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女史研究二十年_中国近代史论文

北京妇女史研究二十年_中国近代史论文

北京女性史研究二十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年论文,北京论文,史研究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女性史研究至今已历经20年。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全党编史、全国编史的大背景下由全国妇联牵头,各省市妇联陆续跟进的形势下开始的。

1978年秋,全国妇联成立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1979年12月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成立,1981年创办《妇运史研究资料》(内部资料)。北京市妇联则于1980年增设妇运史资料室,1982年初创办《北京妇运史资料》(以下称《资料》),1982年4月10 日成立北京市妇女运动史资料编纂委员会。1987年,市妇联机关机构调整,妇运史资料室改为研究室,原专项妇运史研究扩而展之,重点转向对现实妇女问题的调研。妇运史资料编纂委员会自生自灭,为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取而代之;《资料》维持至1991年。但女性史研究不仅仍在继续,而且屡有收获,至今仍具向纵深发展之势。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年来北京女性史研究的发展状况,作一概述。

研究状况

女性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5种形式:

(一)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如:用“梳篦法”搜集1927—1937年《京报》、《晨报》、《北平日报》、《世界日报》、《学联日报》和《北平妇女》、《妇女生活》杂志等当时北平几家主要报纸、刊物所刊载的有关妇女活动的新闻报道,发表在1984年《资料》第10期,大约辑有5万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但物有所值, 这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以后的女性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课题线索。《二战时期北平妇女三次反日活动资料汇编》,汇集了1928年济南惨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绥远抗战3个历史时期北平妇女的爱国活动, 刊于《资料》第15期。旧时所谓女子职业与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是吻合的,除了缝补、洗衣等正当生计外,不少妇女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仅仅是为了活着,不得不从事龌龊的,甚至是卑下的“职业”——说媒拉纤、稳婆、女佣、女巫、按摩女、坤伶鼓姬、娼妓等等。《资料》第20期整理旧报刊所载下层女性职业社会调查的大量资料,真切地揭示了下层“职业女性”的痛苦生活。《资料》第30、31期合刊收集了1949年以前女性报刊之发刊词共66篇,弥补了《北京妇女报刊考》的缺憾,为进一步研究女性史乃至新闻史保留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二)当事人的回忆录。如赵志萱的遗作《道路》发表在《北京女杰》第二集、《巾帼春秋》中的《血雨腥风话“四九”》和《绚丽的青春》是王丽达、陶凤娟回忆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女学生的斗争片断。《资料》第8期刊登了两篇回忆录, 一篇是中共北平城委书记周彬(女)回忆党在沦陷区的抗日统战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另一篇是关于“民先”组织在沦陷区的地下活动。第9期是薛迅专辑。薛迅是1931 年北平学生南下示威运动领导人,3次入狱、十数年戎马倥偬,建国初期, 她是河北省党和政府创始人,曾主持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大案,被毛泽东誉为“女中英杰”。该期刊登了薛迅自传,并配发了作者遗照和作者在太岳区做地委书记兼政委时期与战友的合影。刊于第26期的《昌宛县妇女组织沿革》是陆平的夫人石坚的遗作,她刚修改完毕即与世长辞。陆平怀着对亡妻的深厚感情送来了这篇遗作。该文详细地记录了平西根据地妇女组织机构、名称及人员变动的情况。

(三)人物传记。8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北京女杰》第一、二集和《寒凝大地发春华》,囊括了众多曾在北京生活、工作过的杰出女性:北京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三一八”惨案女烈士刘和珍、杨德群、魏士毅,与李大钊同时就义的张挹兰,还有郭隆真、向警予、刘清扬、李德全、劳君展、韩幽桐、杨刚、夏之栩、刘亚雄、雷洁琼、郭明秋等等。又如《资料》第18期为张晓梅专辑。张晓梅长期在国统区做统战工作,她是北京市妇联第一任主席、党组书记,直到“文化大革命”被迫害逝世。该期发表了长达15000字的张晓梅生平传述,刊发了1937 年以来张晓梅在《北平新报·妇女》、《新华日报》、《新中国妇女》等报刊上发表的8篇文章,另外的3篇回忆悼念文章也颇为珍贵:原国民党军需署总务处长的夫人郑英的《引领我接近党中央的第一个带路人》、吕果回忆“文化大革命”中的晓梅之死、张晓梅两个女儿所写的《我们的好妈妈》。第13期是女烈士专辑,辑有71位女烈士英名,并为其中的20位女烈士做了小传。

