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政区地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处理——以川峡地区为例

宋代政区地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处理——以川峡地区为例

李中锋[1]2003年在《宋代政区地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处理》文中研究指明自宋迄今,有关宋代川峡四路政区地理记载、研究之着述颇为闳富,但是,这些着述或重在记述某个政区,有失全面;或重在考察某个方面,有失系统;或对有关记载的抵牾、悬疑之处甚少考证,失之不察。笔者期望在对有关记载进行详尽考证的基础上,较为真实、全面、系统的描述宋代川峡四路的政区地理。 作为宋代的一个重要地区,川峡四路带有宋代政区地理的普遍特征,但是,更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考察宋代川峡政区地理,可以使我们对宋代政区地理,甚至农耕文化时代政区地理有更为全面的看法;有助于全面了解川峡地区的经济条件、交通状况、民族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宋政府从上层建筑出发实施的种种行政区划措施,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宋朝的行政原则、民族政策、经济财政政策。在以上基础上,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政区调整提供镜鉴。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使历史学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更加可行,使研究过程更加快捷、高效,使历史学的发展更趋合理,也将使历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历史研究的面还不够宽泛,较少涉及断代区域历史地理,西部地区的历史地理数据尤其缺乏,笔者试图为之丰富做一点尝试与努力,并且希望通过地理信息数据的惟一性、统一性为四川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一个电子平台。 本文将以政区沿革为纲,从政治、经济、交通、地理等角度系统考察宋代川峡地区政区地理;在有关部分,将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反映宋代四川地区的疆域盈缩、政区变革、治所迁移及地名改易等。

陈晓珊[2]2011年在《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文中研究表明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这篇文章从空间角度出发,关注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过程中,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区域政策差异。它是一项关于11世纪中国各区域发展和政府相应对策的考察,其目标是以王安石变法中的各项新法为线索,对11世纪中后期的人地关系进行具体研究。本文主体内容共有五章,分别讨论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免役法和农田水利法中的各种历史地理现象。这五项新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影响最大、最富代表性的几项内容,而在本文的研究中,每项新法都会从一个典型历史地理问题入手,进行讨论。本文分五章讨论了五个历史地理问题,第一章中讨论的是宋代复式行政区结构的形成过程,第二章研究的是全国各市易务的区位分布特点,第叁章关注的是在军事地理视角下,北宋士兵地域来源与驻守地对作战能力的影响。第四章讨论因差役制度改革而带来的大规模州县裁撤现象,以及北宋中期行政区调整的若干时代特征。第五章的内容是在不同区域中,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同结果,以及河北移民与南阳盆地区域开发的事例。11世纪的中国正值北宋中期,此前国家经济已有长达百年的发展,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和人文地理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中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每个区域中展开,每个区域因其本身的特点促进或者限制了这场新法的实施效果,而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又给每一片区域带来了新的人文地理景观,这种区域地理与政治活动之间互动的人地关系,就是这篇论文所试图展现的内容。北宋所处的时代仍是传统农业社会,各种交通与通讯技术水平有限,然而在新法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却可以看到北宋朝廷对全国各地的有效控制力。从这次新法推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无论各区域与首都距离远近,也无论最终改革成效如何,各地都有效地执行了朝廷的法令。北宋的中央集权力度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宋代政区地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处理[D]. 李中锋. 四川大学. 2003

[2].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D]. 陈晓珊. 北京大学. 2011

标签:;  ;  ;  ;  ;  

宋代政区地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处理——以川峡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