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祥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崇明 202150
摘要:农田灌区规划是农业工程的重要一部分,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应当严格把控农田灌区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农业的全面发展,设计出安全高效、科学合理的农田灌区,这对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上海地区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多年,现结合多年来参与的农田灌区工程设计实践,以期为上海地区农田灌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农田灌区;灌排工程规划;田间道路工程规划;林网规划
一、农田灌区工程规划布置原则
1.系统协调原则
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灌溉水源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渠道、管道)、排水沟道系统、田间道路系统、农田林网系统以及田间工程是其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灌区外围基础设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因地制宜原则
应根据灌区地形地貌、水源条件、气候条件、基础设施现状以及耕作习惯等因地制宜布置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对于地形平坦或微有起伏的地区,应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相间布置,沟、都是两侧控制;对于地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或虽然地形平坦但沟距较小地区,应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相邻布置,向一侧灌排。
3.资源节约原则
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规划布置还应遵循资源节约原则。首先,要优化工程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可利用的沟渠、道路以及桥、涵、闸、站基础设施,减少交叉建筑物,以节约工程投资;其次,要少占耕地,有利于水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综合效益原则
灌区工程规划布置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统筹兼顾,实现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洪、涝、旱、渍、碱综合治理。
二、灌排工程规划布置
1.水源工程规划布置
上海地区灌区基本上都以河流作为灌溉水源,采用灌溉泵站提水灌溉。灌溉泵站站址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有利于控制提水灌溉范围,地形开阔、地质条件好、交通方便,且与灌溉渠道布置相协调。在满足运行管理的要求下,应少占耕地、环境协调,并优先采用正向进、出水的布置形式。取水口应选在主流稳定、能保证取水的河段,水源距渠首较远且地势平时,宜采用用引水式布置,水源紧邻灌溉渠首或岸边坡度较时,宜采用岸边式布置。
2.输配水工程规划布置
输配水工程是指从灌溉水源到用水单位取水口的渠系或管道系统,上接灌溉水源工程,下接田间渠系或田间管网,负担着承上启下的输水和配水任务。应根据地形条件、水源条件、耕地类型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合理选择灌溉输配水方式。粮田应推广防渗渠道、低压管道输水,菜地应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或微灌工程技术。
3.排水工程规则布置
1)排水泯沟规划布置
排水泯沟的布置应与灌溉渠道(管道)系统布置、田间道路系统布置、农田林网相协调,并应符合以下规定:排水沟应布置在低注地带,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和原有排水,避免高填、深挖和通过淤泥、流沙及其它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应按排水面积、地形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沟道级数,上下级排水沟应相互垂直布置,排水线路宜短而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在分析比较骨干排水河沟出口汛期排涝水位和承泄区汛期水位的基础上,确定排涝方案,尽量采用自流排水方式;受承泄区水位顶托时,应设涵间相机抢排或设泵站提排。
2)排涝泵站规划布置
低洼灌区尤其是易受外河水位顶托的灌区,尤其是设施菜地灌区,宜设置排涝泵闸,形成小包围,以改善排水条件,排水泵站站址应有利于汇集排水区或排水河沟涝水,且靠近承泄区、地形开阔、地质条件好。若具有自排可能,应闸、站同建,充分利用排水闸自排。新建闸、站宜闸站合建;当站址处已建有排水闸,宜闸站分建。
4.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渠系建筑物的布置应满足农田灌溉、排水、田间交通的要求,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应根据渠系建筑物的功能、结构,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1)涵洞规划布置
沟渠与道路相交,沟渠水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小时,宜在路下设置涵洞。当填方渠道与沟道相交,沟道最大水位低于渠底高程,且流量较小时,宜在渠下设置涵洞。涵洞应按照水流顺畅、不产生淤积和冲刷、运用安全可靠、适应地形地质条件等原则进行布置。
2)渡槽规划布置
渠道跨越河沟、洼地,渠底高程高于河沟水位,且净空满足通航和交通要求,采用其它类型交叉建筑物不适宜时,可选用渡槽。渡槽轴线应短而直,渡槽进、出口应设渐变段,与上、下游渠道平顺连接。
3)农桥规划布置
道路与河沟相交,河沟水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宜在沟渠上修建桥梁,宜满足交通要求。农桥应采用标准化跨径,桥梁全长应与所跨沟渠、河道宽度相适应,桥下净空应根据需要满足船只通行和防洪等要求。
5.田间工程规划布置
田间工程通常指末级固定渠道(上海地区为支渠)和末级固定沟道(上海地区为泯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菜地的灌水沟洼、稻田的格田和田埂、进排水口等农田建设工程。
1)条田规划
条田指末级固定灌溉渠道(上海地区为支渠)和末级固定沟道(上海地区为泯沟)之间的田块,也叫耕作区,是进行机械耕作和组织田间灌水的基本单元。条田规格应兼顾田间排水、机械耕作、用水管理的要求,条田宽度由泯沟间距和沟渠布置形式而定,一般等于支渠和泯沟的间距,条田长度以400~600m为宜。
2)格田规划
稻田区常常需要在田间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通过修筑田埂再把条田分成矩形田块,成为格田。格田田埂高度一般为20~30cm,宽度一般为30~40cm:格田长度一般等于条田宽度(支渠和泯沟的间距);格田宽度一般根据田间管理要求确定,一般为15~20m。
三、田间道路工程规划布置
田间道路工程是指为满足灌区机械耕作、农产品运输、田间管理需要而修筑的各级田间道路的总称。田间道路布置应与田块、沟渠、林网、农村道路建设规划相协调,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网,力求路线直,距离短,占地少,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方便田间管理,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上海地区灌区,支渠和泯沟一般宜采用灌排相间布置形式,田间道路一般沿沟、渠布置,采用一渠(沟)一路的布置模式。各级道路应相互衔接,功能协调,形成路网。
四、农田林网规划布置
农田林网是农田防风林、护路护沟林的统称。有风害的地区应根据防风需要布置农田防风林,为美化景观、控制水土流失,灌区沿河岸的田间道路宜栽植护路、沟林。
结语
上海地区的灌区除崇明大型灌区是由多个小型提水灌区组成的泵站集群式灌区,其他灌区基本上都为小型提水灌区。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灌区现状及发展需求、目标及任务、规划设计标准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等内容,还需要考虑总体布局及投资。规划制定的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最终的使用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灌区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从灌排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入手,找准各个工程规划设计的切入口,并结合各工程的功能需求,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合理布置灌排工程,并综合渠、田、林、桥涵、路等,做好农田灌区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李渭宾,浅析灌区的总体规划[J],陕西水利,2011(6);
[3]苏志军,汤巧英,吴国伟,灌区信息系统设计与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8)。
论文作者:朱小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灌区论文; 田间论文; 农田论文; 沟道论文; 道路论文; 水源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