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重视情绪管理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传统教育的基本要求——认知要中正,情绪要平和,行动要有担当,“意诚”“心正”“身修”——许多时候被功利主义教育所遗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告诫,“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当下教育中的一些竞争规则、评价标准,却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幸福人生”这一至善原则,由此催发的情绪驱动,一旦超越认知理性的驱动,非理性的行为便无法避免。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人类可借由改变视角、方式、态度等心智模式来改变人生。近年来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也日益证实,认知和情绪紧密联系,人可以借由认知朝向客观的调整,使情绪趋向“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对教育者来说,如何协调好学生的认知力、行动力、情绪管理力,让他们能从纷繁芜杂中甄别有效信息,并“内化”为良好的心智模式,乃是铸就“幸福人生”的基础所在。
要学会管理情绪,不能任由消极情绪泛滥,更不能任由消极情绪演变为伤害他人、伤害社会,乃至伤害自己的行动。“伊斯特林悖论”表明幸福与收入不一定正相关;同样的悖论常发生在名校中,傲人的光环,却成了一些学生的负担,竞争的氛围极易演变为恶性的冲突。这对教学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取以下被控对象的模型[8]进行仿真研究: 给水流量对汽包水位的传递函数为蒸汽流量对汽包水位的传递函数为控制器参数λ=0.25,ρ=0.8;PID控制器参数为KP=6,KI=0.5,KD=0。在系统运行400 s和800 s处分别加入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的扰动,结果如图4所示。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效教育就该着眼于对学生认知力(心力)的提升,砥砺出中正平和的行为习惯和情绪习惯,这可谓教育工作的“本”与“道”。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是生命攸关的……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爱因斯坦早在1952年就如此告诫。发生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悲剧告诉我们,心力和情绪管理力的匮乏,无论如何造就不出大师,甚至造就不出合格的公民。只求考证谋生之“术”,而忽略了“正心立命”之“道”,对于一些受教育者来说可能会得不偿失。
【倪志良,南开大学财政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幸福经济学》作者与课程负责人。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2014 年12 月10 日5版(作者有删改)】
标签:心智模式论文; 情绪管理论文; 南开大学财政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