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工作为水文、水力与结构力学的结合体,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多数水利工程实践经验证实,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区环境,因此为了满足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的需求,就需要积极推广生态水利工程思想,实现生态理念与水利工程的结合,在满足地区对水资源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数量的日益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心环境效益的问题,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就被人们提了出来。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助于实现生态学与水利工程学的完美结合,进一步的提高环境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则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空间异质性原则
在应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时,要遵守空间异质性原则,具体则指要提升河道的生态多样性,为河道内物种的生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各种生态物种所处的自然环境能够始终维持稳定,才能真正发挥城市河道的生态水利功能。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过于追求经济增长数字的缘故,造成很多企业因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周边的河道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进而造成河道的生态系统平衡被严重打破,给河道的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外,因为人们过多地干预城市河道的周边环境,使得其从原本的多样性向着单一性发展,这也进一步造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的降低。鉴于以上种种问题,要求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空间异质性原则,在全力加强保护河道环境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恢复生物的多样性。
1.2整体性与景观尺度原则
大尺度景观的修复难度虽然较大,但其一旦修复,所带来的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同时,对于河道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要素来说,必须要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物种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相互作用机制。鉴于此,水利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只有维护好河道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其治理和保护措施才会长久有效。
1.3利服务社会原则
建设水利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属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内容,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在水利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水利服务社会这一原则,以此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2.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设计研究
①在进行生态水利设计时,必须要充分发挥河道水体的自然功能,比如水体对生态平衡的维持作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等等。水资源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整体生态的维持和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挖掘河道水体的这些自然功能,使得其能够完美地嵌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并发挥应用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环境效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②在应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治理河道时,必须坚持生态平衡。一个生态工程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内容,所以要求治理部门也必须通过生态工程来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平衡,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水利设计理念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融入更多的生态内涵和要素来提升治理效果。③在设计生态水利时,还必须充分加强对自然生态景观的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都必须体现出对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要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会对该地的生活群落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表明,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非常多,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增多,而食物链的构成也会更加的复杂化,此时,整个生态系统的环境适应力与抵抗力就会增强。而如果新建的水利工程会使该流域的水体内部环境逐渐走向单一化,这就会减少水生物的种类,生态系统也会逐渐趋向单一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与适应力逐渐下降,自然净化的功能减退,最终逐步丧失其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对该河流的远期与近期水文状况有较为深入、细致的了解,在掌握生态环境与生物种类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设计草案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可操作性与可行性方面的论证,以确保该水利设施能够满足环境的丰富多样性,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3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较,生态水利工程应当在保证传统水利工程基本的原则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就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但是,人工的建筑物在这一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自然因素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圈才具有非常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人类的力量和自然影响进行结合,绝对不能出现绝对化的人为力量,这样才能够在自我生态系统自我组织与自我设计的功能之下,从大自然当中挑选出较为适宜的物种来充当合力结构的要素,使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取得成果,并且还可以降低工程的建设投资。
2.4强化水利工程整体建设效益
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着很多的内容,除要满足供水、防洪以及灌溉和发电等要求,还要对周围的水域植被以及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构建,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生态水利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建设的整体效益。
2.5加强水文环境保护作用
生态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其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规划时,应当要以当地水文环境的实际情况及特征为出发点,避免施工竣工之后给当地的水文环境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有效保护当地水文环境的完整性。科学合理的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为其带来有利的积极性影响,这与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发展需求相符合,同时也遵循了环保的理念,有效确保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性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应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也有了提高,近年来,生态环保意识就愈加的深入人心,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生态环保意识,注重加强生态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是十分注重的一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做好基本的规划设计工作,才能推进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认识到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分析[J].农技服务,2017,34(20):159.
[2]李仲阳.浅议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0):261-262.
[3]王兴国.浅议生态水利工程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193.
[4]江道买.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建材与装饰,2016(33):251-252.
[5]姚俊.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基本原则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0):119.
论文作者:李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河道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环境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