(四)专题: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二·九”专题。这是资料室投入最多,历时最久,因而成果最为显著的一个专题,总字数近10万。《资料》第1期即是“忆静斋”,静斋是30年代清华大学女生宿舍, 作者多次走访了当年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参加“一二·九”运动的郭建、王作民等数人,完成了这篇约1万字的回忆录, 为“一二·九”专题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后出版了3期“一二·九”专辑(第6、11、12期)。“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妇女界也极为活跃,成为“一二·九”时代大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整理出“北平妇女救国联合会”、“北平市女同学会”、“北平市妇女问题研究会”等一二·九时期妇女救亡团体的活动资料。

女校风潮专题。女校风潮的内涵,一是反对旧的教育体制,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二是与当时的时局密切相关,具有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如1931年北平女一中风潮(《资料》第15期)之起因即是校长孙祥偈和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北平抗日救亡运动中风头最健,女一中几成运动之基地,孙祥偈为妇女救亡运动的领袖人物,因“行动越轨”,被勒令撤职,学生为挽留校长,更是为了争取抗日自由,群起攻之,最后当局酿成血案。在救亡大潮背景下爆发的女一中风潮绝不仅仅是孙个人及学生与当局的矛盾冲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爱国情绪,暴露了当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实质。这些年仅十几岁的女学生敢与当局面对面地斗争,善于争取公众舆论的支持,甚至派出代表跋涉千里南下赴京请愿,确实难能可贵。30年代,在“妇女回家去”的逆流中,北平教育当局立案实施中学男女分校,以女二中为首的各女子中学、平市女同学会以及妇女界纷纷反对,一时间形成一场声势不小的抗议运动(25期)。第19期是女师大风潮专辑。

(五)论文、专著。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党史研究》1993年第2 期发表的文章《北京妇女社团发展概述》,将北京女子社团的发展划分为6个时期,分析其时代背景、人员构成、 组织活动特征和各社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全文7000字。专著有《北京妇女报刊考》、《北京的社团·妇女社团专辑》、《北京妇女工作五十年》、《中国女性史类编》。

据未完全统计,北京女性史研究成果量的积累总计:337万字。

1.《北京妇运史资料》,最早也是持续时间最久的成果反映,1981—1991年,10年共计编辑31期,100余篇文章,约计:65万字。

2.出版书籍:约计:266万字。《北京女杰》(1)、(2),30.1万字,1985年、198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寒凝大地发春华》,14万字,1986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巾帼春秋》,27万字,1988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北京妇女报刊考》,68万字,1990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北京的社团·妇女社团专辑》,36万字,1994年知识出版社出版。《北京妇女工作五十年》,50万字,1999年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女性史类编》,40万字,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数年来陆续在《北京日报》、《新闻出版报》、《北京党史研究》、《北京妇女》、《妇女研究》、《北京工人》、《英文中国妇女》、《湖南党史》、《文史资料选编》、《新闻研究资料》、《师范群英光耀中华》、《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女人》、《北京党史专题文选》、《北京市抗美援朝运动资料汇编》、《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等报纸杂志书籍上发表有关女性史的各类文章、论文,约6.5 万字。

研究的重点

(一)女性报刊。在中国,女性报刊是封建时代向着近现代艰难迈进之际,更确切地划分,是上一个世纪之交——大约戊戌变法时期的产物,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妇女运动正是在这时方才正式发端的。换言之,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的伴生物。中国第一份女报——《女学报》出版于1898年。北京地处经济相对封闭的北方,是封建政治中心的京师,妇女运动的发展当然比相对开放的南方迟晚一些。北京最早的女性报刊——《北京女报》出现在1905年。那么,到底北京曾有多少女性报刊?它们在北京女性史上究竟有何作用和影响?于是有了《北京妇女报刊考》一书的问世。

