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在效益审计上再迈一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李金华论文,上再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27日,“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再
次站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面前,交
出了新的“审计清单”。
不出意外,李金华的任期应该到
2008年。“其实以他现在的成绩,他的威
信和地位,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的度过这
一届,但是他还希望在效益审计上迈一
步。”一位审计工作者对记者转述了李金
华的话,“即使我这任打不开局面,但是
起码要给后人铺个路。”
近两年的审计报告中,大案要案少
了,“效益”二字却日益凸显。李金华表
示,在这一任中,最想再推进三件事:一
是加大效益审计的分量;二是加快审计
公开透明的进程;三是进一步加强内部
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不怕做“事后诸葛亮”
近年来,随着审计报告的公开,审计
署的一举一动越来越被公众关注。但10
年前,审计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领域。
李金华在公开场合讲了这么一个笑
话:“十年前,审计机关去参加一个会议,
报名说是审计署,对方就写成了姓沈的
沈,到了会场之后还在找这个人,到处
问,老沈来了没有。”随着审计工作的开
展,很多企业开始害怕审计署,一个企业
甚至还打出口号“防火防盗防审计”。
去年9月,李金华在北大演讲时,引
用了摩洛哥审计长讲给他的笑话———审
计领域有国际性的两大谎言:第一是审
计机关到了被审单位,首先要说“我们是
来帮助你们工作的”;第二是被审单位说“你们来了我们是热烈的欢迎”。
“他这个说法我不完全赞成。但是讲
了一个意思,审计机关到哪里去首先是
找毛病,报忧不报喜,报忧的目的是帮助
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李金华说。
“审计机关没有任何的行政权力,不
介入被审单位的决策过程。”李金华举了
个例子:某年审计某单位,发现问题很
多,包括乱发钱,该单位在审计完的半年
内,多一分钱都不敢发,快到春节时憋不
住了,该单位领导找到李金华,问他能不
能发一点。李金华回答,“发还是不发,发
多少合适,是你的事,我无可奉告,如果
发钱违法违规了,我们照样还要审。”
“事后诸葛亮做好了,也比以后再犯
这样的错误好。”李金华说。
锋芒初露
1999年,走马上任审计长不到一年
的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
1998年中央预算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
的报告后,全场反应强烈,掌声经久不
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称这是“多年
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
初到审计署时,李金华就锋芒乍
露。1985年,刚担任陕西省外贸厅厅长的
李金华被派到中央党校学习。此时,成立
两年的审计署正“求贤若渴”,特别是年
轻的领导干部。李金华引起了他们的注
意。学习结束后,李金华被直接调到审计
署担任副审计长。这一年,他42岁,是当
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之一。
“年轻,很能讲,讲话很有水平,逻辑
性强,思维很敏捷。”这是当时同事对他
的第一印象。
初来乍到的他被委以重任,主抓财
政审计工作。“现在审计署的工作中财政
审计是龙头,但审计署起步的时候,财政
审计开展还比较困难,是从企业审计开
始的。审计署把财政审计交给他就是看
中他年轻、有魄力。”这位同事回忆道。
李金华没有让大家失望,很快表现
出敢打硬仗,敢于创造的一面。当时的财
政审计司司长和领导叫板,问道:“出去
你敢不敢带队?”李金华毫不犹豫:“我带
队!”他亲自带队去安徽试点财政审计。
负责人事和培训工作期间,李金华还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一手建起了南京审计学院。那个时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专门的审计学院,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审计急需大量人才。
南京审计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8月成立的南京财贸学院,到1986年前后,已经难以为继,但却没有单位肯接手。
“我要。”李金华和当时的审计署领导班子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接手南财将其建成专门的审计学院,为审计系统培养人才。
南京审计学院的张虹在《关于南京财贸学院第二次上划过程的回忆》一文中详细的叙述了充满波折的整个过程。他写道:“财政方面的工作‘久攻不克’。有了两位副总理的批示,最后的结论是,将来考虑财政拨款。就在这个时候,李副审计长很坦然地说,没有财政拨款,先由署里挤几百万元,把学校办起来,待条件成熟了,再办财政拨款。”
