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护理干预论文_谭小华

谭小华

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100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白蛋白、体质量指数对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ALB水平(38.56±5.78)g/L、住院时间(18.54±6.67)d,优于对照组的(33.45±3.69)g/L、(24.56±10.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1年内总再次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26.09%、21.74%、17.39%,均低于对照组的52.17%、47.83%、3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评估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来实施全程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营养膳食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重症;营养状况;护理干预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一种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老年患者发生慢性心衰重症时,绝大多数心功能为III~IV级,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预后不良等特点。有研究发现营养不良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评估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实施全程饮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进行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46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G/AHA)2001年版《心力衰竭的评估及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1],排除慢性炎症、合并恶心肿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3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75.6±2.4)岁;病程1~5年,平均(2.4±1.1)年;其中冠心病并发心衰12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心衰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70~84岁,平均年龄(74.3±2.3)岁;病程1~4年,平均(2.6±1.2)年;其中冠心病并发心衰13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心衰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营养状况评估

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2](MNA,Mini Nutritionnal Assement)对入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良好:MNA≥25分;潜在营养不良:17~24分;营养不良:<17分。人体测量:计算公式: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平方米(m2);生化检测指标:入院第2d早晨空腹抽血检测生化指标,营养正常:≥40g/L;轻度营养不良:35~40g/L;中度营养不良:30~35g/L;重度营养不良:<30g/L。

1.2.2 护理干预

完成营养状况评估后,护理人员向每位患者发放一份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简明膳食处方,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及相关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清淡、低盐食物,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对重度营养不良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及明显水肿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静脉注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乳剂,维持水电解平衡,使患者得到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饮食护理干预:参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简明膳食处方,指导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患者每天营养膳食工作,同时责任护士及时督导患者每天营养膳食量[3];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生化指标,根据患者的代谢情况及营养摄入量,及时调整日膳食配方;出院前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出院后定期了解院外饮食情况,再次住院率、病死率等,随访1年,采用电话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取均数标±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单位以百分比表示,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变化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AL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ALB水平、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1年内总再次住院率、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1年内总再次住院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病死率高等特点,多发生于老年人。有资料表明慢性心衰严重患者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5%以上,其中超过50%患者半年内再次入院治疗[4]。因此利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该病的再次住院率、病死率,是当前临床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预后与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5]。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全程饮食护理干预,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质量指数、各项生化指标等,根据患者的代谢情况、营养摄入情况制定患者的日常饮食处方,必要情况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使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摄入。经本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ALB水平、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1年内总再次住院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全程饮食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惠成,龙春梅,陈淑玲等.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201-1202.

[2]吴艳娥.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86-87.

[3]姜丽娜,席晶,时昆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1):98.

[4]蔡松.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2):164-165.

[5]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78-1379.

论文作者:谭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护理干预论文_谭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