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腾飞和信息化时代的科技进步,各类旅游app功能越来越完善,但是无法避免的会带来商业化气息繁重的问题。本项目旨在针对在华外国人打造一款简洁清新的旅行文化平台软件,在避免功能冗杂的同时将研究重点放在国际文化交流上,探究到底如何实现国际旅游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旅游;软件;文化交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如今,旅游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各种有关出行旅游的APP也越来越完善。各大旅游应用在其兼顾各面的设计带来利润高回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主页冗长、功能繁杂等问题,用户们多在计划行程订购机票、车票亦或酒店时使用该类APP,因此我们更多地将之定义为“出行”软件而非“旅游文化”平台。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出境游成了一种潮流,但与此相反的是,针对在华外国人的旅游应用却是十分稀缺。旅行+文化交流+互联网,应当是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一个面向在华外国人的、简洁清新的、注重文化交流的应用应运而生。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建立的初心就是在各种旅游app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打造一款简洁清新的软件,尽量避免商业化气息浓厚和功能过于冗杂。将研发重点放在跨文化的交流上,为喜欢旅游的大众们创造一个舒心、便捷的可互动平台,构建一个跨越国界的旅游文化框架,在提供各式攻略的同时也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当今人们旅游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增长见识,而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藏在博物馆和旅游景点背后的东西,通过在平台上的交流可以让使用软件的来自各个地区的人们了解到景点除了美丽以外更多的价值。
我们从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出发,探究到底如何实现国际旅游文化交流,在开阔用户个人眼界的同时加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互利共生,促进人类共同体的形成。
1.3 研究方法
1)设想构架
找到研究方向的市场缝隙,进行模型构架的设计与分析。
2)问卷调查和数据描述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获得更大范围的数据,发掘市场需求。
3)平台搭建
确定终端系统和后台数据库,进行技术层面的开发、改进与测试。
2调查、实践及分析
2.1 问卷调查及结果
2.1.1 问卷
2.1.2 调查结果
1)样本基础信息:
填写样本:822
有效样本:781
男女比例:1.8:1
地区比例:北京80%,上海10%,天津5%,哈尔滨5%
在华年数:
1年及以内:18%
1-3年(含3年):41%
3-5年(含5年):18%
5年以上:23%
2)具体结果:
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愿意在闲余时间游历中国景点
外国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样,近四成的人通过网页搜索得到想要的资源,部分人通过应用或社交媒体,少部分人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获悉。
超过半数的人喜欢自由行的方式
相对于本地居民和外国人士,华人外国人们更愿意选择专业的导游作为向导。
2.1.3 调查浅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景点对大部分在华外国人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而由于新世纪各媒介的多元化发展,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人群占比极高(包括网页搜索、相关应用以及社交媒体的获取),所以我们无需担心该平台在这一方面受到的推广限制。
进一步地,针对在华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我们大致可将他们分成如下两类:
喜欢自由行且偏爱于寻找当地人作为向导
喜欢跟团游且偏爱于寻找专业导游作为向导
前者给了本平台极大的生存空间,我们注重的简约清新和文化交流,能在很大程度上为这类用户提供最舒适且纯粹的享受,也有助于旅行计划的制定。而我们对各类向导的招募,也能相应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2.2平台搭建
2.2.1 工作模式与简单工作流程
开发模式为客户/服务器模式。终端系统选为智能手机,后台数据库使用MYSQL。
用户通过使用客户端,进行账号的注册和登录,用户能分享自己的游记,通过上传相关的图片以及文章,提交请求到服务端,请求响应后,将用户上传数据录入数据库中。
而查看不同用户的旅行游记分享,同样需要提交请求到服务端,请求响应后,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应数据。
2.2.2 功能性设计
1)登录、注册
2)制定心愿单(期待的旅行路线)
3)上传图片,文章
4)个人中心里查看用户资料
5)个人中心修改个人资料、检查更新、意见反馈等服务
6)定位服务,提供目标地点的天气,景点等信息
客户端根据需求分析得到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图
(图1:问卷)
(图2:客户端根据需求分析得到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图)
(图3:平台各界面图)
2.2.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登录注册及个人中心
用户进入App,选择个人中心界面,提示注册或登录
用户注册需要填写用户名,手机号或邮箱,以及用户密码并重复输入两次,保证账户注册密码的正确。
登录后的个人中心,用户可通过单击个人信息的部分,进行头像的更换以及个人信息的修改;
第二模块中的Article、Follows、Followed分别为用户所上传的游记,用户关注的其他用户和用户个人的粉丝。
第三模块中分为Favourite、Journey、Darft 分别为用户收藏的游记,用户所定制的路线
以及用户游记的草稿箱。
最后一个模块为分享记录自己的旅行生活,通过直接拍摄照片进行上传。
(2)分享及查看游记
用户在Story界面,可以通过搜索框对自己感兴趣的游记进行模糊查询,搜索框通过Android提供的SearchView组件实现,而通过右下角的悬浮按钮,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游记,悬浮按钮由FloatingActionButton组件实现。
(3)主用户界面
主界面为用户启动该App时的首界面,其中用户可查看不同的地方的景点介绍以及风光图片。首页通过ViewPager组件实现了各个景点的轮播图。而下方使用了RecycleView组件展示了具体的文章,实现首页对风景的分享介绍。
2.3实践分析
在2.1的问卷调查中,我们明确了app的用户群体是在华外国人,通过对他们的旅游需求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于线上的旅游资讯和线下的私人导游都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平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给予了app足够大的后台数据库,包含用户上传的游记照片以及景点介绍和历史文化背景,帮助使用者能够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独自规划设计旅程。与此同时,我们也搭建了外国旅客和在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导游交流和联系的平台,帮助他们完成旅程的对接事项等。
而针对用户的个人需求我们将平台的功能分为主页、心愿单、故事和个人中心四个部分,从景点介绍、历史背景到心愿目的地,再到旅程规划、导游对接,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也帮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3 结论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平台的跨文化交流,秉承着实践第一的原则,本团队搭建了一个基于Android的移动端旅行分享平台。在搭建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对国际旅游文化交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有心引导大家注重文化交流中“走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性,希望我们能在走出国门带回文化的同时,也能拥有迎接外来游客给予他们文化体验的意识与担当。
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优秀文明成果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中,每个人都应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所达到的高度以及中华文化对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的价值,树立文化自信,推广中国文化。
论文作者:周炫辰,马晓梅(指导老师),刘力伟,吴亦恬,王一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用户论文; 文化交流论文; 平台论文; 旅游论文; 游记论文; 在华论文; 景点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