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该技术主要介绍了隧道遇水石流情况,快速处理及安全度过该段的施工技术,依托新建铁路成兰线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段杨家坪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相关技术研究。
关键词:注浆;水石流;超前钻孔;后打锚杆
一、工程概况
杨家坪隧道出口位于四川省茂县光明乡中心村下关子组。出口全长1635m(DK124+035~DK122+400),其中Ⅴ级围岩785m,Ⅳ级围岩850m。DK124+035~DK123+300段纵坡为1‰,DK123+300~DK122+700段纵坡为10.3‰,DK122+700~DK122+400段纵坡为17.8‰。DK122+400~DK123+845段1445m为单洞双线合修隧道;DK123+845~DK124+035段190m茂县车站伸入隧道,为三线车站大跨隧道。隧道围岩主要为绢云千枚岩夹灰岩、砂岩及千枚岩夹炭质千枚岩、泥质灰岩。不良地质主要有:涌水突水、高地应力、有害气体等。此段地质条件差,洞身通过堆积卵石土地层,围岩成拱性及自稳性差,出口位置山体较陡,施工场地狭窄,且桥隧相连,施工难度大。
二、原设计及现场揭示情况
2.1原设计情况
杨家坪隧道出口施工相关参数:
1、开挖断面面积133.03m2,最大开挖高度11.56m,最大开挖宽度14.10m;
2、初期支护全环采用钢钢架(工20b型),钢架间距80cm;
3、喷射混凝土等级C30耐腐蚀混凝土,拱墙厚度27cm,仰拱厚度25cm;
4、系统锚杆拱部采用4m长Φ22组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长4m Φ22砂浆锚杆,间距1.2×1.0m(环×纵)。
2.2现场开挖揭示情况
根据开挖揭示杨家坪隧道出口工区在茂县群千枚岩夹炭质千枚岩、泥质灰岩洞口进洞段(DK124+035~DK123+940)地下水不发育,基本为干燥及少量渗水状态,在继续穿越志留系中上统茂县群(Smx(4))千枚岩夹炭质千枚岩、泥质灰岩过程中,水量逐渐增大,情况如下:
1、杨家坪隧道出口DK124+028~DK123+655段施工中围岩有大量渗水,局部出现线状和股状水。日涌水量约为3510m3/d。
三、施工情况
3.1出现问题
采用现行的隧道施工技术施工,隧道施工出现了如下工程问题:
1、掌子面施工至DK123+655时,在拱顶偏右侧出现突发性水石流,方量约4000 m3
3.2施工调整
1、于DK123+660处中台阶设置止浆墙,止浆墙采用C30混凝土,墙底厚3m,墙顶厚度不小于2m,止浆墙采用2排Φ22砂浆锚杆与周边围岩进行连接,锚杆环向间距1.2m,锚杆长4m,止浆墙内长度为1m,止浆墙基础设置在基岩上,施作前先清除溜塌体,并采用Φ42钢花管对中台阶围岩进行加固,钢花管间距2*1m,钢花管长4.5m。
2、对DK123+659~+629段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注浆范围为拱墙,开挖轮廓外8m,仰拱下方为5m。
3、对初期支护刚度进行了加强,初期支护调整为全环HW175型钢钢架,钢架间距60cm;拱部采用Φ76中管棚超前支护,纵向间距5.4m,环向间距0.4m,每根长度8m;喷射混凝土等级C30,拱墙厚度25cm,隧底厚度23m;系统锚杆拱部采用4m长Φ22组合中空锚杆,边墙调整为8m长Φ32自进式锚杆,间距1.2×1.0m(环×纵)。
2、调整开挖工法,先由目前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过渡成CD法施工工法,以目前下台阶DK123+667处作为CD法的起点(于现在掌子面线左开始施工右导坑。右导上台阶施工约3m后,开挖中下台阶、仰拱时,先将临时竖撑落底,形成导坑后再开挖中下台阶及仰拱)。
四、工法技术的核心
4.1创新点
1、采用帷幕注浆结合中隔壁开挖法过度塌方段。
帷幕注浆堵水能有效堵住地下水,中隔壁法过渡塌方段,中间开挖断面小,拱部中间型钢支撑牢固,减小了塌方的概率。
2、初期支护锚杆后打,有效控制变形。
开挖时先开挖软弱侧围岩,初喷后快速架设工字钢,迅速受力,减小围岩变形,并采用后打长锚杆、钢花管施作。
3、安全可靠,环保。
帷幕注浆能使对山体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维持了山体的水压。中隔壁法施工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施工安全。
4.2关键技术原理
掌子面处理方案
