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关系的症结_印巴战争论文

印巴关系的症结_印巴战争论文

印巴关系的症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症结论文,印巴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南亚是多事之秋。去年5 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试验,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形势成了国际上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5 月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导致印巴关系十分紧张。5月下旬,印度出动大批军队, 动用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对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的穆斯林武装分子进行围剿。印方称,这些武装分子是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甚至是在巴领土上接受训练后派遣到印控区的。巴方否认印方的指责。与此同时,印巴在克什米尔边界地区互相炮击,双方军人和平民均遭受重大伤亡。由于卡吉尔地区高山峻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印度军队不利。印军清剿行动进展缓慢。但印度政府决心不惜代价,不清除那些“入侵者”,决不收兵。7月初巴总理谢里夫访美与克林顿总统会谈,在美国的压力下, 巴方同意“采取具体措施”恢复实际控制线,实际含义就是撤出穆斯林武装分子。巴方的解释是劝说穆斯林“自由战士”撤出。随后印方宣布印军已全部控制了被“入侵者”占领的山头。这样,历时两个月的卡吉尔武装冲突终于平息。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10日, 印军击落一架巴海军飞机,机上16人全部丧生。巴方说这是一架非作战飞机,正在巴领空进行例行训练。接着巴也向印军飞机发射了导弹,但未命中。在随后举行的印巴各自的独立节庆典上,双方领导人均用强烈言辞攻击对方,并表示在目前气氛下无法恢复对话。实际上,印度看守政府正忙于国内大选,无暇顾及其他。

这次卡吉尔武装冲突再次证明,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的症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克什米尔问题伴随着印巴分治而产生,印巴双方已争吵了50多年。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南亚次大陆留下的祸根。英国统治印度时,克什米尔是一个土邦。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帝国主义考虑到克什米尔的重要战略地位,仍想在那里保持自己的势力和利益,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埋下了纠纷的种子。按照“蒙巴顿方案”,英印各省、地区按多数居民的宗教信仰划分归属印度或巴基斯坦,王公土邦则由它们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独立。克什米尔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而统治者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于是,土邦王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巴政府宣布不承认这一举动。自然,印巴都想得到克什米尔,因此,在印巴分治的当年便发生了争夺克什米尔的第一场战争。1947年12月底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1948年1月, 联合国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印巴委员会,8月该委员会通过关于停火、 非军事化和公民投票三阶段解决克什米尔纠纷的决议。1949年1月, 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又通过了“关于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的原则规定”。印巴双方都表示接受,并正式停火,划定了停火线。 印度控制了大约3/5的土地和4/5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但是,到了1956年, 印度改变了原来的立场,拒绝履行上述联合国决议。同年11月,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邦制宪议会通过宪法,确认该邦自1947年已加入印度。巴基斯坦对此表示坚决反对。1965年8月, 印巴为了克什米尔争端打了第二场战争。在苏联的斡旋下, 印巴两国总理于1966年1月在塔什干举行会谈,并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双方同意撤军,并承诺不再诉诸武力解决争端。未料时过6年之后,印巴两国再次兵戎相见, 这次战争主要是由孟加拉(东巴)问题而引起,但也不能说与克什米尔问题毫无关系。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克什米尔地区的暴力事件几乎年年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在印控区,要求克什米尔独立的组织出现于60年代,但那时暴力事件只是偶然发生,规模也较小。1988年7月, “查谟和克什米尔解放阵线”(JKLF)在克邦首府斯里那加制造了电报大楼爆炸事件。克什米尔谷地是暴力事件的多发地区,不时发生枪击、爆炸、绑架等暴力事件。10年来死于暴力事件的人数已达3.5万人。 发生暴力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首先,教派矛盾是最根本原因。克什米尔的居民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2%,其余为少量的锡克教徒和佛教徒。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教派不同实行“分而治之”,教派矛盾和冲突自然不会因为分治而结束。在克什米尔,众多的穆斯林不愿接受印度教的统治。在河谷地区穆斯林居民比例高达95%,暴力事件也最多。以宗教势力为主的政治组织和暴力集团的出现和壮大使零星分散的暴力事件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因而越来越难以控制。

