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站前小学 李珍 118000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上却不是特别的理想,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都没有方法,那么也就不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实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深入挖掘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新课标为指导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养成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多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很多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只是让学生去强行记忆,然后以反复习题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上,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对于数学的认识也都是概念和数字,数学素养没有得到形成,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改变,重视素养培养教学,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数学认识和数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落实之后,总结提出的教学概念,也是对教学的要求。在内容上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方面,是对学生的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应用的总结[1]。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间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关系。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改变教学策略,不能将素养的内容教授学生,要通过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建立素养,得到综合素质提升。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导入环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特别重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不够积极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有效理解数学知识,而有效的导入知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2]。在方法上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以实际应用和详细推导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形象的观察到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学习的难度,生动形象的呈现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加与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各种事物的加减变化,并在加减演示中加入数字式子的代表计算。这样在内容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而在形式上也为学生呈现了加与减的实际意义和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是学生对于上数字之间的加减有了一个抽象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通过多媒体导入数学知识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彰显了数学抽象,能够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数学认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有着诸多的限制,自主学习也就无法完成,学生的素养也就无法建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生本教育与素养培养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基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人的差异,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学生的素养也可以在知识的学习积累当中得到提升。
差异化教学需要运用教学方法来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以旧推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逐步的去探究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逻辑推理也就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升。例如,在《乘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相同数字的加法,让学生用式子来算,将数字用形象的点或者圆来表示,将数字加法的式子罗列出来,再引导学生将加法进行总结,尝试用乘法符号将复杂的加法式子列举出来,从而学生就对乘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使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乘法的性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得到了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要注意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对于数学的认识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其中缺少实际应用,思想发展和取得成绩的教育。无论素质教育怎样被重视,因为考试制度的存在,成绩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绕不开的教学工作[3]。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理解学习之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发展,应用到实际的计算和解决问题当中。
例如,在《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学习之后,要注意学生理解认识的完整度,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提出几组分数混合运算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快速、准确的完成,并让小组中讨论计算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数学思想就得到了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得到了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决定了数学核心素养是否可以得到体现,两者这件具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以核心素养的内容为基础,创新教学的方法,让生本教育得到落实。教师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建立抽象认识和直观想象,进行差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这样就使小学生高效的获取到了数学知识,也养成了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敬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J].学周刊,2019(18):42.
[2]宋耀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40.
[3]李丽红.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7):29.
论文作者:李珍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数学论文; 核心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