1)采用φ76钢花管注浆加固变形段落,并于掌子面上台阶预留核心土处打设泄水孔。于掌子面拱顶向上打设探孔,如遇空腔,采用砂浆回灌密实。
2)然后于DK123+655掌子面打设一环18m长中管棚(φ89管棚)。
3)超前支护采用双层小导管。永久侧边墙采用钢管桩注浆加固。
4)每台阶永久侧设32a垫槽钢,临时竖撑侧设28a垫槽钢,永久侧于32a垫槽钢上第一根连接筋采用I18型钢代替,加强受力。
5)按中隔壁法的标准工艺流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右侧导坑先行(线左侧),左、右侧导坑依次错开约15m距离,同步向前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先由目前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过渡成CD法施工工法,以目前下台阶DK123+667处作为CD法的起点(于现在掌子面线左开始施工右导坑。右导上台阶施工约3m后,开挖中下台阶、仰拱时,先将临时竖撑落底,形成导坑后再开挖中下台阶及仰拱)。
第一步:
(1)采用C25喷射砼对溜坍体表面进行封闭,喷混凝土后50cm,上台阶掌子面处喷混凝土厚2m。
(2)对上台阶及中台阶溜坍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锁口管采用PVC管,加固深度至原台阶面下50cm。
第二步: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掌子面布置8个超前钻孔,每孔60m,每孔取芯分析;上台阶左右两侧导坑布置2个TSP物探探孔,孔深为120m,探明前方围岩情况;采用红外线探测方法探测掌子面前方裂隙水发育情况;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探测掌子面前方破碎围岩情况及空腔范围。
第三步:
(1)超前探测工作完毕后,于DK123+659处中台阶设置止浆墙,止浆墙采用C30混凝土,墙底厚3m,墙顶厚度不得小于2m;止浆墙预留孔口管位置应根据超前探测结果另行布置。
(2)止浆墙采用2排φ22砂浆锚杆与周边围岩进行连接,锚杆环向间距1.2m,锚杆长4m,止浆墙内长度为1m;止浆墙基础设置在基岩上,施作前先清除溜坍体,并采用φ42钢花管对中台阶围岩进行加固,钢花管间距2.0m×1.0m,钢花管长4.5m。
第四步:DK123+659~+629段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注浆范围为拱墙开挖轮廓线外8m,仰拱下方为5m,由设计院出图确定具体参数。
第五步:杨家坪隧道出口工区DK123+655~DK123+634段采用双线大变形II型衬砌,初支预留变形量调整为30cm;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采用全环HW175型钢钢架加强支护,钢架间距0.6m/榀;拱部采用φ76中管棚超前支护,纵向间距5.4m,环向间距0.4m,每根长度8m;拱部系统锚杆采用4m长组合中空锚杆,边墙系统锚杆采用8m长自进式锚杆,锚杆间距为1.2m×1.0m(环×纵)。
第六步:中隔壁法施工工序步骤
Ⅰ-超前支护;1-右侧上台阶开挖;Ⅱ-右侧上台阶初期支护;2-右侧中台阶开挖;Ⅲ-右侧中台阶初期支护;3-右侧下台阶开挖;Ⅳ-右侧下台阶初期支护;4-右侧仰拱开挖;Ⅴ-右侧仰拱初期支护;5-左侧上台阶开挖;Ⅵ-左侧上台阶初期支护;6-左侧中台阶开挖;Ⅶ-左侧中台阶初期支护;7-左侧下台阶开挖;Ⅷ-左侧下台阶初期支护;8-左侧仰拱开挖;Ⅹ-仰拱初期支护;9-拆除中隔墙;Ⅺ-仰拱及填充混凝土;Ⅻ-拱墙二次衬砌
1)(1)弱爆破开挖1部;(2)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必要时);(3)施作1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初支型钢钢架和Ⅰ18临时钢架,并每侧设锁脚锚管和垫槽钢。(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5)施作下一循环的超前支护。
2)按1部施工方法依次施工2、3部。
3)弱爆破开挖4部,施工仰拱初期支护及中隔壁初期支护。右侧壁导坑封闭成环。
4)(1)在滞后于右侧导坑约15m,弱爆破开挖5部;(2)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必要时);(3)施作1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初支型钢钢架和Ⅰ18临时钢架,并每侧锁脚锚管和垫槽钢。(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5)施作下一循环的超前支护。
