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审计的对策与方法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政府财务审计的对策与方法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政府财政审计的对策及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财政论文,方法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审计。

1.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和内容。以财政收支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促进财政改革和建立规范、科学的自治区公共财政制度及框架和财政安全为目标,以规范财税管理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出发点,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为手段,继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今后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1)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一是以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和自治区人大会上审查通过的预算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依据,全面核实本年度内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二是核实本级预算的批复是否按时限要求足额批复部门;年度预算执行中或年终办理的追加预算是否经过人大批准;中央财政对自治区的各项转移支付资金在安排和使用上是否符合自治区人大和政府的要求,以及是否以规范化、公式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下级政府财政进行支付,进一步促进完善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三是核实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的非税收入是否足额入库,有无隐瞒、转移。四是核实各类生产性专项资金的分配是否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下达拨付。五是核实中央财政对自治区财政、自治区财政对盟市财政之间的结算情况,重点核实结算项目、基础数据和文件依据是否真实、准确。六是核实自治区本级年终预算收支平衡和资金情况,以及预算暂存、暂付的真实性问题。七是核实部门预算是否按照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在摸清部门现有公共资源、科学界定定员定额标准和全部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基础上编制部门综合预算;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批复是否科学、及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情况。八是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进行测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测评表1-8和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审计框图)。此外,还应当对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及调查。(2)对税务部门具体组织的税收(费)计划、税收(费)征管等的审计重点,主要包括:一是核实全年度税收(费)计划是否按税种、项目编制或核定的单位及费率和金额等进行编制,有无自行调增调减税收(费)计划。二是执行税收征管法是否严格,各项税收征收是否足额、及时,有无影响自治区级收入的情况;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缴纳是否到位。三是对税收(费)超收或短收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四是借助全区地税系统集中模式下的综合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对全区税收(费)征收、税收(费)管理、税收(费)稽查、税收(费)服务和税收(费)核算的核实力度,为政府把握财政收入全局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五是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评(地税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测评表1-5和地税部门组织税收(费)计划情况审计框图)。(3)对国库的审计重点,主要是核实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拨付、退库的情况,有无监管不到位延压库款和审核不严造成混库,有无不严格履行职责违规办理退库流失收入情况,以及在支持财政改革过程中应该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服务质量的情况。(4)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一是核实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严格按政府编报部门预算的要求办理,支出定员定额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照新颁布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的规定进行编制。二是核实部门是否按规定及时向下批复预算,有无不按法律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未按进度足额拨付专项资金;三是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四是核实部门是否认真贯彻“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五是核实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六是按照人大审查监督预算办法的规定,今后要积极试行部门决算审签制度。(5)对财政各类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主要是核实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发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通过审计,帮助有关部门建立起各类专项资金支出效益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逐步实现财政审计的终极目标。

对上述五大重点内容的审计,要依靠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充分运用内部控制测评、分析性测试、审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等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来完成。

2.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要做到几个整合。今后预算执行审计要做到几个结合。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今后的财政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1)以计划为载体统一审计目标,整合审计力量。重点是在分析和研究本级预算支出重点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年度安排列作审计计划的重点目标之一。同时,对自治区对下级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及各类补助收入作一整体也列作审计的重点目标之一。(2)以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通过审计工作方案统领审计内容,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确保审计内容的完整和重点突出。(3)以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要通过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和加大分析力度等措施,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综合质量和水平。

