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_周遵成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_周遵成

——浅谈高中数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 周遵成 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 266614

一、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提升自主意识,激发主动性。自主学习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数学课的灵魂,就要更多地创造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如在讲授“椭圆的方程”前,我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预习:(1)什么是椭圆?(2)圆与椭圆有何关系?(3)如何画椭圆?(4)如何求椭圆的方程?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进了特定的情境中,为学生的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了空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2.适宜创设悬念,提高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的推导的教学中,我请学生计算:1+2+…+10、1+2+…+20、1+2+…+50、1+2+…+100。学生计算后,我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是否正确。“秘密何在呢?这些式子有何特点呢?你能快速地算出结果吗?”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3.创设质疑氛围,拓展思维空间。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主动参与认知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给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上台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恰当点拨,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这种“问题教学法”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之间关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思维多元化。

4.合理利用实验,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如在指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对于y=ax(a>0,a≠1),底数a变化时函数的性质怎么改变?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很抽象,学生很难给出准确的概括。这时候可应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由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模拟作图,易得出图像,进而直观概括出相应的性质,最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关注问题探究,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1.“轮流解题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轮流解题法”适用于解题程序比较规范的习题练习,如“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应用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轮流解题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和纠错能力。其基本操作方式是把解题步骤分为几步,由小组成员接力完成,最后评比每组的解题结果。

2.分块学习法。“分块学习法”适用于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探究的数学命题研究。以每班48位学生为例。(1)分配“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将“合作学习目标”分成A、B、C、D、E、F共6块“合作学习任务”,小组内每位学生负责研究其中1块,教师给他们每人提供相应的不同资料。(2)专家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同一学习任务。由研究同一个问题的学生成立专家学习小组。如将研究A问题的8位学生组成专家学习A小组,以此类推,共形成A、B、C、D、E、F共6个专家学习小组,各组在学习了教师分发的相应学习资料的基础上,交流探究同一个问题。(3)原始小组成员交流完成“合作学习目标”。所有学生回到各自的原始合作学习小组中,将刚才这一问题的探究结果讲给另外同学听,各位组员互相倾听、讨论交流,最终完成合作学习目标。

3.“小组积分法”。“小组积分法”适用于学习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并尤其适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的班级。(1)教师先就某一学习主题面向全班进行统一教学,以做好知识铺垫和问题引领。(2)将“问题提纲”交给“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就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做好检测准备。(3)每个小组的学生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检测。(4)教师由检测分数计算出每组每位学生为小组赢得的积分,评比各组总积分的高低。

三、密切联系生活,突出学习过程生活化

1.学生学习内容生活化。(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2.教学过程生活化。(1)导入的生活化。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2)例题的生活化。

3.课外应用的生活化。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论文作者:周遵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_周遵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