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农业新阶段的特点加强农业经济理论研究--鲁伊副部长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_农业论文

正确认识农业新阶段的特点加强农业经济理论研究--鲁伊副部长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_农业论文

正确认识农业新阶段特点,加强农业经济理论研究——万宝瑞副部长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经济论文,理论研究论文,副部长论文,中国农业论文,新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其中农业就达600 多亿元。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8%目标, 达到7.8%。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几项主要指标都基本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目标。1998年,尽管低温多雨和洪涝灾害造成夏粮减产和早稻减产, 但全年粮食总产量仍达到49000 万吨以上, 与1997年基本持平。棉花因调减播种面积和长江流域棉花主产区洪涝灾害的影响,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油料、粮料、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4355万吨,比上年增长6.5%。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54万吨,增长7.0 %。 乡镇企业增加值24000亿元,增长17.5%,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万人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4.3%。

从总体上看,1998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在改革力度加大、市场需求约束增强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平稳,对支持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最近两年,多数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农民劳务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比1996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4.3%,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 农民收入不能大幅度增加,不仅影响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业的再投入,更重要的是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直接影响扩大内需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部分农产品品质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品质不优,加工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已成为农产品卖难的重要原因。三是不稳定因素增加。一些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引起农民不满,问题也比较突出。

这两年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有些是以前积累下来的老问题,但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又带有鲜明的新特点。比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农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从表面看,80年代也曾出现过,但进一步分析,现在的问题比以前复杂得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去农民收入的增长,只要农业增产就能增收,而现在是增产不一定增收。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过去主要是个总量调整问题,不外乎这种作物多一点,那种作物少一点,现在却是什么产品都供大于求,主要矛盾转向了质量和效益问题。三是过去是生产决定销售,现在是销售决定生产。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表明,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正确理解和认识新阶段问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制定政策都具有重大意义。要解决新阶段的问题过去一些办法看来不行了,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把握农业和农村工作主动权的基本前提。这里我就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 随着我国不断对外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影响。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和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1998年1—11月份,农产品出口总额下降了8%,而1997年则是增长5.2 %。同时,由于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市场70%以上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其出口交货值的增幅由1997年的16.8%下降到1998 年的8%,增幅下降了8.8 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加剧了国内农产品供求矛盾,对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很不利的。进一步讲,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正处在关键时刻,加入世贸组织后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如何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在700美元左右, 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已降到20%以下,农业部门就业比重降到50%以下,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二元经济结构正在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日趋紧密。据测算,农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 可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0.46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带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的增减,已经成为决定市场有效需求和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过去,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情况下,资源约束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壤风化、沙漠化,特别是受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农产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增加,影响着农产品品质和效益的提高,也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决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已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趋势显现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机制调节作用的发挥,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迅速发展,农村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提高;另一方面,跨产业、跨部门及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着统一市场的方向发展。

五是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0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大幅度增产,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进步。1998年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到42%,比“八五”时期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科技进步使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农产品供给的状况也有了根本改观。过去农业增产主要靠科技,进入新阶段后不仅增产靠科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也要靠科技。

六是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 一方面,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信用中介、生产要素组合的“粘合剂”、宏观调控的杠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和土地的贡献份额下降,资本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上升,加上现代农业要求资金投入相对集中且量大,对商业贷款的依赖增强。因此需要很好研究如何利用信贷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正确地分析形势,深刻认识新阶段的特征,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挑战是如果没有新思路、新办法,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进而会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机遇是现在农产品供求比较宽松,科技的发展加快,国民经济结构重组加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拓新的领域,开辟新的农民收入增长源。

