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商帮比较看浙江商人的自主创新_浙商论文

从近代商帮比较看浙江商人的自主创新_浙商论文

现代商帮比较视角下的浙商自主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创新论文,视角论文,浙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创造了“浙江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浙商的研究文献大量出现,从发展模式、反哺、竞争优势、国际化经营、精神文化与特征、商帮比较等多种角度,作出不同的分析阐述。在商帮的比较中,主要有传统商帮的比较分析,大部分从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探讨;有现代商帮的比较,包括地域、文化因子、主要特征等的比较分析。在这些比较分析中,浙商被公认为是较好地传承传统区域工商文化,并与当代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典型。但现代浙商也面临转型的种种挑战:当浙江区域经济制度变迁的先发优势逐渐趋弱时,浙商进一步发展的依托在何方?当浙商的“制造”优势不再明显时,浙商的“创造”优势何时才能形成?因此,从现代商帮的比较中,探究浙商自主创新方面的相对优势和需要完善之处,有利于浙商扬长避短地进行自主创新,营造“创造”优势,保持先发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延续“浙江现象”。

一、现代商帮比较

商帮,通常指具有一定地缘关系的商人的集合。我国古代曾相继出现过晋商、徽商、龙游商、宁波商、洞庭商、江西商、广东商等商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又涌现出浙江商帮、山东商帮、苏南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等“新商帮”。这些现代商帮既具有一些共同特性,又不乏各自特色。从共性看,它们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与当地商业氛围、人文精神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都具有吃苦耐劳、崇尚敬业、敢于冒险、诚信为本的品质。从个性看,无论是涉足地域、企业文化,还是经营方式等,均有所不同。

(一)涉足地域——浙商最广

改革开放以来,从引进外资热,到鼓励民营资本异地投资,现代商帮的足迹正渗透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这些商帮中,山东、闽南等商帮足迹大多局限于周边城市、省市,而浙商的足迹基本已走遍天下。据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2006年6月提供的数据,浙商投资最多的是上海、北京和广东,均超过2000亿元;其次是甘肃,达到1000亿元;再次是近邻省份,如安徽890亿元,江苏650亿元,江西632亿元;然后是重点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边贸发达地区,如天津达620亿元,湖北600亿元,黑龙江570亿元,云南500亿元,四川、广西各300亿元;最后是投资在300亿元以下的全国其他省市。按浙江工商局副局长徐志祥的说法,“走南闯北经商、漂洋过海创业的基因使得浙商群体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制造者’……浙江个私民营资本在全国东南西北中掀起了阵阵投资热潮,形成了向外投资的‘井喷’现象”,并将此延伸到世界各地,被誉为“中国犹太人”。

(二)企业文化——浙商相对最实用

不同商帮的企业文化都带有地方文化的烙印。山东商帮具有浓厚的齐鲁文化特色,既有北方人的务实,又有南方人的精明,精通《孙子兵法》,讲究平衡,但与政治联系紧密,依存于政府的迹象较明显;苏南商帮则有显明的吴文化特色,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但个体个性不显明、自主性不强,与政治联系也较紧密;珠三角商帮以南粤文化为基础,趁改革的东风、特区的优势,学习港台商人,经商大胆,具有自由开放、冒险开拓、务实创新的精神,但对外来资本依赖性强,且过分逐利、前瞻性略显不够;闽南商帮与吴越文化交融,具有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冒险精神和崇商意识,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强烈的老板意识,是典型的客家商业文化,但过分强调“爱拼才会赢”,合作和团队意识相对不足;浙商有深深的浙东文化烙印,强调经世致用,强调个体、个性、能力,在事业发展上,始终有当领头羊的想法,有创业精神和领先意识,在个人发展上,有强烈的老板意识,不仅重视自身发展,也注重群体发展,少说多做,踏实苦干,“不重形式重实效”。

(三)经营方式——浙商相对最灵活

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不同商帮经营方式各有特点。山东商帮,因为与政府联系紧密,多学习国有企业经营方式,两权合一,讲求信用、规范,通过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等经营方式逐渐发展而来;苏南商帮有较强的集体企业色彩,强调人人是企业主人,当然,越向南,该商帮的民营经济特色越浓,越具有浙商的经营特征;珠三角商帮依托香港,以商贸业为基础,发展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当然,近年来,该商帮民营经济的特色越来越浓,2007年佛山、东莞等城市成功挤身“3000亿俱乐部”,“内源性”的民营资本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南商帮最常见的经商方式则是内外贸相结合,以批发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为主,对外依赖性强。相对而言,土生土长的浙商经营方式最为灵活。他们以传统行业经营安身立命,以支柱行业经营为依托,新兴行业经营为方向,而且往往一家经营数业,互为补充,达成规模经济效应或内部范围经济效应,获得低成本领先优势;当本地、单个企业的低成本领先优势无法维系时,通过迁移到政策更为优惠、劳动力与资源更为廉价的外地,或通过产业集聚方式继续发展;他们以个体私营为主,合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通过传统家族制经营管理模式与现代公司制的结合,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承包经营、委托经营、招标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他们以自有资本为主,强调内生型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内外结合;他们以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农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等无所不入,批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相机选择运用。

