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西 晋中 030800)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312-01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部分以手术为主[1],也有一部分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而痊愈,但是,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部位快速转移并消散现象较为少见。现就我科2017年诊治的1例患者予以报告。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60岁。主因:骑摩托车不慎摔倒一小时余到我院就诊。患者伤后先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之后急诊转入我院,伤后患者无意识不清,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右侧额部可见两处长度分别为3cm、2cm的皮肤裂口,右眼睑青紫肿胀,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舌体右侧裂伤明显,口腔可见血迹,右颧部青紫肿胀明显,心肺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头颅+眼部+上颌面部CT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纵裂),中线轻度左偏(图1);右侧眼眶上、外侧壁及右侧颧弓骨折。入院后处置:(1)在急诊科联合口腔科给予清创缝合;(2)入住病房后,常规卧床,降颅压,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次日复查头颅CT(图2)示:右侧顶枕部硬膜下血肿(出血部位由额颞部转移至顶枕部,出血量较前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纵裂,较前增多),中线无偏移。经积极对症保守治疗22天,治愈出院。
2.讨论
我科针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规采取动态CT观察,根据患者病情从伤后数小时至伤后24小时复查不等。大部分患者复查CT时,血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部位不变,中线受压持续存在,必要时采取急诊手术治疗;短时间内血肿部位发生转移且消散、中线复位者少见[2]。此例患者CT特点:
(1)硬膜下血肿量少,小于20ml,中线轻度移位,硬膜下血肿厚度不大,形态较薄,边缘锐利[3];
(2)硬膜下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纵裂)并存,证明受伤当时硬膜下血肿已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潜在相通;
(3)硬膜下血肿骑跨外侧裂,此处蛛网膜下腔间隙较大,利于脑脊液的冲洗和血肿的消散[4]。
结合文献,此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部位快速转移并消散原因可能为:
(1)蛛网膜破裂,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相沟通,硬膜下血肿厚度不大,血肿被脑脊液稀释,在硬膜下重新分布并进入蛛网膜下腔[3];
(2)颅脑外伤后,存在局部脑肿胀和颅内高压,在颅高压和脑肿胀的推挤作用下,使硬膜下血肿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重新分布[5];
(3)患者存在前颅底骨折的表现,若硬膜下血肿部位存在硬脑膜破裂,也可能血肿通过硬膜破口与骨折间隙相通,部分血肿转移至颅腔外[6]。
综上所述,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部位快速转移并消散不是血肿的吸收,而是血肿的重新分布和脑脊液冲洗或者稀释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4-336.
[2] 臧国尧,王义荣,杨树旭等.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5):333-334.
[3] 詹荣举,王国平,刘青,等.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CT特征与治疗策略[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655-656.
[4]鲍得俊,牛朝诗,汪业汉.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现象及其机制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8-29.
[5] Kato N,Tsunoda T,Matsumura A,et al Rapid spontaneaous resolution of acute subduralhematoma occurs by redistribution two case reports[J].Neurol Med Chir,2001,41(3):140-143.
[6] 朱锡德,季祥举.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蛛网膜囊肿1例[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8):852.
作者简介:陈寿虎,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陈寿虎,杨林江,梁平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血肿论文; 蛛网膜论文; 硬膜论文; 患者论文; 部位论文; 中线论文; 快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