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温胃止痛贴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沙志惠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7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对于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在 2015年1月到 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 200 例,将其平均地划分成两个组,包含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应用西药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而穴位贴敷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前提下增加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两组患者都治疗七天。比较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疼痛状况。结果 穴位贴敷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应用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对于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优异,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温胃止痛贴;疼痛程度;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逐渐增加[1]。该病属于慢性疾病,易于反复发作,而西药只能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干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而中医疗法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存在本身的优势,因此为了分析应用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对于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本文随机选取在 2015年1月到 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 200 例展开研究,具体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 2015年1月到 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 200 例,全部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满足我国《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规范,且年龄范围应在 19 至 69 岁;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以往曾存在胃手术治疗的病人,伴有肿瘤与心脏、肝脏等严重性器质性病变的病人,存在肠化生与异型增生的病人,长时间应用非甾体抗炎药与镇痛药等干扰试验结果的病人。男性 132 例,女性 68 例。将研究对象平均地划分成两个组,包含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都没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应用西药泮托拉唑钠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用量为每次40毫克,每日两次。而穴位贴敷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前提下增加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温胃止痛贴中所含的组分包含吴茱萸、附子、生姜、肉桂、冰片、没药与乳香等,将各药制成巴布贴,分别贴敷在中脘穴与脐部位置,每日贴敷一次,每次十二小时。两组患者都治疗七天。

比较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疼痛状况。

1.2.2 护理措施

第一,在用药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根据病人的感染状况与遵医嘱给药,指导患者按时用药,禁止滥用止痛类药物,可添加黏膜保护类药物。第二,在饮食干预方面,应指导患者食用质地较软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饮食的规律性,增加山药的摄入,尽量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与辛辣饮食。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病证的虚实与寒热制定饮食计划。第三,在情志调控方面,护理人员需同好交流,疏解其情志的异常,稳定患者的心态,尤其是对于肝气犯胃的患者。

1.3 疗效评价

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治疗后积分的降低幅度评价,若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消除,积分的降低幅度不低于95%,则属于治愈;若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恢复,积分的降低幅度在[70%,95%),则属于显效;若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好转,积分的降低幅度在[30%,70%),则属于有效;若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没有任何改变或者恶化,积分的降低幅度低于30%,则属于无效[3]。疼痛评分按照视觉评分法,分值范围在0-10分[4]。

2 结果

穴位贴敷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详见表 1。治疗前,穴位贴敷组(4.76±1.09)与对照组(4.74±1.05)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在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49±0.01)比对照组(4.61±0.87)明显减少(P < 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因为机体受到寒邪侵犯或者饮食失常、情志障碍多种因素导致的[5]。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根治难度较大,易于反复发作,因此探讨高效安全地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在本研究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结果为穴位贴敷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由此可知应用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对于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优异,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温胃止痛贴组方中的肉桂、附子与吴茱萸能够起到止痛、温中与散寒邪的作用,而生姜能够增加上药的温通作用,没药与乳香能够起到逐瘀活血的作用,而脐部属于机体的神厥穴所作的位置,在该位置用药,能够促使药力较快地作用于机体,联合中脘穴能够使得药效作用于胃经,止痛的作用较快[6]。另外,该药每日治疗十二小时,作用时长较长,联合应用合理的饮食、用药与情志调节干预能够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温胃止痛贴进行穴位贴敷对于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优异,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陈佳,李守英,徐红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40-3542.

[2]陶智,王梦旻,吕惠芳等.3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0):4224-4226.

[3]卢军.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5,9(6):144,150.

[4]梁芳,闫蓓,张爱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胃炎疼痛和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9):2419-2420,2421.

[5]李璟,李琪,王硕硕等.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应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3):361-367.

[6]甘静娣,周靖,陈秀梅等.熥络宝热敷胃脘部在慢性胃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5):2143-2145.

论文作者:沙志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  ;  ;  ;  ;  ;  ;  ;  

探讨温胃止痛贴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沙志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