《北京妇女报刊考》考述了迄今发现的1905年——1949年之间近半个世纪北京地区出版的110种妇女报刊, 首篇“总述”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分析研究论述。史学界对该书的学术价值予以高度的评价,在首发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乃和说:“这是一部层次分明,有研究深度,全面而细致的专著,有历史价值、资料价值、实用价值,对子孙后代具有保留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认为,它填补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两个空白:“一是中国妇女报刊史的空白,一是北京报刊史的空白。”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彭明评价为:“迄今第一部系统地、详实地介绍妇女报刊的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报刊史的一项空白。”此书1991年12月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编著《北京妇女报刊考》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非严格意义,但与女性关系极为密切的报刊,如《家庭研究》、《世界日报·婚姻旬刊》、《晨报副镌·家庭》、《平明日报·生活》等。《资料》第28期选登5篇,逐一介绍,展示了妇女生活的诸多侧面。

对当代女性报刊的研究,近年来也在进行之中。载于《北京妇女工作五十年》的《当代妇女报刊研究》一文考述了建国以来北京市妇联系统所编辑的10种女性报纸、杂志的沿革;对各自的存世时间、篇幅等作了量的估算,并分为4个历史时期,对其时代背景、 宗旨与内容的演变、编排特色以及价值作了研究与分析。

(二)女性社团。1994年,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妇联合作出版了《北京的社团·妇女社团专辑》一书,该书囊括了1906年(光绪三十三年)——1949年之间出现于北京历史上的53个女子社团。鉴于这些社团距今久远,今人难以一一知其始末情由,该书对每一社团都做了详尽的历史考述,从筹备与成立、组织沿革、人员构成、会址会徽、宗旨纲领、主要活动、会刊、政治背景、经费来源、休会以及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的评价等等,并将各自的成立宣言、组织章程、会刊创刊词等若干原始资料附录于后,力求为今天的读者还原其较为清晰和完整的原貌。

(三)当代女性史。建国后的女性史研究相对新民主主义时期较为薄弱,后期才开始涉入。《资料》第22期第一次出现《五十年代初期和平运动中的北京妇女》、《建国初期贯彻新婚姻法工作情况》等文章。90年代中期,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第一、二辑中载有“《北京妇女》创刊”、“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北京市有了第一批女司售人员”、“北京市妇女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等条目。

为纪念建国50周年、北京市妇联成立50周年,《北京妇女工作五十年》一书,以10万字的大事记、百余个专题综述、文献资料汇编及历史图片展示了1949年11月北京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50年以来的风雨历程。

(四)古代女性史。中国向以持续、经久的编年史记录和广泛而发达的历史学著称于世,但几千年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偏见,使史学界一直对女性史研究不予重视,史料零散不全,论著凤毛麟角;“文化大革命”后兴起的妇女学研究热潮,又多着眼于近现代,因而古代女性史研究成果寥寥可数。199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性史类编》从追索原始时代母权制开始,直到1949年,时间跨度几千年,分7 个部分:女性与政治、女性与法律、女性与经济、女性与教育、妇女运动、女子报刊、女子社团,致力于女性史史料的挖掘,尤重在古代女性史;同时以7部分构成系统,是女性史研究的集成之作。

女性史研究的价值

(一)认知和教育价值。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史是一部女性被排斥、被摧残、被玩弄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中国女性为了争取做人的权利,争取政治、经济、教育平等权,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新时代。但妇女解放运动并没有结束,前进道路上障碍重重,任重道远,仍须努力。还是郭沫若先生说得好:“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了解昨天,明了今天,指导将来,这一认知过程正是女性史研究的任务;以前人之历史,教育今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起码不要忘了中国女性悲惨的过去,与今作一正确的比较分析,从而努力于未来,这正是女性史研究的终极目标。

