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程的教学:越清晰越清晰--“刷里”的课程磨练了课程的经验_刷子李论文

略读课程的教学:越清晰越清晰--“刷里”的课程磨练了课程的经验_刷子李论文

略读课教学:越走越清晰——《刷子李》一课磨课心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刷子论文,越走论文,一课论文,课教学论文,清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文章以生动传神的语言与精妙的构思,讲述了一位生活在天津的粉刷匠的绝技传奇。教材将其编为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略读课文,要达成教材既定的学习目标,笔者认为本文教学当体现略读教学“略教重学”之特色,突出阅读能力取向。教学中留给学生较精读课教学更多的阅读与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中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其阅读实践能力。

【第一次教学实践方案】

第一次教学实践的设计方案,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导引,从曹小三见证奇迹的视角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串联第一段及全文其余各段的关系,展开教学。

板块一:耳闻绝技(课件给出第1自然段)

板块二:目睹绝技

一、正面见证绝技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刷子李工作的现场,去见证他的高超技艺。(学生自由读)

环节一:以“悠然”为点,圈词画句,学习第5自然段

环节二:回读第1自然段第二句

二、黑衣侧面衬托绝技(课件呈现描绘黑衣的语句)

环节一:

师:联系着读读这些描写黑衣的句子,圈出能够表现小三心情变化的词语,然后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能读懂些什么。(抓住“居然”“竟然”“原”,通过有感情朗读显现小三心理的“一波三折”)

环节二:回读第1自然段第三句

板块三:识人明理

板块四:收课结尾

从实践效果来看,教学预案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从略读教学的角度,我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是否凸显了略读教学之“趣”

新课标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追求和探索新知识的动力。略读教学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其学习的主体意识,使之进行主动探究性的学习。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则来源于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情境。

在本课的教学预案中,我们创设了“同曹小三一起见证奇迹”的教学情境,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了一定有效的激趣,但同时又是平面的,没有形成思维的纵深。如“黑衣侧面衬托绝技”部分的第二环节设计——“联系着读读这些描写黑衣的句子,圈出能够表现小三心情变化的词语,然后再读一读,想一想你都能读懂些什么”(抓住“居然”“竟然”“原”三词,通过有感情朗读显现小三心理的“一波三折”)。这样的操作,将学生活生生拽出了学习情境,使学生游离于文字与文意之间。

因此,教学需要优化情境创设,以凸显略读教学之“趣”,达成略读教学之“效”。

2.教学设计是否把准了略读教学之“要”

第一次教学实践后的体会是:本课设计很精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堂教学气氛很浓。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是否有必要面面俱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之后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是内容的感知,是朗读的训练,是能力的拓展,还是方法的习得?

略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功能定位主要在于“方法的巩固迁移,能力的拓展提升”两个方面。因此,可以认为略读教学既是精读教学的一种延续,亦是对精读课中所习得方法的再运用和所形成能力的再巩固或新拓展过程。所以,略读应轻文本内容的感知,有感情朗读的训练等;重学习能力的拓展,学习方法的习得等,略读课更应当留给学生一些独立阅读的时间。

3.教学细节是否彰显了略读教学之“简”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知识用简单的方式教好、教透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何谓教学细节y说简单点就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非常细小的环节,其中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便是关键性细节之一。略读教学则应精心打磨教学中的关键性细节,去繁就简,扣准重点、难点,有所侧重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学习文本表达方式。

《刷子李》一课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语: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由此可见,教材编写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学生读懂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教学就是要弄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第一次教学实践方案,更多关注了“写什么”,却未考虑到“怎么写”。这样的略读教学显然厚此薄彼,需要调整一些关键性细节,以体现略读教学简约之美。

【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实践反思的成果为依托,对教案进行了再设计,作出如下新调整:

调整片段:(一)

黑衣侧面衬托绝技(课件呈现描绘黑衣的语句)

环节一

师:小三心里最最想看的还是什么?(找出文中描写黑衣的句子)

师:望着这些似乎不断变化着的黑衣,小三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呢?(点课件出示,小三心说——)再联系着读读这三句话,选择其中的一句,把你的也是小三心里的话写下来。(学生自由读,自由悟,自由写)

师:望着这些似乎不断变化着的黑衣,小三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呢?(集体交流)

调整片段:(二)拓展部分

板决四:阅读拓展

师: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在天津还不止一个。咱们来看看冯骥才先生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冯骥才先生的话)

师: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在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一文中还有许多。咱们再来认识一位。(课件出示:泥人张的片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泥人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再去读一读《俗世奇人》,去认识那些个奇人,去领略冯骥才先生独特的人物描写方法。

调整片段:(三)

板块二:目睹绝技

一、正面见证绝技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刷子李工作的现场,去找一找他的高超技艺都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读)

环节一

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地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第5自然段)

师:想想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到底表现在哪儿?作者又是怎么把它写出来的?

(从“色、行、声”三个角度,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在第一次教学实践反思及相关调整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并产生了新的思考:

1.略读教学懂“进退”方得“趣”

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读课更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学重导不重教,略教师的精讲细说,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舞台上让学生往前走,教师主动向后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趣”味盎然,才能举一反三,既获得知识,又锻炼能力,教学方可事半功倍,达到略读教学“形略而神丰”的艺术效果。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的调整片段(一)就意在创设更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学得“兴”起,学得“趣”浓。

2.略读教学能“迁移”方得“要”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略读教学即是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至阅读实践中,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安排拓展阅读的环节,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读懂文本,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学会阅读。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的调整片段(二)就关注到了略读教学“迁移”价值的开发,留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再如台湾的“群文阅读”,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3.略读教学有“取舍”方得“简”

通读各学段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略读课文大多文辞优美,篇幅相对较长。要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抓大放小,长文短教,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

如,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中直接将课前提示语作为教学的主导性提问,围绕“写什么和怎么写”展开教学,淡化文本人文价值等深究细悟,去繁就简,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在言意兼得间实现了略读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标签:;  

略读课程的教学:越清晰越清晰--“刷里”的课程磨练了课程的经验_刷子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