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文《狼》中的人性思考论文_沈军斓

浅谈中学语文课文《狼》中的人性思考论文_沈军斓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第二中学 742100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其实,这篇文章所涉及的人性极为复杂。而作为一篇中国人所写的特有的充满喜剧色彩的寓言故事,其结尾的美好容易使人忽略很多不美好的内容:

人性是贪婪的,这是潜伏于人骨髓中的东西,这种贪婪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被激发,难以避免。“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在我看来,人类首先是动物,而动物则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在动物的世界里,利益是首要的,所谓“天下熙之,皆为利来;天下攘之,皆为利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平时,我们总是喜欢对社会中的坏人、坏现象进行道德说教,其实这是极其可笑的行为。2006年8月20日南京水西门广场,当人们都在讨论面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时候,不该扶的老人却越来越多,前不久的江西省就发生了一老人讹诈小孩,在多人作证后的死不悔改,甚至发毒誓说:“我若说谎,就让我全家都死光……”可谓信誓旦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们在惊讶之余都在不断发问: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其实我想说什么都不是,老人既没变坏,坏人也没有变老,他们只是释放了自身的那一份贪婪,因为他们看见了那担中的“剩骨”。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成为“坏人”的可能。

其次,善良并不能阻止贪婪的步伐。“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

这几句的内容描写,不禁又使人想到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校园暴力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学塘村发生一起“锤杀父母案”,嫌疑人罗某系三塘镇初一在读学生,因家庭纠纷锤杀父母;2018年12月2日晚间,沅江泗湖山镇,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竟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前不久,一少年持木棍击打另一少年后脑,致使其直挺之倒地的视频在网络疯传……然而,面对以上的恶性少年,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大多是采取批评教育了事,这真让人痛心。当恶性的贪婪欲望被释放出牢笼之时,“投骨”般的批评教育是起不到大作用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骨已尽矣,尔两狼之并驱如故”就是最好的注解。

那么,当我们面对人性根源的贪婪显现时,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怎样才能保护人性的善良不被伤害?怎样才能让人性的丑恶得到压制?

《狼》的篇末写到“狼亦黠亦,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作几何哉?止增笑耳。”

善良懦弱的屠夫在经过最初的妥协后,痛定思痛,最终坚定了立场,几经磨难,最终战胜了强敌,取得了胜利。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善良的人们之所以历经痛苦,是因为他们过于善良,给了恶魔很多的机会,总是期望恶魔们在一次次的教育感化下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在我看来,恶人犯罪(或犯错),不能在成为人的道路上极力压制贪婪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犯罪(或犯错)的成本太小,不能够使恶人本身产生警醒。

“(屠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服亦毙之”,文章中,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应该读的重点,屠户给我们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源于人类对共有规则的合力守护。“不该扶”的老人,将暴力施于同龄人及长辈的未成年人,他们破坏的是这个社会赖以维系的道德基础,这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就能解决的。只有加大惩戒力度,让他们能够产生畏惧,产生痛,即便是看到“剩骨”也不敢觊觎,我想这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论文作者:沈军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语文课文《狼》中的人性思考论文_沈军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