5)2、按5部施工方法依次施工6、7部。
6)弱爆破开挖8部,施工仰拱初期支护及中隔壁初期支护。仰拱闭成环。
7)(1)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灌筑Ⅺ部仰拱与边墙基础,保证仰拱初支钢架超前仰拱1榀钢架再拆除Ⅰ18临时钢架;
8)待仰拱混凝土初凝后,灌筑仰拱填充Ⅺ部至设计高度,仰拱衬砌比仰拱填充超前50cm;
9)(1)铺设环+纵向透水盲沟、防水板+土工布;(2)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Ⅻ部(拱墙)衬砌。
4.3控制要点
1、控制要点
1)隧道施工应严格执行“弱(爆破)开挖、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避免对围岩产生较大扰动,及时支护和量测,适时衬砌;施工时严格操作规程,隧道内的作业,严禁违规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2)右侧壁导坑超前左侧壁约15m,宜错开进行开挖和支护;侧壁导坑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各步台阶开挖长度一般控制在5m左右;各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并尽早封闭成环;当岩体极破碎自稳性较差时,对1、2、3、5、6、7掌子面采用喷砼封闭。
3)钢架之间纵向连接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侧壁临时钢架之间应设置纵向连接筋和定位锚杆,临时钢架应尽量倒换使用;永久及临时钢各分段处设纵向托梁(28α槽钢),预留钢架接头的位置采用塑料袋包裹保护。
4)临时钢架每台阶设2根锁管,长度与永久侧设计相同,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防止塌方。
5)临时钢架应在主体结构的初期支护成环并稳定后拆除,拆除前应加强拱顶下沉量及周边变形量的观测,每次拆除长度不得大于10m。
6)临时支护拆除完成后,应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仰拱全宽整体施工,一次施工纵向长度6m;施工中须按隧道现行技术规范、设计图有关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和反馈分析,并据其成果,确定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判定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Ⅴ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7)加强锁脚锚管施工质量,保证注浆饱满。
8)严格控制中、下台阶及仰拱的开挖进尺。
五、总结
1、该技术能有效控制掌子面的凸出变形、甚至溜塌,确保了散体结构构造软岩隧道掘进安全。
2、该技术能快速封闭掌子面围岩,堵住地下水,能有效抑制地下水对围岩的破坏,减小塌方。
3、该技术采用CD法过渡塌方水石流段,安全可靠、施工期间能有效避免危险发生。
4、该技术成熟可靠,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1]、关宝树,赵勇•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刘建国•富水复杂地质浅埋暗挖隧道修建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753-2010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李嘉等•大断面隧道建设的若干问题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8,20(3)
[6]、杜永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7]、朱汉华等•隧道预支护原理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曾吉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围岩论文; 钢架论文; 导坑论文; 台阶论文; 隧道论文; 初期论文; 间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