(二)无庸质疑的史料价值。20年来北京女性史研究积累了大量史料,其中有不少是新的发现,反映了时代的一个侧面,例如:《资料》第5期载“妇女节歌”,安娥词、任光曲:“三月初八, 三月初八/世界妇女,今天打碎铁枷/联合起来,从今不做牛马/我们要争饭吃,不听你三从四德的鬼话/我们要争解放,不牺牲在那小孩和灶下/谁抢我们土地,我们要武装起来夺回它/谁抢我们自由,我们要团结起来向前杀/帝国主义滚出去!封建势力从根拔/冲到前线去,永远不回家。”这首失传了多年的歌,歌词是陌生的,但字里行间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如果不是从1936年2月16日出版的《妇女生活》第2卷第2 期上发现了它,谁还会记得它呢?

第9期“薛迅自传”写于30多年前(1952年), 在征集史料的过程中,1984年才得与公众见面。她的女儿薛振恺在附注中写到:“这篇自传是我在母亲遗物中发现的,原稿是毛笔墨字写在红格稿纸上,字为草书。”

第15期“北平妇女界力争法律平等”,重现了30年代国统区的一场关于男女不平等律条的抗议风波,但在以往的法学史中从未与闻。

女师大第一个党支部是在女师大风潮中诞生的,第19期介绍了这个拥有8名党员的集体,并附有她们的简历, 同时为中共党史的珍贵史料。

第23期“36年来妇女运动的研讨”是雷洁琼1947年12月11日在北京大学女同学会集会上的讲演,追述了辛亥革命以来妇女运动的历史。该文原载天津《大公报》,恐怕连雷先生自己也早已不记得它了。

至于110种女性报刊、53个女性社团、按类编述的中国女性史、 建国以来北京妇女工作50年纵横等等,其内涵比史料更为丰厚,为北京历史文献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后人提供了更多以资查考使用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文献。

对女性史研究的思考

女性史在史学领域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是一门专史,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内容,以往妇女历史研究中存在着否认这种特性的误区。就北京而言,女性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十年、后十年两个阶段:

前十年,基本上局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其宗旨明确:“研究党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妇女运动的方针、政策”,“妇女运动离不开党的领导”,“妇运史是党史、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运史资料》第2期北京市妇联妇运史资料编纂委员会成立专辑)。 秉承这一宗旨,无论在编纂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还是在资料的搜集范围、落笔的褒贬轻重、成果的内容限制方面,无不严格遵循此大方向。

所谓女性史,与妇女运动史还并非同一概念,各自蕴涵着不同范畴的内容。妇女运动指谋求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运动,它虽是因女性地位低下,平等权利被剥夺而起,(尽管这种厄运是伴随着私有制而俱来的),但却是经历了数千年男性支配和奴役之后,待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至资本主义因素产生,人本主义、个性解放思想崛起的背景下,方始兴起。而在牢固的窒息个性的传统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下,妇女运动是没有生长的土壤的。至于中国则是进入近代以来,更确切地说是在上个世纪末——维新改良时期才正式形成了近代意义的妇女运动,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颇为活跃、极富生气的组成部分。女性史则又比妇女运动史涵盖广大、久远得多,即有史以来至今有关女性的一切均在其研究范畴之内。可见,90年代以前妇运史研究的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与妇女运动史尚且存在距离,与女性史则更为遥远。

后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术界禁区的逐一打破,研究人员的更新换代,以往狭窄的束缚被突破,研究范围豁然开朗,不仅继续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研究,而且着重研究资产阶级领导的近代妇女运动,继而更远地追溯古代女性史,以求更全面、完整、系统、客观地真正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女性史。

北京女性史研究历经20年,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全国女性史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女性史在史学界仍然受到轻视,甚至将其排斥于科研成果之外;尤其是近年来机构调整,人员星散,组织难以保障,势单力孤,再欲前进存在困难。与此同时,女性史仍有相当量的课题有待研究,相当量的空白等待填补,相信有志于此的执著追求者将会推动女性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标签:;  ;  

北京妇女史研究二十年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