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没有捷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捷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网络和传媒中有人在大力倡导儿童“读经”,据说已经有100多万孩子参加了此项活动,而且成效显著。我是在一次比较正式而且规模不小的研讨会上听到这项介绍的。一位台湾的教授告诉我们,13岁以前的孩子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较强,应该让他们多读多记古诗文经典,现代文就不要学了;数学课五、六年级才需要开,初中再开也可以;艺术教育应该从世界名画、世界名曲的欣赏开始,儿童画、儿童歌曲就不要学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捷径。乍一听,觉得蛮有新意(其实有点文化常识的人对“读经”一类的词是并不陌生的),也蛮有操作性。这样一来,学生的负担不就可以减轻,素质教育不就很好落实了吗?
回家后马上行动,从自己的孩子教起。我停了每晚都要给孩子讲的“小猫”、“小狗”、“小兔”的故事,代之以听读《三字经》(我还不敢让孩子听《老子》、《大学》)。初读,孩子好奇,再读,孩子漠然,最后,孩子叫了起来:“爸爸,你不要读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专家开出的药方也有不灵的时候?
武侠小说上的“神功”、“秘笈”之类,我们早已一笑了之;文学课上的“文章做法”之类,我们早已听之任之;而教育上的“模式”、“学法”之类,我们还在苦苦求之。问题是,素质教育真有一二三四五式的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吗?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倘若以为素质教育是某个人的事,某个人能开出灵丹妙药,让孩子吃了就能立竿见影,那是一种误解。老师、学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看来,搞素质教育并没有捷径。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科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它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艰苦求索。但教育又是培养人的神圣事业,它经不起半点折腾。一切反科学、伪科学必须远离教育,真正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必须深入人心。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面对纷繁的世界,面对轰轰烈烈的“科学”,我们必须“放开眼光,自己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