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730080
摘 要:当前,小学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修养,加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和健全立体教育网络,狠抓薄弱环节。
关键词:德育工作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不清,价值取向偏移。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一直存在着误区,德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传统德育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道德规范知识,忽视了学生德行和品格的培养。德育不是激励引导学生,而是要对学生行为起到设法约束防范的作用,对学生过多地控制,导致学生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很难成为一种内在的道德约束、道德自律。
(1)各学段德育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课程内容重复倒置,层次性和完整性都有不足;(2)内容抽象化,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3)教学的德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重视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相对淡化了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4)重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2.德育工作方法简单,教师角色缺位。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远比教学工作少,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研究,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认识,缺少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腐蚀这一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和解决。因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口号,甚至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总是浮在空中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校和教师的许多不够“威信”的表现,给予学生的都是不良的诱导。
(1)虽然不少学校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安排了主题教育活动,但主题教育活动往往被其他任务所取代,计划不如变化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2)在一些教师身上存在角色缺位现象,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行为失度的现象很常见,还表现在家访、来访、吃请等方面。
二、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1.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修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最关键”。一方面强调教师在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尽管德育新课程的实施遇到了很多困难,德育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地默认现状,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要尽可能静心研究课程和教学;所有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在日常生活和平时教学中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塑造小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教师高尚人格对学生的感染力。
2.加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教育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设计要有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不可或缺。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馈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它对有效改善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作用。
3.建立和健全立体教育网络。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可以保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4.狠抓薄弱环节。对于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构建德育教育的运行机制,彻底消除“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1)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2)要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3)要加强德育规律研究,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因材施教,润物细无声,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默化到学生的行为实践中;(4)要倡导并激励德育工作者投身德育研究之中,在实践中发现并创造新的德育工作方法,从而使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军 《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873228010173j9.html。
[2]董文才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教育探索》,2004,(03):45-46。
[3]余志权 主编 《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期。
论文作者:马追 赵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德育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