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对高职教育的认识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信息高速公路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信息高速公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包国庆,控制论研究员,任职9年,学物理出身。教数理、仪表、电子。1975年涉控制论。并从其工程扩至神经、心理、人文等。1986、1987年赴法英交流归国转行教育。两次受聘国际大型学术会议控制论专题会主持人。30年前由35国联合发起,后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1位国家科学院院长参与的“世界系统与控制论组织(WOSC)”,考查了包在国际神经信息论、心理控制论、教育系统论三个领域发表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探索“系统科学与教育”文理交叉的新兴领域,1990年7月推选包为其下属新设立的“教育系统学会(WESS)”主席。次年受意大利资助偕妻赴意所在总部短期工作。1993年入穗,现兼任两博士点教授,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授课405学时。

包除早年获得的三项国外荣誉外,英美两国国际传记研究机构在去年底,鉴于世纪末对近一百年来的科学回顾,注意到WOSC主持的国际大会对包的系列研究成果的权威评价:“对国际控制论和系统论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为记录其领导的WESS的对国际学术发展的贡献,两地不约而同地提名包入选“20世纪成就奖”。去年至今,包连续发表“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系列论文9篇,日前来我校开会,应本刊专访,撰此文作答。

【摘要】 本文拟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别从社会经济信息背景、信息科技背景和信息产业背景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最后讨论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信息高速公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理解 改革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面看是一套由光纤或电缆组成的通讯网络。然而,它可不是仅仅是一条“路”,其完整意义还包括着路上的“货”和“车站”。“公路”上运行的货不是粮食、电力等物质或能量,而是信息,即载有信息的光子或电子,“公路”上的车站指分布各地的计算机(电脑)中心或计算机终端,以及电话、电视、传真、录音、录像或打印等设备,上述信息如文字、声音、数据、图象等通过“公路”实现交互联络。不难想象,若这类终端(或电脑)设在家中,就很容易实现在家办公、学习、经商、医疗、购物、娱乐或查阅资料。有人预言这条“公路”一旦建成,将完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存形式。其中,最重大的改变是学习形态。这不能不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密切关注。

一、从社会经济背景理解高等职教

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巨系统的一子系统,它向来都是由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所控制的。对此,1989年我曾提出过一种教育与社会经济相关的“齿轮模式”的控制论思考[①],意即今天的教育决定了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也就是说,今天的社会、经济是昨天的科技,前天的教育的结果。特别是当经济发展转型后,这种控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外部供求。

1.市场经济中,教育对于社会的细胞——家庭属于一种投资行为。虽然这话是就整个教育而言,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反映在高等教育对中等甚至于初等教育的辐射力和控制作用越来越强,要不然,今天犯不着全国教育界花那么大力气批高考指挥棒,批应试教育。其根源来自计划经济的大锅饭的分配格局,其中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即利益和财富的重新分配,认识来源于实践,迫使人们特别是家长价值观念的重塑。

例如,面对今天大学的收费,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的家长,其价值观已从计划经济的“送子女上大学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中的教育功利性的浮现,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把进学校看成是一种银行投资,一种为子女未来的储蓄[②]。以至于适应性强、时效快的职业技术教育,加上入学较容易,它比普通学校较受家长尤其是收入不高的农村家长的欢迎。

2.现实中,随着经济进步中科学技术含量的增多,家长的教育投资行为的回报率提高,其中高学历的“储蓄”利率越来越高,社会就业率也越来越高,因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受欢迎的面更宽。其原因不言自明来自“望子成龙”,来自中国几千年的宗法、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文化,此文化意识也在顽固地驱使着家长令学子们竞奔高校,似乎只有高校才是“成龙”之所。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厮杀后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

在上述两者的结合点上,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受到其经济背景的强烈的牵引,它启示我们,那种形而上学观即把教育孤立看待、与社会经济割裂开来的观点正在被人们放弃,而一种系统观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这是因为,市场经济里在教育的两端即教育的供与求,都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二、从信息科技背景理解高等职教