其次,党派政治斗争和处理不当是重要原因。印度独立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央政府掌握在国大党手里。在印控克什米尔长期执政的阿卜杜勒家族本来与国大党关系不错,但后来闹翻了。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克邦的控制,不止一次解散邦政府,实行邦长治理。在暴力冲突严重的情况下,中央议会和邦议会的选举无法正常进行。选举中又经常出现舞弊现象,有些政党对选举失去信心,转而走向暴力。教派矛盾在印度极为敏感,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酿成大祸。有些政党煽风点火,挑起事端,使教派冲突益发不可收拾。90年代初阿约迪亚清真寺被毁事件引发了一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这对克什米尔的形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再次,周边地区事态的发展也值得一提。80年代后期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和从阿富汗撤军以及后来整个苏联的解体,大大地鼓舞了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武装分子的士气。据国外传媒报道,在阿富汗的本·拉登支持和训练的武装分子中也有赴克什米尔作战的,各地的穆斯林圣战者是互相支持的。

印巴关系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紧张与缓和交替进行。 请看最近10年来的印巴关系状况。90年代初两国关系因克什米尔争端而重现紧张。1990年2月,印巴均向克什米尔边境地带增派军队, 并发生多次交火事件。直至当年11月印巴总理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期间会晤,双方表示了改善关系的愿望,在缓和紧张局势方面才取得一些进展。次年1月,两国政府批准了1988年签订的互不攻击对方核设施的协定。4月两国军事代表团就双方边界驻军间增加信任、建立热线联系等事项签订了协议。5月, 巴总理谢里夫赴印参加了在竞选中被暗杀的前总理拉·甘地的葬礼。10月,印度新总理拉奥与巴总理谢里夫在出席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会晤,双方同意尽快恢复两国正常关系。1992 年2月,巴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激进分子拟组织向印控区的“越线进军”行动,巴方以大局为重加以阻止,从而防止了一场大规模冲突的发生。但是同年年底,印度发生了阿约迪亚清真寺被毁事件,在巴引起强烈反响。1993年初孟买发生一系列爆炸事件,引发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流血冲突,导致印巴关系再度恶化。其后两年两国关系持续紧张。1994年3月,因印方设置重重障碍,巴方不得不关闭其驻孟买总领馆。7月两国互相驱逐对方外交人员。12月巴方宣布印驻卡拉奇总领馆全体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限他们10天内离境。这等于迫使印度也关闭其总领馆。第二年印方曾提出要求巴方恢复其驻孟买总领馆和取消关闭印驻卡拉奇总领馆的决定,被巴方拒绝。1996年两国关系有所缓和。6 月德维·高达就任印度新总理,巴总理贝·布托致信祝贺,并表示巴愿无条件与印方就克什米尔问题进行对话。8 月高达复信建议两国举行外秘级内容广泛的全面对话。1997年3月,印巴外秘第一轮会谈在新德里举行,6月在伊斯兰堡举行了第二轮会谈,内容均包括克什米尔问题。

去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进行了5次核试验(连同1974年的核试一共6次)。巴基斯坦也于5月28日进行了6次核试验。 这样印巴在发展核武器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核武器和导弹竞赛的水涨船高,两国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

经常是阴云笼罩的印巴关系也曾出现过阳光明媚的日子,那就是今年2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巴的“巴士外交”。2月21日两国总理签署《拉合尔宣言》,双方表示将继续共同努力,解决两国间存在的包括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宣言还说,创造一个和平与安全的地区环境符合两国的最高国家利益。在本地区建立持久和平,发展双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两国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努力是极其重要的。为此,双方重视为改善安全环境而共同进行的信任措施建设。两国领导人对会谈结果十分满意,对未来两国关系充满信心。巴总理谢里夫说:“坚冰已被打破。我相信我们将会有更大的进展。”印总理瓦杰帕伊也表示,要开辟“印巴关系新纪元”(注:《人民日报》1999年2月23日。)。

但是,好景不常。只过了3个来月, 就发生了前面所述的卡吉尔武装冲突。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甚至滑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

纵观印巴关系的历史,特别是克什米尔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症结问题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领土争端、教派冲突、国内政局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等。展望未来,前景未可乐观。