3.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实行部门决算审签制度的必要性。(1)部门(单位)决算审签是对预算部门所编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计。对预算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进行审计,就是检查部门(单位)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地反映了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对预算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计,就是检查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立法机构审议通过的预算和国家其他财经法规的规定。两者均以决算报表为载体,成为决策报表审签的主要内容。(2)部门(单位)决算审签是对预算部门(单位)编制的决算草表发表整体意见的审计。它采用包括审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测评、抽样技术等技术方法在内的现代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实施检查,目的在于对反映预算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报表发表意见。(3)对部门(单位)决算审签进行适当延伸即为效益审计。预算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预算,对照预算检查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而检查预算部门(单位)所编制的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预算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活动、项目建设情况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也即对其进行了效益审计。(4)部门(单位)决算审签是集真实、合法和效益于一体的审计工作。会计报表审计解决的是真实性和合法性问题,因此应该以会计报表为载体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同时,效益审计也离不开会计报表审计,只有在核实财政财务收支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并对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开展经济效益审计。(5)坚持以会计报表审计为主,将会计报表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有效结合起来,待条件具备后就可开展效益审计。(6)对部门(单位)决算进行审签可以缩短审计现场实施时间,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4.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要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1)要注重绩效评价审计。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支出采用二维结构的分类方法,实际上就是提供了坐标上的纵轴和横轴,可对每一项支出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跟踪,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真实的评价信息和依据。可以利用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审查,分析财政支出的相成比例,了解政府用老百姓的钱办了什么事,从而评价政府履行了哪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和提高;可以利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审查,了解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然后通过部门间的横向对比、部门内部的纵向对比,利用一些效能考评指标,评价政府部门是否勤俭节约、高效办事。(2)要注重改进审计方法。自1999年起从中央到地方逐步推行了部门预算,但政府收支预算科目没有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部门预算反映的收入与支出项目,被肢解和分散在总预算报表的各个科目当中,造成财政总预算会计与部门预算在核算和反映上脱节,实际形成总预算会计一套账,部门预算一套账,加大了审计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预算收支科目的改革,满足了部门预算细化编制的要求,并且与部门分类编码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相配合,能对每一项支出进行部门属性、功能属性、经济属性等多种定位,使总预算会计与部门预算具有很强的联用性。通过审查部门预算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可以直接与总预算会计的数据资料进行对照,发现差异,跟踪检查,还可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要特别加大对具有收入归集和资金下拨双重职能的预算执行单位的审计力度,注重对其下属二、三级单位及系统内部单位相关单位的延伸检查。要以资金的使用去向为线索,直接跟踪到各个具体的资金使用单位甚至个人,一查到底,才能加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做到点面结合,有所突破。(3)要注重审计宏观分析。改革后的收支分类体系,尽管只改变科目不改变管理,但是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也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使收入反映更加完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一个地方财政实际可支配的财力。财政审计要注重对收入的结构分析,从收入总量、收入构成、收入增减变化和影响因素等,综合评价经济运行质量、财政潜在风险、持续增长能力,从而提出改善经济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政策建议;还要注重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促使政府调整支出重点,合理调配资金,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更好地发挥财政再分配的效果,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在当前条件下要加强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的力度。

以维护中央和自治区政令统一、促进下级政府财政改革和国家财政安全为目标,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的审计力度。一是财政决算审计是当前保持审计监督威慑力的有效手段。财政决算审计是上级审计机关代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进行的审计,其监督层次高,能够较充分体现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下级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二是财政决算审计的处理处罚力度和威慑力是当前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力度和威慑力所不可比的,它对下级政府财政不规范行为的约束和威慑力很大。三是财政决算审计可以督促下级政府重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所查问题的处理处罚的纠正情况,这有利于规范财政行为,也有利于促进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发展。今后财政决算审计的重点,应放在核实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揭示政府和财税等部门在本年度内执行预算收支过程中的不合法、不合规行为,以及政府的债务情况等,并从制度层面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各地的财政改革和下级政府的财政审计工作。最终达到维护好国家各级财政安全的目标,这也是政府财政审计的职责所在。

