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第九中学 265400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主要环节与过程。实验教学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精神的体现。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发展策略分析
1.端正学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认为高中课程的学习都应该围绕高考进行,因此,对于“没用”的课程没兴趣或者不想学习。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脱离不了干系,长期的不正确观念导致了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欠缺。因此,为了能够高效地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思维意识,不断地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性以后,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
2.转变教学模式,合理利用教学策略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还存在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不能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了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可以积极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实验环境。比如高科技的发展就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用FLASH动画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利用Labview演示轿车在额定功率状态下的启动加速过程等。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和精神,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优化实验设计
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是实验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实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教师应当参考优秀实验案例,准备充分的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其次,教师应当以物理原理和规律为基础,科学设置实验环节,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预测实验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有效对策。例如:教师在讲解“变压器”时,应当准备两个没有导线相连的线圈、闭合铁芯、交流电源、小灯泡,设计科学实验过程,带领学生探究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
2.优化实验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应当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过程。
其次,教师应当做好演示实验,在演示过程中配合实验讲解,规范实验程序,加深学生对实验各环节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做实验时,应当适时地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科学推导出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不正确、实验过程遇到困难等问题时,应当及时给予指正和点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1.凸显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物理实验过程中体现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与科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主体地位上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提升教师物理素养的同时,注重科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建设新型的教师队伍是高中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首先,物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物理教学方法单一、科研与创新能力较差等现象,只有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教学理论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也是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机械式地进行。这样严重遏制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不能从实验中强化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总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积极效果,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物理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由于多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对课堂效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当采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将多媒体设备有效引入实验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纪少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能力论文; 物理论文; 过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