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内江 64215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实施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结合使用临床护理路径,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采用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比较,分析两种护理方案的差异。结果:通过A、B两组间对比发现,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更少,二者之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实施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了产妇在手术中的痛苦,提升了剖宫产的效果,治疗的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比较少,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252-02
计划性剖宫产是指在分娩前就诊断要通过剖宫产来分娩的患者,剖宫产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1]。大部分臀位胎儿的出生是经计划性剖腹产,但同时,计划性剖宫产就像其它一般手术,剖腹产手术会产生一些合并症,此合并症虽然是发生在少数产妇身上且容易处理,像是伤口感染、手术出血、手术后疼痛问题[2]。因此,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产妇的分娩更加顺利。在此次研究中,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实施计划性剖宫产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探究将78例实施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A组中,产妇年龄最小的21岁,年龄最大的40岁,平均年龄(28.2±2.3)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2±0.6)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9例。B组中,产妇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40岁,平均年龄(28.5±2.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0.7)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1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实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次实验探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并且观察对象自愿参与到实验中。
1.2 方法
A组:结合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入院后,即对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表。然后对产妇询问孕期情况、既往病史和体格检查,做好产科入院记录;严格按照产科护理干预标准来进行护理,在进行手术前,对产妇进行基本的手术讲解,告知产妇关于手术的注意事项和突发状况等等,让产妇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指导产妇到相关科室进行超声检查,并对紧张、焦虑的产妇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并告知产妇一些可以宣泄情感的途径等等,让产妇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手术。整个护理干预的过程要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来执行。B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然后分别取各组中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以SPSS 19.0[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Kolmogorov-Smirnov”作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来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为(30±3.2)min,术中出血量为(260±2.8)ml,住院时间为(4±1.8)d;B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为(35±3.4)min,术中出血量为(300±3.4)ml,住院时间为(5±1.9)d,通过A、B两组间对比发现,A组中产妇的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更少,二者之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计划性剖宫产的实施已经成为了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手术,目前我国剖宫产分娩的成功率已经达到92%以上。从理论上来分析,剖宫产又被称为剖腹产,是在减少阴道生产给产妇和婴儿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手术来切开产妇的腹部及子宫,分娩出婴儿的手术。结合研究可知,计划性剖宫产是指产妇经过诊断确定实施剖宫产更有益于母子健康。通常剖腹产手术适应症有[4]:(1)母体方面:骨盆狭窄阻碍产道、有剖腹产史、产前出血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妊高症或心脏病、生殖道有感染;(2)胎儿方面:胎位不正、胎儿过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心音发生变化或胎儿缺氧、多胞胎怀孕。在开展计划性剖宫产等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能够对整个手术的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实施计划性剖宫产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结合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产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更少,提升了计划性剖宫产的效果,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实施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了产妇在手术中的痛苦,提升了剖宫产的效果,治疗的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比较少,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兰英.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02(35):81-83.
[2]邹清,李小丽,苏诗韵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18(12):128-129.
[3]雷文静.计划性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02):13-13.
[4]杨云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产妇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8(30):246-246.
论文作者:郑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产妇论文; 计划性论文; 手术论文; 路径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