二、浙商自主创新的相对先发优势

从不同商帮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浙商是比较具有创新意识、草根特色明显、逐利能力较强的一群经营主体。同其他商帮相比,较早在市场经济中拼搏实践的浙商,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相对先发优势。

(一)草根经济造就浙商的独立自主性——主体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

同其他商帮相比,浙商的诞生地——浙江,自古以来人口多、可用土地少,温、台地区更甚,海洋侵蚀和风灾的影响,生存难题突出;加上地处中央政治统治中心的边陲,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精英的支持。于是,浙江人只能依靠自身力量谋生计,草根经济由此诞生。这种草根性,决定浙商有很强的求富意识和老板意识。强烈的求寓意识,使浙商敢做敢为、敢为天下先,能在毫厘之差中找到发财机会;强烈的老板意识,使浙商充满了对资本的渴求,努力拥有自己的产权,牢牢掌控资本及其话语权,即使在非私有制企业中,经营者也往往拥有企业的产权。拥有资本,又不象其他商帮,依附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依附于外资、外企,浙商具备了市场经济主体的基本要素——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正是浙商进行自主创新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只有棱角分明、个性张扬,主体才有可能冲破阻碍,积极探索,才能带来思想观念的激荡,才能有创新的火花和作为;只有独立自主,主体才能保持个性,才能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才能有选择能力,才能较理性地看待企业与企业、个体与个体等等之间的种种落差与区别,从而主动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市场洗礼铸就浙商的市场敏感性——主体自主创新的灵感来源

同其他商帮相比,浙商的自主性,不仅表现为个人,而且具有群体性,这种“个众”市场属性(自主性),表现为浙商对市场获得机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或“敏锐性”。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中曾说,“浙人性机警,有胆识,具敏锐之手腕,特别之眼光”,什么东西能赚钱就卖什么;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甚至衍变成哪里没有市场,有了浙江人就有市场。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超前眼光,使浙商能抓住不为常人所察觉的市场机会,能见微知著。这是具备了主体性的浙商进行有效自主创新的重要必备条件。因为创新不可能凭空产生,往往源于市场,长于市场,检验于市场,是主体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产物。只有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主体才会逐渐由内向外开拓市场,才会面对越来越复杂、多样、苛刻的市场需求,才能面对不同市场作出不同的反应,才能不断提高主体的市场敏锐性;只有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主体才会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才会有生存压力,才会有创新紧迫感,才能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才能设法比竞争者更早得到最前沿的需求刺激,才能在成功失败的反复中不断增强其市场的掌握与感悟能力。也只有当主体的市场敏感性不断增强之后,主体才会有自主创新的灵感和方向,才能在众多的市场机会中选择相对最为有利、最有可能的创新点,才能在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优势,才能在竞争中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勇闯天下”成就浙商的创新偏好性——主体自主创新的心智基础

同其他商帮相比,浙商是目前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经营者群体,讲究经世致用,善于合理配置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经营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初,当人们还满足于探讨是否要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好处等时,浙商已先行一步从商品经济中谋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后,当人们还在讨论什么产品能赚钱、什么不能赚钱时,浙商则已务实地把那些所谓的传统产业规模做大,获得低成本领先优势,占据国内外市场;国内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渐成定势之机,当人们还在研究产业是否有朝阳和夕阳之说的时候,浙商却默默走上产业集群化之路。从“鸡毛换糖”、做鞋制衣,到规模经济、产业集聚与范围经济,善于向“市场”讨生计的浙商,从一次次的领先和创新中获得了回报;创新的市场回报,又进一步激发浙商的创新欲望,结果表现为浙商具有较明显的创新偏好。从本质上看,是浙商的有效创新,提升了企业主及其员工对创新的主观价值判断,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进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心智。但是近年来,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浙商,卖环境、卖资源、卖劳力,最后却落个倾销的罪名。痛定思痛之后,不少浙商把眼光、方向、精力等慢慢地转向了自主创新,一种只有自己掌握发展主动权,而不是简单地“为他人做嫁衣”或慵懒地“得过且过”的心智正在逐渐形成。这是具有主体性、市场敏感性的浙商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因为,自主创新既可以被看作是持久创新行为的结果,也可以被理解为观念意识的产物。而只有具有创新偏好并坚持持久创新,主体才有可能积累创新经验,集聚创新资源,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创新的心智;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偏好,主体才能紧盯科技前沿,有争先意识,尽可能抢先占领制高点,才能制定有效的自主创新战略,包括自主创新的目标、措施、重点等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浙商自主创新需要与时俱进

