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黄芪田间生产技术规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芪论文,田间论文,无公害论文,技术规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产地环境
产地的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
二、育苗(蒙古黄芪)
1.选种。黄芪宜选三年生以上母株留种,黄芪为无限花序,种子的收获应分期进行。当果变黄、种子呈褐色时采摘,果荚采收后,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及病虫粒,通过风选或水洗,剔除瘪籽和虫蛀籽,选择籽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
2.种子处理。①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快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冷水,调至水温40℃,浸泡2小时后捞出,用湿布或麻袋等盖好,闷8~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②机械磨损:播种前用碾米机将黄芪种子外壳摩擦刻伤,用30℃温水或井水浸泡种子,每天早晚更换新水,吸水的种仁发芽膨胀,当有1/3露出微小的白芽时,用特制的筛子将发芽的种子滤出,进行大田播种。
3.播前准备。选择偏沙性壤土,深耕40厘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50公斤,可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匀撒施,整平耙细。播种前5~7天,用48%氟乐灵乳油喷于土壤表面,每亩为200克,喷后立即耙匀,使农药均匀分布在3~5厘米深的表土层里。
4.播种。①播种量。每亩用种量6公斤左右。②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播种,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播种方法: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3厘米深的播种沟,种子拌适量细沙,均匀撒入沟内,播幅15厘米,覆土1~1.5厘米,稍加镇压。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田内,然后覆土1~1.5厘米,播后适当镇压,盖上稻草。
5.育苗田管理。①除草。苗高4~5厘米时及时中耕除草,以后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②排灌水。幼苗出土前不浇蒙头水。苗高不超过9厘米时,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夏季浇水宜早晚进行,雨后高温骤晴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死苗。③清理田园。秋后至开春期间将地上部分枝叶剪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6.种苗的挖采与贮藏。于翌年4月中下旬,选晴天挖起种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
7.种苗的质量标准。根条形,五分杈,根长25厘米以上,根直径0.45厘米以上,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
三、种植
(一)蒙古黄芪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忌重茬,也不宜与豆科植物、马铃薯等连作。
2.整地。整地前灌一次透水,土壤耕翻3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饼肥50公斤以上,过磷酸钙50公斤,整平耙细。
3.栽种。①时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②方法。用小犁开沟,沟与沟相距约30厘米,沟深10~15厘米,将黄芪苗朝同一方向平栽于沟内,株距10~12厘米。然后覆土,镇压,作畦。
(二)膜荚黄芪
1.播前准备。参见蒙古黄芪之“播前准备”。
2.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0~30厘米,开3厘米深的播种沟,种子拌适量细沙,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厘米,稍加镇压。每亩用种1.5公斤左右。
3.间苗、定苗。苗高4~5厘米留强去弱间苗,苗高10~12厘米时,按株距7~9厘米定苗。
4.其他管理。参见蒙古黄芪之“育苗田管理”。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深,以后几次要浅中耕。5月中下旬植株封行后,不再中耕,株间杂草用手拔。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锄松表土。
2.追肥。在6月中下旬,植株生长旺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50公斤,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肥后浇水。
3.排灌水。黄芪忌积水,雨后要疏通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8月初至9月中旬正值根膨大期,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4.摘蕾。5月中下旬,留种田除外,应分期分批摘蕾,现蕾后及时摘蕾。摘下的花蕾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黄芪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化学防治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没有标明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
1.立枯病、根腐病。①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苗期加强中耕锄划,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②生物防治。播种和移栽前,每平方米用木霉制剂10~15克处理土壤。③化学防治。播种或栽植时沟施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公斤,用细沙土10公斤混匀制成药土,连同3%锌硫磷颗粒剂3~4公斤,在播种或栽植时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或栽植。可防治立枯病、根腐病,并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和线虫病。生长期防治:田间刚发现病株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白粉病。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②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实行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注意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清理田园。黄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③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即1%的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时用20%的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一次,视病情隔7天再防治一次,要交替用药。
3.枯黄萎病。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耕时避免伤根。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株0.3~0.5公斤,连灌3次,或用12.5%敌萎灵800倍液喷灌,每7天一次,连喷灌3次以上。
4.豆荚螟。①农业防治。深翻土地,实行轮作。合理安排药材种植,避免与大豆、紫云英等豆科作物连作或套种;调整播期,使开花、幼荚期避开成虫盛发期;幼虫入土化蛹期结合灌溉,可杀死初化蛹。②生物防治。2龄幼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Bt生物制剂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剂10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相互间半量混配喷施。③化学防治。2龄幼虫盛发期,用Bt乳剂加2.5%溴氰菊酯乳油,各按常规推荐用量的1/2量混合对水800~1000倍液喷雾,同时兼冶其他鳞翅目害虫。
表:黄芪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5.棉小灰象鼻虫(棉尖蟓)。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秋后进行深翻改土,消灭土中越冬幼虫。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②人工捕杀。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捉。在其出土期间,清晨振动植株,垄下用布单或塑料薄膜接虫,捕杀植株上的成虫,特别在下雨之后,成虫大量出土,捕杀效果最好。③毒饵诱杀。每亩用菜叶25公斤、麦麸2.5公斤加50%锌硫磷乳油200克,加适量水制成毒饵,在傍晚撒于垄间诱杀。
6.蚜虫。①物理防治。黄板诱蚜:选用市场销售的商品黄板,按产品说明悬挂;或用100厘米×20厘米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挂在植株顶部均匀分布于行间,每亩挂30~40块,每隔10天涂一次机油,当沾满蚜虫时及时涂抹。②生物防治。用0.3%的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雾。③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7.黄芪种子小蜂。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各喷1次40%锌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在结荚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六、采收
1.采收时间。蒙古黄芪于移栽后1年采收;直播的膜荚黄芪1~2年采收。在10月中下旬选晴天采挖。
2.采收方法。收刨时先将地上部割掉,然后在畦的一边开沟,顺沟挖采,不可挖断或伤根皮,力求收刨干净。去掉泥土,忌用水洗,除去残茎须根,晾干后分级包装。
注:1.本部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黄芪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植保总站、安国市植保站。
3.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彦杰、谢新玲、陈延廷、田丽、李同增、田伟、王静。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