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程明月论文_程明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程明月论文_程明月

摘要:在当下社会,人们生活需求量逐渐提高,对所需要的水及煤气等资源也在逐步提升。而水及煤气资源它们大多通过管廊运输到所需地方。而管廊对人们生活有很大影响,生活质量提高对管廊的需求也会增加,管廊项目便需要更精准的要求。因而,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对管廊问题有高度重视,所有的地下管廊建设要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实施,提高建设水平,让管廊问题得到最大综合的解决。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引言

城市地下综合通道具有集中功能,可在城市管线建设中执行供水和排水、电力和通信、天然气等管线有机集成、集中管理和维护。

1地下管廊建设管理重要性

1.1减轻道路负担

引入管廊施工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这种不利局面,在管道维护工作中不会损坏道路,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生态压力。

1.2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所有的地下管廊建设完毕后,地下空间便起到至关重要的运用。它可以使各个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会提高土地使用的期限,并且管道也不会相互影响。进而,我们也减少了工程的经济成本。

1.3减少维护成本

为了使管道的使用年限增多,我们往往会在地下管廊建设时,采用管道相互交集的方式,来减少地质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而达到我们的目的。企业想要自己的效益得到提升,就需要在管廊建设时,严格要求企业自身,减少失误并及时调解改正。与此同时,也会为后期的维护节省下可观的费用。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

2.1引进PPP管廊建设管理模式

任何建设都存在风险,而对地下管廊建设采用的ppp管理模式需要有企业及各有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这远远不够,还要求其对风险和出资等各方面进行均分。在目前的发展中,已经有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合作的先例。他们共同注资,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提高了建设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对于一个城市建设的发展,ppp管理模式是最佳的。既可以有更多的建设资金到来,有又为建设提供保障的能力,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自然会得到满足。

2.2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司化运作

在国外,他们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作按照公司化模式,而这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活也提高了要求,这就促进地下管廊的发展,使它的使用期限延长、效率逐渐稳定。

在我们的建设成效不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他国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造一套我们自己的管廊管理模式。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高要求标准的管理团队、完善管廊管理制度等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并做到管理效率的保障。

2.3地下管廊的有偿使用

过去几年里,我们发展的市场化机制中最有影响的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使用管理方面采用了有偿制度。有偿模式较传统模式更有优势。只要使用管廊,那相关单位或部门就要对相应的费用进行承担;不论在管廊建设水平方面还是提高效率方面,一定程度上都有更大的利益。长时间使用有偿制度可以提高使用管廊的人对其有更多的爱护意识,进而让管廊问题更少发生。在有偿制度使用的过程中,要完善市场所有的价格问题,不要发生行业中价格垄断的现象,这最终会影响到管廊建设和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

3.1明挖技术

在管理施工中,最好采用明挖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减少施工操作流程,却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因其需要将路面的整体结构设计全部破坏,那城市道路需要的排水问题便得不到解决。最难搞的是在夏天雨水多的季节,直接造成积水无法排出。对此,我们要考虑到施工时,只要用此方法就要有相应的排水措施。而比明挖法更先进更有效的是明挖预制拼装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使施工时间减少,并且施工进度和质量都可以很好的得到控制。不过,它对施工设备的质量以及场地也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是在大规模的预制场中用吨位大的起吊机器及运输设备。在夏天时,因为工期的限制期不长,所以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时,大多数还是采用明挖法,但要选择的是整体拼装的方式。施工时,浇筑混凝土要特别注意做到全面性和整体性。不仅如此,也要加强过程的控制,同时要不断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破损或者老化的设备以及零件,一定要及时换新的或者对其修理维护,从而让施工过程可以顺利完成。

3.2盾构技术

盾构技术,又被叫做挖矿技术。这项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是最常用的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动化。他可以在实际施工中,很好地将就施工流程变短,提高了施工进度的速度,为管廊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运用盾构技术,可以让返工、修复的现象减少发生。这项技术主要利用挖掘机来进行工作,在实际的挖掘工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勘测。比如周边地质情况、水的性质、等情况有所了解,最好选择矩形的切断面,有科学依据的进行施工。

3.3顶管技术

顶管技术的运用中,要格外留意管廊的所有边长。在各种施工方法处理下,合理科学性的进行施工处理。具体进行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工程建设后期的填埋设备时顺利进行,就要对现存的管道适当延长,防止出现意外。不过顶管技术有缺点,自然也会有优点。那就是可以很好地避开地面影响。值得关注的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软土层。这种问题就要施工技术人员对软土层作出首步处理,之后,再运用顶管技术。如果没有进行很好处理,就会出现土层塌陷现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便得不到保证。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趋势

4.1稳定的经费来源

管廊建设可以一直发展下去的主要原因是经费来源渠道很稳定。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得到分摊,并有详细的管理方法,这是很大的保证。与此同时,还设立了管道建设基金组织。它是为了筹备各种渠道的资金,作为管道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维护的费用,一笔款项用来做一件事。运用这些资金的同时,有各层阶段的人员法规来进行保管和限制使用。防止出现管廊建设和运行的初阶段有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4.3运维的智能化信息化

(1)智能化可以对地下管廊等设备进行数据式建出模型,之后运用虚拟模型来做出仿真物来方便分析。在模拟图中提前找到设计效果中不足之处,实时对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最大优化处理,不在建设工程中做无用的工作,这很好的将管廊建设所需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2)对综合管道的施工进度、施工工艺进行模拟。通过BIM技术提前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进行最真实的模拟,尽量在实际工程中不会出现失误和返工的现象。如果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工作质量都会得到提高,更好的是,工期缩短、工程成本降低,对工人是最大的福利。(3)BIM技术完全可以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比如,按照适合比例来进行模拟真实效果、模拟检测施工过程中的管道碰撞问题、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线路与线管发生冲突等问题。

结束语

总之,城市地下综合走廊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建设管理和关键技术分析,提高走廊建设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J].隧道建设,2017,37(06):647-654.

[2]王恒栋.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隧道建设,2017,37(05):523-528.

[3]谭忠盛,陈雪莹,王秀英,黄明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6,36(10):1177-1189.

[4]王军,潘梁,陈光,李明,温修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16,37(07):15-18.

[5]张韵,刘成林,杨京生.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给水排水,2016,52(06):1-3.

论文作者:程明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程明月论文_程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