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以及新阶段的新情况,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199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党组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999年的工作重点。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发(1999 )1号、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两个重点, 稳定农村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大科教兴农力度,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具体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关键是落实好三项基本政策。要加强对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指导,保证年内全面完成土地承包期延长工作。继续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督促检查,认真落实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加强粮棉购销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调研工作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龙头企业同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机制和模式,指导产业化经营组织按产业政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二是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积极引导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乡镇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和机制完善。三是加快农垦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加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发布制度。稳定农技推广队伍。五是深入研究支持保护农业的产业政策及相关政策。

(三)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以市场为导向,稳步调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以销促调,以调促产,以产促收。大力发展养殖业生产及其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民增收重要途径。潜力很大。美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总产值12倍;荷兰农产品加工率占60%,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21%。围绕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产品质量升级,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振兴工程”。加快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促进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建设。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继续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切实保护耕地、草原、水资源及渔业资源,实施重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多渠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深化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建立精干协调高效的农科教结合体系。加强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提高技术到位率、入户率。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和咨询。

(六)落实扶贫政策到村到户,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七)加快农业法制建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一是完善农业立法,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二是加强农业对外贸易政策研究,广泛开展国际经济、科技合作、贸易往来。

(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搞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工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稳妥地开展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

最后,是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加强机关文明建设。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这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根本保证。从《决定》的精神出发,结合当前的实际,是不是有这样几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题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应删去“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提法。这里有几点值得大家注意:一是农村的经营体制由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改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非常明确地将家庭承包经营界定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和双层经营的基础。这一提法的改变,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大家要认真研究领会。二是《决定》讲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户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什么是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如何保护和充分发挥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从现实看,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稳定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现在一些地方土地承包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关键是一些干部认识上存在偏差。落实政策,除了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按照全会《决定》要求,“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开始进行,是1999年农业立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立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很好研究。比如怎样解决承包期内的人地矛盾问题,要不要随人口的变化调整承包土地?只有把这些政策性问题搞清楚了,立法才有针对性,制定的法律才会切实可行。

第二,进一步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江泽民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特征,在农村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可以放得更开一些。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采取更灵活、更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样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在农村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无疑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就当前而言,采取更灵活、更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第三,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目前,农村税轻费重,分配关系不顺,是导致农民负担不合理的体制原因。农民不该交的交了很多,财政该收的收不上来,部门不该拿的反倒拿走了很多,农民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已经成立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要求通过改革税费制度,理顺农村的分配关系,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道。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涉及农民、集体、财政、部门和地方各方面的利益,情况相当复杂,有关部门正在组织调研。如何在政策、理论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希望大家深入研究,有好的政策建议及时向我们反映。

第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体系是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政府的农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集体的服务组织和各种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这三类组织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需要认真研究。尤其在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更要研究如何转变政府经济、技术部门的职能,稳定和加强政府在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方面。

第五,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目前乡镇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改革的任务很重。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研究如何探索和选择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防止少数人侵占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解决乡镇企业资金不足方面要研究健全乡镇企业的信用制度和担保机制问题,一方面疏通乡镇企业的资金渠道,一方面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的质量。与此同时,加大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把研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

第六,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当前需要研究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这一问题,1998年国务院出台了“四分开、一完善”的改革方案,并明确政策重点是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加快粮食企业自身改革等。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市场经济原则。是解决当前粮食供求矛盾、确保粮食流通进入良性循环的正确决策,也是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的重大措施。我们应该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对粮改进程要跟踪研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此外,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时发现棉花价格、经营放开后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七,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在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之际,农业依然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但支持的方式要有所调整,保护的领域也有侧重。一是要研究在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主要领域和环节。二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研究我国应采取什么方式对农业进行保护。三是研究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完善粮食储备调节、风险基金和保护价收购制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建设。

第八,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议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法也已经颁布实施。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衔接问题,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如何进一步发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它与村党支部、村委员的关系。

199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意义重大。希望农经学界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更多有理论深度、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开创农经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标签:;  ;  ;  ;  ;  ;  ;  ;  ;  ;  ;  

正确认识农业新阶段的特点加强农业经济理论研究--鲁伊副部长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