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论文_方凤霞

方凤霞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24100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得到提高,其中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影响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范围相当广泛,除了由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引发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形成的心脏病外,还包括各类炎症、栓塞引发的血管腔狭窄和闭塞,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隐匿性冠心病、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等五种类型,其并发症之多、危害之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为题,备受关注[1]。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60.2±4.4)岁;病程为0.5~6年,平均为(2.5±1.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和中专33例,大专及以上6例;其中单纯性心肌梗死55例,心肌梗死陈旧期16例,心绞痛间歇期7例。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CT等检查并确诊,符合WHO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院外服务等内容,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加以落实,具体内容为:①认知干预。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科学评估,统一发放《冠心病防治手册》,制定相应健康程度及需求调查表,并根据患者的化程度及接受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宣教活动,保证教育方法的合理性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具体包括疾病相关知识、自我保健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等,使患者对冠心病有更为清楚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配合度。②情绪干预。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良好心态对病症治疗的积极影响,了解患者诉求,理解其内心苦恼,平时护理多留意其思想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运用心理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乐观来感染患者;多做患者家属工作,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家庭关怀,定期开展病友交流会,让同类型患者相互鼓励,强化心理应激能力,增强康复信心。③行为干预。给予必要的生活和饮食指导,纠正并督促其早期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戒酒等,鼓励其早睡早起,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保持日常生活中平和的心态[2]。

1.3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自评量表(SF-36)[3]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为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两大项及八个维度,以最终转化分数为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收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标准差(±s)描述,护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得到提高,其中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随着病情的发展,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临床的高度重视,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看,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和不可改变的因素,了解和干预危险因素,强化相关护理工作,有助于该类病症的防治。SF-36量表集合了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健康概念,是现阶段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将其应用到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组研究中,实验组4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加强对患者认知、情绪和行为干预,结果显示,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系统,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从认知、情绪、行为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刘柏梅,罗欣,等.实践“生命网”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12(6):486-489.

[2]梁榕,阮芳,蒋巧兰,等.医院和家庭双重督导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19(8):1801-1802.

[3]熊琴梅,周琼琼,刘勇,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10(1):27-30.

论文作者:方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论文_方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