(三)在财政审计中要发挥好审计调查的作用。

结合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加大对影响全区财政发展的具有普遍性、宏观性和效益性问题进行审计调查的力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一是要积极给政府汇报,了解政府对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掌握程度和紧迫性,按照政府的要求选择一至二项专题问题进行审计调查,诸如财政虚收虚支、政府债务、低保资金发放标准和参保范围、节能减排、环保和就业等问题。二是审计调查具有宏观目的性强,作用突出、工作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可以在今后的财政审计中充分利用,力争多出精品。三是按照审计署提出的要求,今后在效益审计中要广泛运用审计调查这一手段,加大对各类审计项目中的效益情况进行分析的力度,以实现审计目标和履行好审计职责。四是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需要审计调查这一方式,它可以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等的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找出原因和症结,提出针对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审计调查方式还可以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摸清情况,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审计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四)在财政审计中要按准则和操作指南规范操作。

以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为依据,进一步规范财政审计。执行好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是提高财政审计质量和规避财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执行好审计方案准则,确定好审计目标、重要性水平的合理性、审计重点的适当性、审计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审前的调查和资料库的建立工作。二是要执行好审计工作底稿准则,认真领会准确应用,同时要保留使用审计签证单这一经过审计实践证明是可用和有效的手段,并且要在财政审计中对问题人格化,以备日后经济责任审计时采用。同时,在审计中要严格执行审计证据所应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的规定,审计证据形式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或者电子数据资料、口头证据、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以及其它证据。把握好以上规定,对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三是执行好审计报告编写准则,特别是要撰写好“同级审”的两个报告、各类综合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四是要执行好其它审计准则。五是要按照各类审计业务操作指南,规范审计全过程。

(五)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财政审计能力。

要抓紧组建全区审计机关现代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和技能培训,积极应用并推广成熟的审计软件。一是要积极探索与财政、税务、国库、社保计算机系统的联网工作,充分利用其这方面的资源,逐步实现由数字式计算机审计、系统控制计算机审计向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发展的目标。二是要积极争取条件,加快财政审计所需的计算机配置,特别是一些核心装备要达到标准和配置要求。三是要根据财政审计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财政审计的领导和人员计算机审计软件应用的培训力度,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软件,可采取先行试点,及时总结和完善后,再全面推开,使应用审计软件的审计人员真正掌握其要领,充分发挥其作用。四是要对目前被审计单位尚不能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系统,要求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的规定,规范计算机审计环境。五是要积极利用已经收集的财政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历年来的审计情况,建立起财政审计对象背景资料数据库和法规检索数据库。六是要加大上下财政审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交流力度,并借鉴国内外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七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和能力,加快组建财政审计计算机队伍,以一定群体的计算机技术和能力优势,带动整个财政审计计算机应用上台阶,以适应财政审计的需要。

(六)在财政审计中积极推行公告制度。

1.推行审计公告制度的必要性。(1)自199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的审计工作报告第一次向社会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强烈反映,并且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次公告标志着审计公告制度在我国开始试行。随后的几年直到现在,审计署和部分地方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的规定,先后将每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一些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审计公告是国家“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坚持依法独立审计原则的需要。(2)审计监督应与群众等有关监督紧密结合。监督应该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监督,而这两种监督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有力度、有成效。推行有效监督的前提是政务公开,而这也是群众知情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群众才能对权力部门和领导人进行有效监督,审计公告就是这种有效形式之一。(3)审计公告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遏制腐败的重要前提和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重要环节,也是将行政监督与法律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紧密结合的重要渠道和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重要工具。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并结合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以及其他省市审计机关的经验和做法,在自治区党委、人大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自2005年起我区第一次对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公告,并且今后这项制度将坚持执行下去,无需再行批准。

2.推行审计公告制度的作用。(1)审计公告制度能够推动政务公开,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能够推进领导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政府和国家机关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廉政勤政建设;能够完善监督考察机制,促进考评制度改革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能够完善财政和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促进财政管理和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审计机关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力度。(2)审计公告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财政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的法定义务,公告是原则,不公告是例外。这就要求财政审计必须做到独立、真实、客观和公正。因为它把被审计对象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公布于社会的同时,也把审计机关自身的工作质量公布于社会,这对审计机关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对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促进自身建设和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十分重要。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政府财务审计的对策与方法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