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电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测绘工作,从中也促进了测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测量技术在电力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后期维修中都离不开测量工作。为此,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中采用测量新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测量工作的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输电线路;测量技术;方法
引言
输电线路是生产建设的血脉,快速高效地架设、维护输电线路成为重要保障。而输电线路测量首要就是运用多种测量仪器和设备,采集输电线路设计路径的地表关键点数据,这些数据应能真实反映线路转角,所经之地的地形、地貌等情况。因此,要准确完成输电线路的测量工作必须采用合适的技术与方法。
1.RTK测量技术
在选线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全站仪和经纬仪对线路进行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低效率和缓慢的进度,不利于生产和施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科学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相位差,即RTK技术的兴起,是GPS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选线测量和实时动态放点测量,极大地促进了输电线路测量的发展。载波相位差技术,即实时运动学(RTK)技术,是基于对两个站载波相位的实时处理。RTK实时动态差分法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它具有静态、快速、静态的特点,能够实时提供测量站的三维坐标,具有厘米级的精度。为了获得厘米的精度,需要事后解决动态测量问题,而RTK是一种能在现场实时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是GPS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绘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曙光,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总之,目前RTK技术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其应用还在不断扩展。
2.输电线路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半站和全站仪在电力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两种仪器具有精度高、距离远、效率高的特点。21世纪,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自动化、数字化等技术层出不穷,人们对测量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航空摄影系统的出现,GPS技术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给架空输电线路测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技术将成为架空输电线路测量的主要技术。
2.1全站仪及GPS技术
两种工程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种是全站仪,另一种是GPS技术。这两种测量技术在220 kV以下高压输电线路的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站仪广泛应用于外观较佳的地方,即在直线桩上架设测定仪,将后平方设为零,然后用分裂中心法测量桩位,再进行侧线和塔基横断面测量等。最后,我们可以在直线桩上安装测定仪.在这种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大的累积误差。同时,要在林带密集地区大量砍伐树木,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然而,GPS技术具有距离远、无视觉、积累误差小等特点。它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减少林区树木的砍伐。如果与全站仪相结合,其测量效果会更好。例如,平面剖面测量采用GPS技术,地形图测量采用全站仪。该方法效果明显。然而,在交叉线测量中,应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但同时,这两种测量技术也存在测量效率低、工作量大、路径连通性差、容易返工等缺点。
2.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飞机上的相机沿测量线的方向摄影,然后根据有关规范进行现场控制测量和图像控制点测量,以获得高精度的坐标和高程,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内方位、相对方位、绝对方位的测量。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数据利用率高等优点。同时,能够准确测量三维坐标,快速生成三维数字模型,节省了测量时间,减少了人力投入。测量效果明显。不过,这种测量技术还存在时间限制长、成本高、易受外界影响等缺点。现在,我国的大疆创新将RTK技术与大疆无人机结合起来,已可以大大省略或直接省略控制点进行航拍测量,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人力,其测量精度已可以达到厘米级,近年来,无人机测绘在电力行业得到的广范应用,并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2.3 3S技术
3S技术主要指GIS技术、GPS技术和RS技术。GIS技术是指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空间地理信息分析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利用硬件数据库技术对动态、瞬时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测量,以获取空间地理信息,为人们进行地理研究提供服务。目前,GIS技术主要向数据集成、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遥感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些传感器采集航空目标产生的反射和辐射信息。通过存储和处理一种图像,人们可以通过判断图像中的对象来识别对象。遥感技术可以在卫星图像的应用中快速生成高质量的地形图,实现卫星图像的地形图绘制技术。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操作简单快捷。目前,3S技术在架空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因为它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4.输电线路振动测量技术
从机械结构的角度来看,输电线路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外部荷载改变了输电线路的初始荷载分布。为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有必要对输电线路的振动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改善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根据振动信号的转换方式,目前常用的振动测量方法可分为电法、机械法和光学法。目前,输电线路振动测量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电气测量方法,但对于输电线路来说,最大的缺点是测量系统,需要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一个装置。这将对测量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给线路的运行带来不便和不安全。而采用光电测量方法,由于不需要在线路上安装任何装置,在操作前没有影响线路运行的准备工作,不仅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不需要人工作业或高空作业。避免了不安全因素。只要在地面设备的前面操作,测量员就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测量方法的不足,具有全天候测量的能力。
2.5 LIDAR机载技术
目前,激光雷达(LIDAR)机载技术在林带密集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是将IMU系统、差分GPS系统和数码相机通过机载激光探测装置集成在飞机上,以及在IMU系统和差分GPS系统支持下的激光扫描系统,通过激光扫描仪存储测量数据。输出和内部显示,同时匹配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同时利用软件进行处理,以获得被测目标的三维坐标和表面形貌,并建立三维模型。激光雷达机载传感器发射的激光可以直接穿过森林获取高精度的三维地理信息。该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主要基于激光点云数据,以正向摄影为纹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地点,并利用该平台选择传输线。然后,利用专业软件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导入,最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准确的数字表面模型和高程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通过校正高精度激光数据的拼接,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正射图。该技术的跟踪过程与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相似.已广泛应用于四川、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区。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输电线路测量是输电线路设计的初步工作,也是输电线路设计的基础。输电线路测量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设计结果,关系到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然而,在线路测量中遇到隐蔽性地形时,很难提高速度和质量。我们的测量人员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灵活。同时,要继续注重实际应用,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情况。把我们的活动和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蔡颖.3S技术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电力学报,2011(6):37-40.
[2]吕良寿.基于LiDAR数据的3D产品生产新技术[J].福建地质,2009(2):124-130.
论文作者:苏景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测量论文; 技术论文; 线路论文; 数据论文; 激光论文; 实时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