(一)印巴在如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根本对立,分歧难以弥合。分歧主要有三点:1.巴方一直坚持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其前途问题。印方则认为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早已解决,查谟和克什米尔是印领土一部分。本来印不同意与巴讨论克什米尔问题,近年来虽表示愿意讨论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一切有争议的问题,但应按1972年印巴西姆拉协定精神谈判解决,坚决反对按联合国决议举行公民投票。2.巴基斯坦多方努力要使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并要求美国在印巴间进行调停。印方则坚持克什米尔问题只能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坚决反对任何第三方介入或调停,反对将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3.巴方认为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中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两国关系正常化是不可能的。印方则认为解决双方有争议的问题应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克什米尔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解决其他问题,发展其他领域的关系。

(二)核武器已成为两国关系中的新的复杂因素。去年5 月印巴核试后,国际上对核武器因素对南亚安全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和估计。多数专家学者觉得由于印巴双方都掌握了核武器,改变了原有的印巴常规军力不平衡状态,造成了“核武器无赢家”的恐怖平衡。因此,印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反而减少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亚洲问题专家西格尔认为,印巴核试验一年之后,南亚并未出现“令人恐惧的后果”,相反比过去更稳定了。印巴之间存在着一种“成熟的关系”(注:〔美〕《新闻周刊》1999年5月10日。)。 其实核武器因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核威慑的作用使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边界武装冲突不致于演变为全面战争;另一方面,南亚发生核战争的风险毕竟已经从无到有。印度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巴基斯坦迄今尚未响应。巴政府高级官员曾说过,如果印巴发生全面战争,巴将使用核武器。巴外长则说,巴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因此,印巴再次发生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三)印巴国内政治斗争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克什米尔问题历来是印巴国内党派斗争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谁执政,如果在这一问题上表现软弱,或作出妥协让步,必将遭到在野党的猛烈攻击,甚至危及其统治地位。反过来,执政党也可以利用这一问题煽动民族主义和教派情绪,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在今年9 月份举行的印度大选的竞选活动中,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大肆宣扬瓦杰帕伊看守政府在卡吉尔冲突中取得了军事上和外交上的双重胜利。而国大党则攻击瓦杰帕伊政府在这场冲突中采取了错误的对策,使470多名印度士兵丧失了无辜的生命。还有,过去的经验证明, 当一国内部出现教派冲突或其他暴力事件时,往往指责另一国卷入或插手其间。指责与反指责的唇枪舌剑,必然导致两国关系的紧张。加之两国政局中颇多不稳定因素,有时政府更迭频繁,对双边关系已经产生并将要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有权威的政府,要解决外交上的老大难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今后印巴关系仍将随着两国国内政局的变化而出现反复。

(四)世界格局的变化,外部大国对南亚政策的调整,对印巴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冷战时期,印巴为了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安全需要,总是要借助于外力。巴曾参加美国为首的军事条约组织;印在70年代初也曾与苏联签订了具有军事条款的友好条约,印苏结成了“特殊关系”。那时,美苏争霸的态势在南亚地区也表现得十分明显。这对印巴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剧了它们的矛盾和冲突。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到美苏争霸的影子。

冷战结束后,外部主要大国都调整了对南亚的政策。尽管它们的出发点不同,但目前它们都不希望南亚次大陆出现紧张和冲突,不希望印巴间发生战争乃至核战争。克什米尔的卡吉尔武装冲突发生的时间与科索沃战争巧合,而且也是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冲突,但美国为首的北约并没有把科索沃模式搬到克什米尔。相反,6 月中旬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呼吁印巴双方停止冲突,恢复对话,还不点名地指责巴基斯坦企图改变实际控制线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在美国的压力下巴同意撤出穆斯林武装分子,濒临战争的局势得以缓解。

中国作为南亚国家的近邻,从维护南亚和平与稳定的愿望出发,真诚希望印巴两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争端。中国也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包括印巴在内的所有南亚国家都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的国际大环境对印巴关系的缓和与改善是有利的。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而在内因中,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因此对印巴关系的前景很难抱乐观态度,但也不能过分悲观。在人民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大潮流下,人们有理由希望:通过印巴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逐步改善两国关系,即使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克什米尔这样的症结问题,也要避免对抗和冲突,以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标签:;  ;  ;  ;  

印巴关系的症结_印巴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