1.技术需要运用信息。本世纪下半叶的大工业生产打破了小农经济的只把物质和能量当做财富资源的封闭意识,出现了一种人们始料未及的情况,即人的技术和能力是一种资源,专利就是证明。有一本书“Hotel/Motel Operations An Overview”[③]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一饭店的总经理发现锅炉房的加热系统出了毛病,在外面请了个技术员来修理,这位技术员进锅炉房到各处听了5分钟,找了把锤子敲了一下就修理好了,出门来开了一份帐单750美元,总经理大为不解,说怎么敲一下要750美元?技术员说,50美元是敲打费,700美元是知道在哪里敲。

2.智慧可以创造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不同,根据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物质和能量是不能无中生有的,但信息可以创造。进入本世纪50年代,人们对于资源和财富又有新的发现,即人的智慧是一种资源,人的智慧可以转化为财富,并且,这种财富的积累速度相当惊人。过去的钢铁大王、石油大王达到百万富翁要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智慧之神的软件大王——盖茨只花20年就成了亿万富翁。在事实面前,人们看到,智慧是一种无形资产,智慧中蕴藏的财富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说,经济动力中的技术和能力属于加法因子,那么智慧则应该算乘法因子,其创造财富的速率远大于技术和能力。也许,上述软件大王盖茨的难以置信的财富快速积累正是靠着这种“乘法因子”上攀的。

3.外部环境中的信息科技对于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产生另一种牵引,虽然它是微观上的,即教学目标或教学宗旨方面的,但其力量是巨大的,检验是严酷的。如果我们的教学质量达不到这两条,则很难说具备进入下世纪的姿态。何以如此?

因为上述两条都是建立在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根本依据是传播方式及其面积。有趣的是,信息这种东西,不象物质或能量,物质或能量的交换例如你我各有一个苹果和香蕉,其交换结果是彼此各有得失。信息交换的结果是彼此有得无失。这是信息与物质或能量的最大的不同。

4.若物质或能量总量一定,分享者越多,或者说分母越大则商值越小;信息不同,分享者越多,其效用越大。以专利而言,专利放在家中一文不值,只有走向市场才能显示价值,并且市场越大价值越大,传播面积越大其价值越高。国外已经把一个区域的电话线的拥有数,作为该区域拥有财富的尺度,把城市的电话号码位数当成该城市的发达程度标志。看来确有几分道理。

本文所议信息高速公路恰恰就是信息传播的最大、最快的工具,也是信息作为一种商品交易的最大市场,由此可见,信息科技所带来的信息经济,很可能是一种智慧型的经济。到了此时,教育,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驱动器。

三、从信息产业背景理解职业、就业和产业

什么是职业?何谓就业?在职业与就业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生活在计划经济里的人从未想过的问题。

1.长期以来,人们意识里常受一种追求稳定的心态所指使,形成一种“终身职业”观,并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优越性所在。被这种观念支配,一个人只要学“一技之长”即可享用终身,一旦遇到失业就无所适从。

当前不少下岗工人正在经历这种困境和痛苦。他们既无适应新职业的思想准备,又无接受新职业的能力,有的还要挑肥拣瘦,宁可拿点生活费糊口也不肯屈尊干别的活,甚至对社会产生对立的危险情绪。因此,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给人一种踩不到底的感觉。

现在看来,“终身职业”观必要转化为“人人拥有终身就业机会”观,每个人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职业的改变。另一方面又要具备从一项职业很快转换到另一项职业的能力。在头脑中将“终身职业”改换为“终身就业机会”。国家应提供的或者说教育应提供的是使每个人都拥有那种“机会”,即职业培训。这才是现代社会及至未来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正确的职业观。

2.教育与社会的接口是就业,其前提是社会已有的职业,它是怎么生成的尚不清楚,然而,它确是教育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总是忐忑不安地迎合着社会职业的需求。但是,教育是一种迟效的事业,不是算命先生,故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需求从来没有配合一致的情况,这是职业技术学校长期以来解不开的死结。

不过,如果倒过来一想,会发现这是一种传统的“守业观”,是一种把教育隶属于社会经济的观念。为什么教育不可以为社会经济开创新的职业呢?即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树立一种“创业观”,1992年我在一本小书中提出此观点[④],这是基于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出的。现在的软件行业就是当代人创造的新职业,还有没有新的职业可创造呢?

