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与方法论文_崔淑文

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与方法论文_崔淑文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山东济南 250103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而且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而总结国内城市化,可以发现我国的城市空间演变有其特征,表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改变上。城市空间演变自然有其原因,促进了城市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承载力等问题,同时还会造成城市空间功能的失调、失衡,影响城市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城市空间演变的监测,以便加强认识,掌控不良苗头,实现城市健康发展是首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监测方法

1.前言

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城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迅猛的城市必然会经历较大的空间演变考验,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威胁、空间结构变化也会更加直接和直白,因此,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如何把握好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演变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空间的良性演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对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理论剖析,了解城市空间演变模式,寻找监测城市空间演变的有效方法,从而合理规范城市空间,确保城市健康长足发展。

2.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研究

关于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的理论研究其实是由来已久的,囊括的内容也非常多,从研究背景上说,对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的研究还是比较复杂的。

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研究的理论背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而空间尺度是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空间尺度,也就是空间衡量标准,从字面上述,“尺度”指的是以“尺”为“度”,“度”指的是标准,“尺”泽水测量客观事物的一种单位。对于空间尺度的研究,也就是集中于研究城市空间的演变尺度,即城市空间演变是否超过标准,是否符合标准。

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尺度分类标准,对城市空间演变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宏观尺度、中观尺度与微观尺度。宏观尺度就是以城市区域背景下的城镇体系空间、城镇群体空间为研究对象,把整个城市视作一个中心点,对这个点与其他小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演变原则进行了研究。而中观尺度,就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这里的城市指的是城市空间,是以把整个城市划分为城市与乡村两部分为前提,对这个前提下的城市空间的演变进行分析。微观尺度指的是将城市建成空间及其内部组成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城市建成空间及其内部组成空间是比较复杂的,包括城市中一切建筑物、居民、动植物等等,只要是存在与城市内的事物都是其组成部分,且都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就以微观尺度为基展开论述,探讨的是城市空间演变监测方法,确保城市空间演变合理有序,有利于推进城市发展和进步。

3.城市空间演变监测方法

对于城市空间演变监测方法,与其说有特定的方法,倒不如说有可以努力的方向,监测方法是灵活变通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3.1城市界线变化监测

对于城市界线变化的监测,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要按照“监测框架”一“监测特征”一“匹配方法”的逻辑思路构建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的技术体系,以技术体系作为支持,对界线变化进行实时把握。界线的变化往往是缓慢且不突出的,借助人工力量是很难发现的,而技术体系则可以以直观的方式显示细微变化,显示出城市界线变化的方向和特点。

首先,监测框架技术能够从整体上对界线形式进行全面反映和集成,对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整合。而监测特征则解决了集成哪些特征以完成对城市空间演变的表征,实现城市界线变化的实时掌控。匹配方法则是在监测特征的基础上,解决用怎样的方法来完成对城市空间演变的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这是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具有逻辑性的技术体系,能够对界线变化进行监测和总结。实际上,界线的变化相较于其他城市空间变化更加难以察觉,因为界线往往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而过渡空间的变化是悄无声息的,不会立刻反应出来,很多界线变化都是在空间发生变化后才得以体现,而且也是人们极其容易忽视的一方面变化。所以说,这方面的监测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必须要抓住技术支撑,利用科技进行监测,以便掌握城市变化,引导变化促进城市发展,而不是阻碍城市发展。

3.2城市内部信息变化监测

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编制的时候,必须要提前对功能区、分区、地块等城市总体空间的下一层次单元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布局规划,而这种规划也是建立在监测历史数据的前提之上的。监测工作者可以通过预测各种专项间在各个单元空间内的发生演替的概率来为布局规划提供参考,这样也方便核实后期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从而确保监测的有效性。由于对内部空间分异的预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要素之间作用的结果,因而在预测的操作性应用性、准确性上比对未来城市空间扩展的预测更难以把握。仅能通过结合规划编制的需要有限地完成对内部空间分异的预测,无法做到而而俱到的预测,必须哟啊面面俱到,实现每个部分和每个空间的全面监测,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监测,同时也是确保预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对于城市内部信息变化监测,这里面包含的监测对象就比较多的,需要借助GIS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加以监测。城市内部信息包括城中村、停车场、城市绿地、建筑工地、无轨路面、有轨路面、水域等空间,因此监测内容也就是这些方面的变化。

对于城中村空间而言,有两种变化趋势,一种是由城中村向乡村演变,一种是由城中村向城市演变。对于城中村空间演变的监测,可根据具体的经济数据加以分析,也采用先进监测科技,对城中村空间内的工业区域和商业区域实行监测,如果工业区域和商业区域呈现扩大趋势,那么城中村则是朝着城市的方向发展,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当然,经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是监测的方式之一,确认城中村的经济状况。而像停车场、绿地、建筑工地等内部空间,可借助全球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确认,利用计算机进行各个空间的绘制和划分,对每个空间的面积和占比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此得出这些内部空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在一段时间内的演变情况,实现实时监测。

凡是变化都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变化都是通过对比显现出来的。因此,在进行城市内部空间信息变化的监测工作时,要清楚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至少三年的监测时间,才能体现变化。由此可知,城市空间监测必须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长期监测,且需要利用先进科技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要以求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除了借助科学手段之外,还可以通过现实走访的方法对某些空间变化进行一个提前的预测,为空间变化特征提供信息支持。

总而言之,实现城市空间演变监测必须先要研究理论,然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方法探索。

4.结束语

综合全文内容可知,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变化,比如说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等等,这其中,城市空间演变是关系着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的空间演变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造成的,它会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且演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不过,城市空间演变意味着城市格局的变化,一方面是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挑战。想要实现良性城市空间演变,确保城市发展朝着积极的方向而去,就必须要做好城市空间演变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侯东昌;论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的沿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10期

[2]张明胜;基于时空维度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6年

[3]朱祁连;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

[4]林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论文作者:崔淑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城市空间演变监测理论与方法论文_崔淑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