南京审计学院成立之后,一直被誉为中国审计人才的摇篮。“他每年都要来学院给学生讲课。”一位老师说。
“能做,但得逐步来”
2001年,美国审计署审计长到中国访问,与朱镕基会见时,这位美国的审计长提到美国审计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公开发表审计公告,他建议中国也可以搞。朱镕基问李金华,我们能不能这么做?李金华回答,能做,但是得逐步来。
2003年6月,刚刚连任审计长的李金华在审计报告中以“空前激烈的措词”点名批评了财政部等四家中央部门,经媒体公开报道后,掀起了“审计风暴”。那一年,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审计署,李金华“铁面审计长”也由此得名。
当时有人也劝他,现在想解决一切问题也不可能,有些位高权重的部门还是不要去碰的好。李金华是这样说的,“要想推进依法治国,首先是权力部门要有这种意识,否则他们都不走法治道路,其他部门怎么走下去呢?做这个事业没有一定响动就等于形同虚设。”
2003年7月,审计署公布的《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从2004年开始,审计署将在审计报告公开的基础上,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重大项目的审计结果都向社会发布公告。
在李金华看来,“审出谁就公布谁,是唯一公平的做法。”
“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的审计结果,我们都应该向公众披露,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让老百姓知道更多的真实信息。”李金华说。
在前述那位审计工作者看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一项历史性的创造。“审干部,审有权的,由事到人,真正落实在人身上,难度更大。”
在他眼中,李金华是一个既讲原则又能够实事求是办事的人,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一次审计中,发现了西部某省的问题,该省省长找到当时的国务院某部门领导,希望能帮助求情。这位领导表示:“金华这个人我知道,你有错认错,有困难求情,但是不认错求情没门。”
听了这一席话,该省长找到李金华认错,讲述了实际困难,最终事情得到了合理解决。
“审计长总是提倡我们学哲学,党课讲了几次哲学。他说,改革开放过程中很多事情没有定型,但是不能无规矩地任其发展,也不能一下子置于死地。”这位审计工作者说。
相关链接
培养接班人看重精神
今年是李金华在审计署工作的第21个年头。
一位老同学对李金华的评价是“有胆有识”。国际上的同行对中国的审计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这位铁面审计长的魄力亦很佩服。李金华访问美国期间,“美国负责国家审计的会计总署长全程陪同,这是不多见的”。
多年来,李金华几乎每天工作,晚上10点以前不会离开办公室。“从美国访问回来的第二天就接着听取我们的汇报。”一位审计署的工作人员说。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李金华也从未向别人提起,在审计署的20多年来,他几乎是靠一只眼睛工作,另一只眼睛是青光眼,视力很微弱。
这两年,做审计报告时一脸严肃的李金华,更多的出现在大学校园或者论坛这样的公众场合,常常是一身便装,面带微笑,乡音不改的他向人们讲述着审计的理念。
当被问到自己退休以后的打算时,他表示,个人的主观愿望是到内部审计协会工作。事实上,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审计署内部的会议上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李金华讲过一句话:“无所畏无所求”,培养未来的审计署接班人时,他说,你们接班,技术方法不用我告诉你们,关键是审计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履行职责,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国家走法治道路的决心和发展前景。
李金华档案
●1943年出生,江苏如东人
●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学历,高级审计师
●1985年5月至8月任陕西省经济贸易厅厅长
●1985年至1997年任审计署副审计长
●1998年3月任审计署审计长
声音
关键词:透明审计风暴
●审计,简单地讲,就是国家财产国家财政资金的看门狗,就是说你要通过审计维护国家财政国家财产的安全和有效
●我总的想法是,慢慢消除人们这种审计风暴的印象,我不希望老刮审计风暴
●如果一个人24小时老激情,他的神经就有问题了,但是一个人老没激情,他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审计更重要的是把它形成一种制度,一种经常性的制度
●点谁不点谁,如果要我去选择的话就很困难,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该点的全点上,这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