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泽华建安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基坑降水通过抽排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地层中各类地下水的水位,以满足工程的降水深度和时间要求,保证基坑开挖的施工环境,同时为基坑底板与边坡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城市建筑规模发展增大,基坑工程正在向深、大的方向发展,深基坑降水技术在施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降水技术在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降水技术;建筑;深基坑施工;应用
1基坑降水技术研究
1.1缺乏降水方案设计
基坑施工通常会产生地面塌陷,地下管线断裂等现象,这多半是由于降水设计不当引发。首先,不重视工程降水设计,另外忽视了对水文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渗透系数取值不准确,布井间距设计不当等,再就是施工人员对基坑底面稳定性缺乏重视。
1.2井点数量与间距不合理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人认为井越深,地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增大,实际上是错误的。在实际过程中,因对水文、地质等特点缺乏重视,从而导致种种问题的出现。
1.3止水帷幕常见问题
在深基坑降水中,止水帷幕中的问题也时常发生。例如:抗外水土压力大、桩与桩间出现夹缝,桩的质量控制相对较差,出现渗水现象。
2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
2.1定孔位
与降水井具体布置结合,通过实施与测放井位,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如果地面存在障碍物或管线、管沟等,又或者因施工条件直接影响井点布设情况,则应进行施工现场的相应调整,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2.2成孔
明确井位后,钻机就位,钻头应和孔位中心一致。完成成孔后,位于孔内区域进行自然造浆处理。而钻井施工中,根据泥浆密度具体情况,对于予以有效控制,浆液比重约控制1.13左右。一旦发生停工或提高钻具时,施工人员应在孔内增加适当泥浆,防止孔壁的出现,从而避免产生坍塌等危害。
2.3清孔换浆
钻孔钻至相应施工标准或设计要求后,需在具体提高前期,确保钻杆和孔底间的距离,约控制0.45m范围内,然后开展冲孔工作。同时对孔内污物进行全面清除后,进行其泥浆密度的相应调整,直至1.09标准即可,其判断标准为:返出泥浆未出现泥块。
2.4下井
井管类型为水泥砾石管,其直径为400mm。当井管进场后,全面检查过滤器的质量,避免出现缝隙,同时检查其是否和设计标准一致。在满足相关施工标准后,应准确测量孔深情况,如果孔深和设计标准保持相同,才能进行井管下放工作。施工前期,需要将井底座和管底槽内绑扎牢固,通过钢丝固定底座,按照平稳原则进行孔内放入工作。若要保证管身具有整体性特点,通常选择8号铁丝和竹板对其予以绑扎,使其具有较高牢固性,同时保证下管过程的垂直居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滤料填筑
在进行滤料填筑前期,将钻杆放置在井管中,使其和孔底保持一定距离,约0.35~0.45mm。采取钻杆内泵予以泥浆穿束,保证冲孔、调节泥浆的同步进行。并适当调整泥浆密度,控制1.04左右,然后和井构造设计保持一致,开展滤料的具体填筑工作,其中井滤料需要保持其均匀性,由井口丝状至周围回填方向进行,放置井管发生挤压情况。
2.6洗井
通常选择污水泵抽水或活塞等方式洗井,即填充填料后,完成污水泵下井工作,并抽除泥浆。污水泵主要应用于井附近的地下水中,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和作用,进而更好深入至井内,借助污水泵实现持续抽水作业,以保证洗井工序的顺利开展。
2.7下泵试抽
完成前期施工后,通过水泵开展试抽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排水管道和电缆预设工作,避免对管道造成不利影响,即抽水过程管道受相关设备影响造成破坏等,同时还应认真做好现场标识工作,确保抽水和排水系统可以顺利完成安装工作,然后再开展试抽工作,使其满足相关施工标准。
2.8降水
在降水试运前期,应该提前测定地面、井口静水位与地面标高,并做好设备试运行工作,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排水系统、抽水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当降水运行时,作业人员还应全面检测水位,具体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掌握地面是否出现沉降情况,防止降水造成工程施工、周边地面发生沉降情况。
3降水效果的控制措施
3.1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降水技术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保障,一旦施工材料出现问题,施工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深基坑的降水目标,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符合相关要求。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进行工程材料购置时,应确保所购买的管道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实际施工需求。厂家应提供管道试验报告,管道进场后,施工人员还要截取部分管道再次进行检验。不能为了节约工程成本购买质量不合格的劣质材料,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材料使用,并尽快进行调换或重新购置,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2加强降水效果监测管理
在降水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对降水效果进行检测管理。首先应做好深基坑井点水位测量工作,测出井点内的出水量和水位高度,做好记录。在抽水过程中,每10分钟就应对水位高度和出水量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果水位高度变化稳定,可以适当延长测量的时间间隔,比如3小时进行一次。当出水量和水位高度达到要求后,可以1天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如果出水量长时间达不到标准要求,应加大潜水泵的出水量,保证降水效果。另外,还要对得到的记录数据进行整体分析,绘制时间与出水量、水位高度的关系图表,分析其变化趋势,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应保证降水的均衡性,避免突击降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施工安全。
结束语:基坑降水技术如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硬应用广泛,不仅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基坑降水施工的实际操作中,仍需结合实际施工的情况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升施工的效率,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强,尤广云.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128-129.
[2]周建龙,罗伟光.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69.
[3]郑伍.建筑工程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7:50.
论文作者:付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基坑论文; 水位论文; 泥浆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深基坑论文; 标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