事实证明,凡是受社会欢迎的创新的职业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职业,这个任务该谁担任?我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当仁不让,有了自己开创的新职业,就有了自己学校的特色,有了特色就不愁没有生源,也不愁学生分不出去。

3.根据产业发展的顺序,许多地方将其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于是信息产业被认为是第四产业。然而,很难说清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与信息业的界线,特别是服务产业,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未来人们的生存、生活、劳动和休闲享受几乎没有一样能离开信息的。因此,信息产业与服务产业之间的界线可能模糊不清,因此,50年代提出的三种产业划分遇到信息产业就显得捉襟见肘。对此,我曾建议今天是否直接将信息产业代替第三产业[⑤],其好处是,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眼光可以放得更远,避免走弯路,至少提醒我们在全部的职业技术课程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免得日后学生又回过头来补这门课。

四、关于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1.高等职教的体制改革。高职教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工商行业,理由有三条:一是课程设置来自工商行业第一线需要;二是生源(职业培训)与学生就业可落实到工商行业;三是他们可以提供实习基地,并提供建设经费。因此,改革的重点为建立顾问委员会,如在职的公司经理、有名望的社会人士、大企业的工程师、董事长们。不勇敢迈出这一步,高职教就将像普通教育一样全靠政府拨款,永远是杯水车薪。

2.把在职培训当作两条腿中的一条腿,与此同时,实行兼职教师(争取占教师总数1/2以上)与专职教师定期(回炉)交流制度。兼职教师本身在行业中工作多年,讲课的例子都是新鲜生动的,由他们编写教材,学生容易接受,便于操作。这样做可以做到开门写教材,使教材充满生命力,紧贴工商行业,做到具有地方性特色。

3.把信息技术列为基础课、公共课。从目前发展趋势上看,即使是高级厨师也要懂一些电脑知识,以不变应万变。从目前看第三产业正在被信息产业所取代,起点高是一种战略措施。

4.无庸置疑,未来教育仍然会把社会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纯学术角度看,在管理社会的政治家那里,教育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稳定剂,而道德作为一种无声的自律,可以保证社会的有序。对此,社会控制论研究表明,控制社会有三种力作用:暴力、经济力、文化力,三者总是混合地、互补地参与社会发展的控制过程中,但三者参与控制的比重,随着社会的进程而呈逐步递进趋势。一般而言,农业社会里暴力占主导,其他二力辅之;工业社会里经济力占主导,其他二力辅之;未来的被称之为信息的社会里,则文化力将上升到主导地位。这里,高等教育被公众赋于一种厚重文化的承传者、文化先行的开拓者、文化评鉴的权威者、文化变化的敏感者的社会角色。而道德文化则是其中的核心。文明者,有文则明,无文则不明。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高”,我理解首先是职业道德的高尚,在德育与智育的相关上,或者说,在道德与智慧的相关上,道德,足以滋生和增添智慧的色彩、修补智慧的缺损,然而,智慧却不能修补道德的缺损。

5.未来教育理论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不过该理论却选择的是一条今天尚未察觉的途径,即从知识个性化走向人格发展的个性化。信息化社会对人的创造性产生出强烈的需求,而创造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有的教育理论刊物曾花大力气讨论过这个问题,唯独没注意到学生如若不实现知识个性化,即同专业、同年级、同班甚至同座位学习的知识不同、最后人人知识结构不同,个性发展就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学习网络为知识个性化提供了无限空间。

6.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更切近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它涉及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参与权。有人提倡在教育中贯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则,兴趣是游戏的伴侣,我在上述小书中,曾以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对比,发现游戏的特征是:参与、自主和选择,即人是游戏的主体,于是我们推测,如若人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要具有以上权利,交互式的信息高速公路恰恰提供了这种完善的学习形态,提供了学生择时、择地、择校、择师、择课、择教材的自由,与上述的知识个性化互为呼应。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有别于古代的个别制教学形态又出现了,不过,它既有利于实现多少年来教育理论追求的因材施教目标,又可以大面积实施教育,总体上提高教育效率。

7.教育界曾批判“智育第一”,我们以为如果把注入式满堂灌称为智育第一,可能不一定妥当,也许称“知育第一”更好。因为智育是使人聪明之育、给人智慧之育。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离教人聪明还很远。原因何在?