从不同商帮的比较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浙商大刀阔斧地进行自主创新,仍需要继续发扬其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长处,科学理性地正视自己的经营管理优势,避免跌入“企业家陷阱”。

(一)坚持务实、增强信心——浙商自主创新需要心智支持

“不以利小而不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创业,这是浙商“务实性”的最好诠释。但这种“务实性”也决定了浙商不会采取冒很大风险的商业行为,特别是在资本、技术和能力不足,法治和金融等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不会进行风险很大的创新活动,而是主要进行模仿,大多仍局限在“为他人做嫁衣”阶段,对技术的重视远远不如成本。在不少浙商看来,这样的经营方式,不仅风险低,而且企业主不用经常、太用心地“开动脑筋”;不仅有钱赚,而且投入有限,容易“掉头”。事实上,即使在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形下,不少浙商仍通过“为他人做嫁衣”维持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那些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浙商却经常面临波折。结果,“求稳”成了不少浙商的基本心理,他们甘愿选择“贩卖”,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利益。在围绕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时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控制权,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在“贩卖”“门槛”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浙商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逐渐树立“自主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的信念,才能主动面对市场,面对压力和挑战,沉下心致力于自主创新,追求长远的发展,而不是图一时的成功;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心智,才能冲破市场、技术等封锁,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思维定势,瞄准价值链高端和冲破创新低端锁定,营造自己的创新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保持敏锐市场性、增强主业优势——浙商自主创新需要资金人才

“挖空心思”地捕捉商机,“绞尽脑汁”地寻找市场空档并获取利润,这是浙商市场敏锐性的表现,有利于激发浙商的创新灵感。但是,过于敏感,加上“功利性”和“务实性”的影响,浙商往往在市场敏感性的引导下,从事多元化经营,从相关多元化到不相关多元化,什么都敢进入,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主业优势并不显著,做强做久主业的决心并不坚定,自主创新的人力、财力、物力相对缺乏。据宁波市政协经科委课题组的《促进宁波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调查报告》,2004年,全国和浙江省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分别为32人和12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7.9%和53.7%,浙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全国和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分别为1104.5亿元和88.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和48%,浙江省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来自于做专、做精、做深过程,企业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对行业领先或竞争地位领先的追求。在“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处处受制”的现实下,浙商只有立足主业,坚定地做强、做精、做专主业,才能集中相应的资金,培养、吸引相应的创新人才,才能以“适宜”市场为标尺,紧紧盯住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才能明确自主创新的方向,才能努力寻求能增强自身掌控游戏规则主动权的创新点,注重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主体核心竞争力的“适宜”自主创新,从而不断增强主业的竞争优势和生命力。

(三)坚持个性、增强兼容性——浙商自主创新需要团队协作

“人人当老板,家家有工厂”、“遍地开花”,这是浙江草根经济的特色。这种“小狗经济”保证了浙商的个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了浙商的主体性,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浙商自主创新。但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个性特色,也会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障碍。因为坚持个性,浙商可能会相对缺乏合作精神、包容精神,自主有余而兼容不足。企业主容易独断专行,企业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依靠人情或家族规则进行管理,而非企业规则、制度;企业内部缺乏资本与资本、资本与劳动力、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也缺乏合作或联盟。结果是,浙商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产品档次不高,资源消耗较大,高新技术比不过北京,速度比不过广东,品质比不过上海,外向型比不过江苏。在一个强调竞争合作、双赢的时代,合作既是竞争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对竞争的超越,是核心竞争力和长期获利的重要源泉。在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逐渐转弱的背景下,浙商需要在坚持个性的同时,增强兼容性,放开心怀和胸襟,在个、众自主的基础上强调群体合作、团队精神,才能吸引优秀的创新人才,形成强大的技术团队;才能集聚资本,提高研发能力;才能包容失败,激励成员敢于思考、敢于尝试,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提高自主创新的根基和实力。

独立自主性、市场敏感性和创新偏好性,是浙商缔造“浙江现象”的秘密所在,也浙商自主创新的优势所在。但浙商要在竞争中保持基业长青,仍需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特别是要不满足于现有业绩,克服单打独斗分散弱小的相对不足;要不满足于单纯逐利,克服过分追求多元化,不注重培养主业优势的相对不足;要不满足于“拿来主义”,克服小富既安、不求上进的可能;要注重自主创新,扬长避短地打造自己的发展新优势。

标签:;  ;  ;  ;  ;  ;  

从近代商帮比较看浙江商人的自主创新_浙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