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服务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10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住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5例。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此外,在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项目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预后效果,还能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健康的医院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248-02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的血糖值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且该病存在低龄化发展的趋势[1]。不断提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是医护工作中的重要研究项目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该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诊疗、康复的过程中,从心理、生理、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将人性化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研究、比对,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整合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10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住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5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以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于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278例,女257例,其中15~44岁患者92例,45~59岁患者187例,60岁以上患者276例,病程为1~8年;对照组男282例,女253例,其中15~44岁患者87例,45~59岁患者193例,60岁以上患者213例,病程为2~8年,平均(4.6±1.3)年。进行比较的两组患者,其年龄、病程等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对其饮食进行适当控制,辅助患者进行常规锻炼,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控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为患者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对其性格特点进行调查,并综合患者年龄、性格以及文化程度等多方因素,为其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在护理工作中,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变及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整,确保护理工作满足不同治疗阶段的需要。(2)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病症,由于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部分患者在患病时,常表现出严重的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 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鼓励患者,使其坚持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3)健康宣教。根据不同病程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向其介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在出现并发症时出现消极、恐惧的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4)胰岛素注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注射时,应根据气温情况适当给予保暖措施,输液药物也应在允许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加热。胰岛素注射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值情况来确定,一般糖尿病患者需在饭前0.5h进行注射,血糖值较高的患者则应在饭前1h进行注射[3]。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尿糖以及血糖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如果出现波动,则波动范围较小;有效:患者血糖值在仍未达到正常值标准,但是相较于之前的尿糖以及血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无效:患者尿糖、血糖值均为达到正常水平,且相较于治疗之前,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改善或者出现加重倾向。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用到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用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标准为t检验,判断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3.讨论
人性化服务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涉及的内容既包括对于病症本身的护理,更强调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就当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水平来看,该病仍属于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病症,再加上该病可能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状,一旦患有该病,患者极易产生消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会对其疾病的治疗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对患者适当进行心理护理,以此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的患者其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都要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服务时,可以采用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以此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谭静.人性化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9):30-31.
[2]子维怀.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551-551.
[3]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7-29.
论文作者:邱福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效果论文; 常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对其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