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孟祥伟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放疗三科 山东省 威海市 2642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观察,进一步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的成因与护理干预进行概括性阐述,以供医者同行进行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86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护理干预来抚平患者的焦虑情绪,通过对他们病症资料的深入分析和治疗全过程的护理观察,从中逐步分析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情绪的状况明显好转。结论 使用合理高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安抚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性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成因;护理干预

年来,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它不但严重地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慢慢地危及到患者的心理健康。放射治疗作为医治恶性肿瘤的最主要手段,对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3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心血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B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A组在B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A组的自理能力恢复率为93.33%,明显高于B组的73.33%(P<0.05);A组的总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B组的83.33%(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常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多需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患者死亡。对于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病情严重,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临床转归[1]。本研究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心血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85岁,平均(60.34±6.69)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91±1.65)年;疾病类型(部分患者同时具有≥2种疾病):18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7例高血脂,6例心绞痛。B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80岁,平均(58.91±6.72)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3.78±1.41)年;疾病类型(部分患者同时具有≥2种疾病):20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7例高血脂,5例心绞痛。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B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施护,A组在B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方法及内容如下: (1)病情监护:确保住院环境安静舒适,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率以及血压变化,一旦发现血压及心率异常降低或患者主诉不适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个性化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充分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及心理状态,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安慰,介绍疾病原因、主要表现、危害及治疗方法等,以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与心理防御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3)治疗护理:在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向患者介绍其目的及意义,争取其理解与配合。在治疗期间,可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而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其不适感。对于需要患者自主口服的药物,需强调规律用药的必要性,详细讲解用药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4)家属沟通: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提高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鼓励其主动关心和照护患者,监督患者服药等,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康复程度,分为完全康复、部分康复及未康复三级。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三级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A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2.52±3.46)d,B组为(17.15±5.43)d,A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2.2 两组自理能力恢复效果比较

A组的自理能力恢复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重大卫生问题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药物、手术是临床治疗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但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甚至治愈后仍容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合并症,影响临床预后[2]。为确保患者的康复治疗,改善远期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完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个性化护理是指充分尊重个体特点,实时评估患者的个人综合情况而开展的护理措施。相比于整体护理而言,个性化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康复及身心需求,对于巩固临床疗效及促进康复更具价值[3]。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从病情监护、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治疗护理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充分兼顾了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在疾病康复中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A组在开展个性化护理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93.33% vs 73.33%,93.33% vs 83.33%)均明显提高,这与邢立波等[4]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明凤.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378-378.

[2] 金凤花.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7):1229-1230.

[3] 戴付勤.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207-208.

[4] 邢立波.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4):144,146.被广泛地运用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上,但与此同时放疗也会使患者的正常细胞遭受破坏,对患者产生副作用,给患者的心理造成阴影,放疗似乎成为了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缓解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我院86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探讨出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者为79岁,最小年龄者为39岁,平均年龄为(46.56.0)。患有食道癌的有15例,宫颈癌的17例,肺癌的20例,咽喉癌的21例,乳腺癌的1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3例,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教育程度、年龄特征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干预

在干预组患者入院接受放射治疗后,开始给予常规的护理,尤其是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护理,因为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惧怕放疗造成的疼痛,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恐惧感,因此在其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护理[1]。平时护理人员要勤加走入病房,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沟通中多多鼓励患者,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在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主动向患者详细介绍放射治疗技术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1.2.2健康教育干预

因为每个患者的教育程度不同,对待恶性肿瘤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很多患者都缺乏关于恶性肿瘤的知识和放射治疗副作用的应对知识,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治疗手段的实施。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通过开座谈会、讲座以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来加强患者对恶性肿瘤和放射治疗的科学认识[2]。

1.2.3饮食护理干预

因为在恶性肿瘤的放疗过程中,对人体的正常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来促使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营养本身就是一项积极的治疗因素,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告诉患者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让患者能够对各种治疗要求有清楚了解,鼓励患者多食用一些热量高、蛋白质高且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对于患者尽快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3]。同时也要嘱咐患者忌食辛辣、油炸和盐腌的食物,少食多餐,多摄入水,保证睡眠充足。

3.结果

如下表,干预组在进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状态,干预组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运用放射治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他们的焦虑情绪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的发挥,不但加重了患者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加强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患精神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肿瘤病人的心理是及其复杂的,肿瘤放疗病人具有心理障碍是非常普遍的,造成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探寻其焦虑情绪的成因,再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对减轻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应贯穿于放疗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病人的心理障碍问题,对他们尽早及时地施行心理干预!指导并协助病人采取积极措施寻求良方。

【参考文献】

[1] 尹香.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成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4(4):426-429.

[2] 伍杏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4(2):854-855.

[3] 王道萍.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与抑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0-21.

论文作者:孟祥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心血管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孟祥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