教育学的基石是心理学,但至今尚停留在记忆心理的应用上,教育的指挥棒是考试,而考试又以复述为主,复述自然靠记忆、背诵。因此,学生就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是职业教育最忌讳之处,职教一刻也离不开操作能力的培养。解决的办法可能还要到心理学中寻找,即从思维心理学中开发出学习技巧来培养学生。如“次认知”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我的上述小书中关于“论思维”部分。

前面提到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传播与人的智慧的关系。它们对教育的启发在于教育哲学方面,即科学方法论方面。如何筑构学生的知识网络?如何使人产生创见?传统认为哲学是一门知识,现在国内外哲学界在叹息“哲学的终结”的同时,出现了一派理论,即认为哲学是一门智慧。那么,教育哲学也随之跟着改变,也就是说教育哲学应该是提倡教育智慧、开发学生智慧。

美国大学心理学教材《心理学纲要》[⑥]有一则有趣的悖论:“首先,一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越多,他越有可能对新问题有创见;其次,一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越少,他的创见性便越大。……从某一方面的意义来理解,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作者用了“都是对的”最后还是没回答怎样“对”。那么,如何证明“对”呢?

显然,这是一个系统理论问题,即系统的“结构—功能”问题。

如果令知识为要素(K),令创见(C)即知识的功能,其中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结构”,这个重大问题恰恰被《纲要》的作者丢失。不过,我们可以作以下分析:

知识(K)∽创见(C)

(上式中,∽表示相关,↑表示增多,↓表示减少)

克雷奇认为,①②反映了一般的知识与创见之间的线性相关。③反映了知识多造成的思维定势对创见形成中的阻力。④表明了一种矛盾,为什么出现这种矛盾?克雷奇未正面回答。

系统科学中有一条著名定理:结构决定功能。例如碳原子在无序结构的情况下,形成石墨,而在结构有序的情况下形成金刚石,要素相同,结构不同,石墨与金刚石的功能例如硬度差别极大。社会科学里这种例子也相当多,如齐王赛马,三个和尚没水吃等,这些例子进一步表明,系统理论并不一定过分追求系统内要素的品质,而追求要素的结构,系统理论并认为:要素不好,结构好,系统功能不一定不好;要素好,结构不好,功能一定不好。

在系统论看来,创造属于信息要素重新组合的功能。其中判定创造是否成功,取决于知识组合后能否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例如③表明系统内虽然要素多,但结构死板,知识要素之间已牢固地粘在一起,彼此难以游离脱开形成了成见,无法产生新结构,故系统难以表现新的功能。而④表明,系统内的要素虽然不多,却容易形成新的有序的新结构,因而表现新的功能,即表现创见。这里可从小学生搞发明创造来证明。如要进一步分析,可以从人脑的信息自组织理论中找出答案,联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述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忘记教授科学方法论,把能力培养放在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位置。

8.关于职业适应,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层面。控制论研究过生物生存中的自适应性,发现有机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有一种依据环境变化而不断调节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本领。对于人类社会,这种适应既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既可增强职业活动参与的程度,又使个人从中获得生活愉快和幸福等感觉,以及保持良好的情感与情绪。

(1)职业技术教育可能比普通教育更要接近职业适应问题,更需要给予学生一种职业指导、职业理解和职业适应,直至职业欣赏。职业欣赏是最高境界,到了这一步,学生即进入超越于热爱、进入执着追求的忘我状态。

(2)进行职业改变教育。为免除上述下岗工人的僵化的职业观,从教育学角度,可能要首先提供学生职业改变的观念,调节学生心态。其次,将传统的职业单一定向,逐渐过渡到“职业群”定向,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网络化、多样化、软件化的改革,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很容易通过这四化实现课程改革。

注释:

①包国庆:《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设想》,《教育研究》1989年第12期。

②包国庆:《家长角色对教育的干预与控制》,《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

③WEISSINGER S.S.:HOTEL/MOTEL OPERATIONS AND OVERVIEW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1989,P.97.

④包国庆:《论课堂系统》,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⑤包国庆:《论信息产业》,《亚太经济时报》1994年9月1日。

⑥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页。

标签:;  ;  ;  

信息高速公路对高职教育的认识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