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雷之良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雷之良

(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

摘要:问题意识是现代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重--求。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够的得到真正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而初中数学教学需要积极的相应这一号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要求学生提问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探索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应当尽量教材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能应付考试的,还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外,还必须是离不开师生的有效交流的.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记忆数学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当前的知识,学会如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已经掌握了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充分地交流,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生疑有助于学生储备和丰富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

学生如果有问题,他们的思维为解决问题而启动,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大大扩充知识量,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

2.生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有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生疑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生疑的学生思维积极,随时准备发问,生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鉴别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要生疑,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什么问题,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等等,因此,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

4.学生的生疑推动教师的自身发展,传统的教法是教师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教师心理没有压力。现在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无准备地解答,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敏锐的应变能力。这样,教师不仅要能回答问题,还要能及时归纳出学生生疑中的共性问题、典型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5.学生的生疑融洽了师生关系,原来以教师生疑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单向“情感交流”,现在是以学生生疑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探究数学奥秘的思维方式、观点倾向都通过生疑展示出来,是师生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作为教师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和研讨,也可师生一起探讨,直到师生达成共识。这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方式必将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必须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常识如把银行的利率、投资、税务测量等方面的问题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例如在“角平分线”的教学中的例1就是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作业中也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此外,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宜把实际问题搞得过于繁杂,以致耗费太多的学习时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题都要从实际引入,数学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规律,许多数学概念是从前面的概念中通过演绎而得,又返回到数学的逻辑结构。

三、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引进开放性问题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一题多解”是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开拓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个习题讲解之后,培养学生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想想,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答。恰当而又适量地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思路分析,探讨解题规律和对习题多角度“追踪”能“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中,通过比较、分辨不同解法的优劣,总结解题规律,选择最佳解题方法,有利于思维方法的“迁移”,使知识交融,方法贯通,丰富了解题经验。

解决开放性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数学的开放性解题教学,基于书本习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发现,这是一个建构活动。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建构或引申,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四、理全面反思,提升数学能力

学习贵在总结反思,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来引领整个课堂,将知识点以考点的知识串联出来,使学生能够顺着问题串来对知识的形成进行反思,积极主动地搭建自身的知识网络,从而找到数学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串来让学生辨析:是否可以利用两对长度相同的小木条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可以利用两对长度不等的小木条组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辨析,让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征。在学生的积极动手中,学生又一次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认知和判断,从而顺利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绘制图形的过程中,深层次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了整理和反思,积极主动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树,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的运用更为灵活、更为融会贯通。

总之,一方面,教师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创造生活化、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转变思维方式。只有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教学现状,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忠;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中);2018年06期

[2]杨西龙;注重情境创设培育核心素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8年04期

论文作者:雷之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雷之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