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思考
梁义涛,刘宏月,李岚,胡江汇
(河南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摘 要: 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的安全管理实践出发,对其安全体系建设开展了分析和探究,结合本实验中心的具体实际,对相应的安全体系建设思路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梳理,给出了详细的体系建设和组织保障建设的工作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安全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以期待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学科实践教学需求,为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制度落实
一 引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不仅要求我们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而且要求我们应在“预防”二字上狠下功夫[1,2]。2015-2017年期间,教育部科技司推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完成了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现场督查,共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1873项,由此可见,高校实验室安全形势依然严峻[3]。
在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开展的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实验室在工科专业建设中作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而,实验室安全建设更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将其视为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加以规范和落实[4]。另外,随着高校专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验室数量、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及各类实验耗材不断增加,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安全管理工作在新形势新要求下,亟待更新和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完善管理。
二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基本情况
2006年,为保障学院本科各理、工科专业的课内实践教学,经学校批准成立了校、院两级管理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本实验中心被学校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次年被河南省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实验中心现有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人占总人数66%,已经建立了一支学历、年龄与职称结构相对稳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
实践民俗学在各个国家的发生都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学术发展的背景。在中国,它发生于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民俗学转型性发展的过程之中,与所研究的中国本土民俗文化传统和日常交流实践传统不可分割,所以不能简单说中国的实践民俗学理论与实践是受到国外影响的结果。譬如,我们加强了对中国基层社会中特有的庙会文化传统的研究,开拓了对当代民俗即生活方式转变的民俗志书写和研究等,这些都说明了中国民俗学所具有的主体性和与各国民俗学进行对话的资格。[注]参见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民俗研究》2018年第4期。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物联网工程六个本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本实验中心下设专业实验室17个,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2300余台/套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达1088余万元,实验课程达50多门。服务对象是本学院的156名教师和3000余名学生。
为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河南工业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河南工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办法》和《河南工业大学安全保卫制度》等文件。明确了校、院和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工作组织保障制度,并依托教学实验室具体实施。为落实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本单位从学院层面细化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相应的制度体系内容参见图1所示。
零件批量生产的公差成本计算是按照零件特征分类建立数学模型,由零件内孔特征、外圆特征、平面特征和定位特征分为4类公差成本模型[18]。这4类特征对应的公差成本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三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构建安全管理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教学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5,6]。内容上涉及思想意识,规章制度,教育宣传,组织管理、设备维护等等。
多数教师之所以不注重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内体制过于固定,教师们“安于现状”的比重较多。针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师资团队中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打破待遇平等的这一稳定局面。具体可以聘用专家团队来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并对教师采取公平公开的态度,直接落实科学的分配制度。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师资团队便可以高效打破“平均主义”,并高度规范教师们的教育行为和工作状态,有效避免出现教师传播负能量信息、教师传播错误专业知识等现象。
在校、院两级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下,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秉承“厚基础,宽应用,重实践,促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始终以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建设目标。
图1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四 安全管理组织保障与制度建设
(一) 组织保障
本中心构建了由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组成的三级联动的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在学校层面, 主要由校长和主管副校长总负责,校实验管理处总协调和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在学院层面上,在学校安全管理责任机制的基础上,也搭建了对应的管理组织架构。学院首先成立了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及各专业负责人。安全管理机制的运行是在院长、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来保障管理机制的落实。由院长对学院各专业负责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领导。本中心主任和主管安全的副主任直接参与实施,分解任务,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保障所有实验用房都有专、兼职教学实验室安全员和直接责任人,签订《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另外,教学实验中心还不定期地通过现场、网络等多途径多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二)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本实验中心设置制度建设工作分为两大类(图1),即工作内容及规范的相关制度和相应的执行和落实制度。具体要求考虑本实验中心的具体实践和参照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规定,首要的是制订符合信息技术学科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上主要包括:日常的安全检查与值班值日规定,信和相关仪器操作规程,可操作的应急预案等。其次,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方面,要求将有操作指导性的制度、规程上墙,建立详细的安全检查和值日台账,且规范记录;检查的内容涉及公共场所及实验室内的消防通道通畅情况、物品摆放规范情况,环境卫生状况等。对于日常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能够及时通知被查实验室采取整改措施。本中心涉及管理的每个教学实验室的每个房间门口均张贴有安全信息牌,信息包括安全责任人和有效的应急联系电话等。制度执行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安全教育。本实验中心在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中会制定详尽可行的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侧重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
五 结语
本文依据本单位实际,给出了经过多年探索后具体的本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安全制度建设情况。综合考虑中心的建设目标、实验室通用要求和建设的可行性,将制度建设工作分为管理和落实两大部分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说明。目前,本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运行良好,多年来未发生非正常的财产损失。更加实时化、人性化、信息化的安全制度实施手段和模式将是本实验中心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许嘉珉,李建民,梁惠,等.安全投入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3):118-120.
[2] 黄坤,李彦启,孟少英. 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 9) : 145-148.
[3] 贾历程,刘幽燕,张晶晶,等.“双一流”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9-12+28.
[4] 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5] 武向侠,王欣,田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286-289.
[6] 王杰,王士国,任佳,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OL].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7):235-238+252[2019-08-02].https://doi.org/10.16791/j.cnki.sjg.2019.07.058.
本文引用格式: 梁义涛,等.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69):220-221,23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087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高教研究项目《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7SJGLX060)、2016年度河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与探索》(课题编号:2016GJYJXJ12)、2018年度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平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8XXJG17)、2018年度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改革探索》(课题编号:2018XXJG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梁义涛,男,汉族,山东肥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
标签:高校实验室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 制度落实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