为趋同。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对市场的供求预测,利用规划引导,通过项目审批等方式进行调节,也可以考虑建立电力的期货市场,通过远期电力价格的变动趋势来引导。
标签:电力论文; 寡头市场论文; 新能源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 能源论文; 电力体制改革论文; 边际成本论文; 电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