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发展,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也很普遍,高填深挖路基逐渐增多,如何控制好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重点就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高填方路基施工属于基础施工项目,也是整个公路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及使用效果,如果不能合理的施工,并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会导致公路的性能较差,不能完全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在施工中需要提高施工工艺、改善施工条件等各个方面强化施工水平,提高高填方路基质量,保障公路的质量。
1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特点
高填方路基顾名思义具有填筑断面面积大、填筑高度大和路堤累积沉降大三大特点,施工过程极其复杂。高填方路基填筑断面面积大,工程量巨大,工期长,涉及的填筑问题较多,控制起来比较困难。高填方路基填筑高度大,因此要求路基具有良好的边坡稳定性及足够的整体抗压性。路堤本身累积沉降大,必须严格要求路堤单位填筑高度的沉降高度,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另一方面,高填方路基在建设完成之后的使用阶段暴露出来的后期弊病较多,且维修整治较为困难。在车辆运营阶段,高填方路基常见的病害有路基边坡滑动,路基整体或局部沉降及路基开裂等。路基填筑完毕之后,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路基填筑完毕之后,虽然地基所承受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使用过程中除了土压力之外,它还将受到行车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因此必须经过大约一年时间才能真正稳定。
2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2.1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填方试验先选择合适的路段进行试验,该路段的地质地形需要较为典型,且长度达到试验标准。试验的的目的在于,根据试验的结果选择合理的压实方式,性能最为合适的机械设备、压实的流程及操作方法等,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及经济成本;第二,现场勘查试验结束后,应对于需要进行填方的路段实施现场勘查,收集填方段的各项信息,包括地质、地形、地貌及和水文情况等,作为设计施工方案的依据;第三,清除地表杂物地表的杂物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及质量,如树木、植被、石块和腐殖土等,需要降低全面清除,并将保持地表干燥和无积水。
2.2路基上料及排水处理
施工所需要的填料应是经过检验,质量合格,并适应于该项施工。先将填料使用相关的机械设备运输至填方地段的指定地点,并在现场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卸料。卸料的密度应以每层松铺的厚度为30cm为基准,缓缓进行。在一层填料卸料结束后,应先暂停施工,对填方路面实施摊铺及平整,再根据要求进行下一层卸料工序。在上述工序完成后还需要对路基进行排水处理。排水固结技术的作用在于减小地基中孔隙水的排放距离,优化地基排水的边界条件,也能有效的加速地基的固结。如果地基的地质为粘土层,且有机质的占比较大,其排水固结时可以应用水平砂垫层及垂直向的排水结构相结合,而构成的排水系统。砂垫层的主要材料是中砂及粗砂,其厚度需要超过50cm,且其宽度应相较路基的宽度更大,并超过1m。垂直向的排水结构使用的主要材料为袋装砂井或者塑料排水板,其能够迅速有效的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并对地基具有一定的挤压作用,使之更加密实,便于机械作业。
2.3摊铺平整及压实
填料松铺结束后,需要使用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对填方地段进行摊平处理,再将已经摊平的填料实施碾压处理。为了使填料达到一定的紧实度,该项工作需要重复进行,直到达到一定标准,便于后期施工整平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施工完毕后,即可以用平地机实施精细处理,并将路基整理为具有适量坡度的路拱,便于排出积水。精细化平整完成后,即开始进行路基碾压,可以选择大吨位的振动式压路机来进行。对直线段路基进行碾压时的顺序是从两边向中间推进,而对于半径较小的曲线路段则碾压顺序为从内测向外侧推进。在进行纵向碾压使,其轮迹的重叠度为50cm左右;进行横向碾压时,重叠量根据路基的宽度决定。在碾压方式上,初压是宜选择静压的方式,而复压则可以选择振动压实,碾压的速度以预先的实验结果为基准进行选择,碾压的一定要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保障碾压的质量。
2.4各项测试
第一,压实度测试灌砂法是在测试压实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与核子密度仪检测相结合。填筑路堤的填料在施工之前均需先取样,再进行相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确认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一般路基填料的含水度保持在2%左右,属于最佳范围。如果含水量较低,则需要进行喷水湿润,如果含水量过高,则需要将其翻动透气或者晾晒,降低含水量。在进行填料的压实过程中,每一层填料的均需要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度也需要达到路基填筑的相关标准,经过测试后不符合标准的,应重复碾压工序,直至其达到要求;第二,路基沉降稳定性观测先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确认基线方位和基点标高。在路基两边路堤的坡度外约3m左右等沉降区稳定区,设置数量在3个以上钢筋混凝土桩构成的观测点。为了保障观测点的质量,其钢筋混凝土桩的尺寸需要达到设计要求,每个观测点的距离保持在200m左右。工作人员进行观测的位置,位置需要根据基线的方向机标高进行确认,在路基的填筑过程中需要随时对于观测点进行观测,一旦发现观测点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幅度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施工,进行相关处理。
3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3.1填前碾压及基底承载力的检测
地面表层的腐殖土含有有机物质容易腐烂,引起路基沉陷。路堤基底原状土不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时,要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然后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分层回填、压实。要对完成填前碾压原地面进行承载力试验,达到设计要求。
3.2及时排水
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同水有密切关系,水是形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浸水降低承载力。设计未做出具体方案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基底地表径流,也要提出堵截、疏导、隔离等降低地下水位或引导到路基范围之外的工程措施。控制4%左右的横坡度进行路堤填筑,及时排除地面雨水。填到一定高度时要做临时排水的急流槽,集中排除路面雨水,防止冲刷路堤边坡。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要与路基同步施工,与运营阶段的永久排水相结合,同时边坡防护工程要及时跟进。应先排水,消除水浸害,质量才有保证。
3.3监测指导施工
在对于左右幅存在较大高差的路基填筑时,控制左右幅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施工过程重点,以保证高边坡的稳定,需要通过沉降和稳定性观测来确定左幅路基每层填筑速率。待左幅路基填筑到与右幅地面同高后,进入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期,在此期间加强监测工作,进行沉降及稳定性分析,当路基沉降趋于稳定后,进行左右幅路基同时填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的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涉及到许多的要素,包括原材料、各类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自然环境和人员配置等,其中任何一项要素的要求不能达到标准,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或者施工质量。科学的调节施工程序,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把关,保障施工质量及公路工程的稳定性,使之能够在使用中更的发挥出功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辉,文祥云,郑益攀,尹天明.浅谈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公路,2018,63(10):85-88.
[2]高杰.高速公路高填方段路基施工工艺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27):140-142.
论文作者:赵鲁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路基论文; 填料论文; 路堤论文; 卸料论文; 地基论文; 压实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