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论文

“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论文

“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王秋萍

[摘 要]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是青年勇担国家历史使命的里程碑事件。青年作为行动主体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担起救国救民的使命。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精神遗产,也是青年担负使命的动力和精神支撑。不同时代对青年使命担当做出不同的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青年永葆爱国热情,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拓展五四爱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创造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锋精神、奉献精神、革新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在当代中国,要以五四爱国精神激励青年勇担新时代赋与的历史使命,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致力于把青年培养成有爱国情怀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品德的勇于奋斗的时代弄潮儿。

[关键词] 五四爱国精神 百年传承 新时代青年 使命担当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①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页。 ,这是习总书记对青年与时代的本质关系做出的深刻认识,也如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所言:“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6页。 所以,青年的本质、社会表现及其社会性作为,要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加以认识和把握,不同时代对青年的使命担当有不同的要求。“五四青年”在特定历史时期,以主体姿态和革命创举为我们留下爱国主义精神遗产。历经百年传承,五四爱国精神弥久历新。新时代青年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与新时代的关系,立足于大历史观,剖析不同历史语境下的五四爱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对创造性地传承爱国精神进而激发青年使命感、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有重要的意义。

一、五四青年运动的重要精神遗产:爱国精神

五四爱国精神是五四青年运动的重要精神遗产。青年学生勇当先锋,以“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誓言和行动,身体力行地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爱国救国的行列中,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伟大价值觉醒,激发全民族高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尽管人们对五四运动的范畴认识、所反映的历史本质认识、价值取向的性质认识并不十分一致,但普遍存在一个基本的共识,即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华民族首次吹响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冲锋号。1919年,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取消列强在中国的各项特权、归还被日本从德国夺走的山东各项权利、取消“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不仅被拒,和会还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战败国日本。面对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强盗行径和中国政府媚外卖国的外交政策,国内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情绪被迅速激起,纷纷反对中国代表团在丧权辱国的合约上签名,而其中,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5月4日下午,北京青年学生汇集天安门前,高呼“打倒卖国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他们拒斥政府的“文劝武压”,以“民族自决”的精神走上街头,罢课游行示威。北京学生的爱国反帝运动得到全国各界的关注和响应,全国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百万学生高举爱国旗帜,以勇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至真至纯的爱国热情,做好拼死牺牲的准备,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学生运动。学生的斗争决心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潮,工人阶级、商人纷纷自发性地罢工、罢市,有力地响应和声援学生并推动了“三罢”斗争风潮。这场从学生罢课蔓延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从北京蔓延到全国的爱国救国运动,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巅峰,“爱国”成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髓、精神动力和文化遗产,它展现出青年群体忧国忧民的国家情怀、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英勇奋斗、无畏无惧的个人价值取向。

五四青年以巨大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扛起“民族振兴”的大旗,五四运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运动,爱国精神不仅是其重要精神遗产,还是支撑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价值理念,是推动中国人民从价值觉醒走向文化自信的文化力量,是在青年代与代之间和担当历史使命之中有效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内涵拓展

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行动主体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中,青年永葆爱国热情和精神,在传承中不断拓展五四爱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勇担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先锋精神、奉献精神、革新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致力于立足时代特征,构建五四革命话语体系,促使青年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道路上④ 胡献忠:《中共话语体系中的“五四”叙事》,《青年发展论坛》,2019年第1期。 ,继续传承和发扬五四的爱国先锋、英勇斗争、不畏牺牲的奉献革命精神,同时根据不同的时代任务要求,拓展了五四爱国精神的内涵。在大革命时期(1924~1927),青年团结一致对外是“五四爱国精神”的最佳诠释,是推动青年革命党人团结抵御外敌的精神支撑。1924年,中共中央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联名提出,中共以“红五月”系列纪念五四运动,认为五四精神仍有对抗“国外列强之压迫和国内旧思想之反攻”的作用①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第30、100页。 。1926年,张太雷呼吁“恢复五四运动的团结精神”②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97页。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青年坚定独立自主和民族独立是对“五四爱国精神”的传承。1935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发声强调,“非抗日反帝实无以救亡图存”,它呼吁青年学生敢于、勇于反抗亲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告诫学生别当“亡国顺民”③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13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63~65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青年坚定民主进步、抗日救亡是对“五四爱国精神”的发扬。1938年,在延安“五四”纪念晚会上,毛泽东同志号召青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新中国奋斗。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青年坚定“新民主和新科学”是对“五四爱国精神”的延展。1946年,朱德在《解放日报》指出,“五四以来,青年一贯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急先锋。”“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发扬五四的传统,……为实现民主做不屈不挠的奋斗”。1948年,周恩来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划时代的意义在于新旧民主和新旧科学的区别,新民主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民主,新科学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新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新科学。他突出强调了五四运动的人民性和科学性,深化了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为五四运动的爱国性质做出了独到阐释。

(一)青年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征程中传承五四爱国精神

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开拓者,“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同心同德搞‘四化’、以国家富强为己任”是五四爱国精神的生动表达。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时代为“五四爱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力量,中共以追求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构五四话语体系,为青年创造务实的机制环境,激发青年为艰苦奋斗以建功立业的信心和热情。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青年思想,进一步更新青年观念,青年务实求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建设祖国的本领,争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他们紧跟党的步伐,大踏步走在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前头,积极开展和参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全国青年绿化活动”“希望工程”“青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大中专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农村青年更是首先投入改革,在农村改革中大显身手。广大农村青年在团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下,开拓进取,广泛开展“学科学、用科学,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建功立业”的活动,团结一致、大胆踏实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艰苦奋斗。尔后,城市青年也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积极投入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奋勇搏击。1992年,江泽民同志对各级共青团组织提出“发扬五四精神,继承光荣传统”的期望和要求。1988年,在北大建校百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对各界青年抱以期望,他希望青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为祖国建设服务,为实现远大理想而艰苦奋斗。进入新世纪后,青年一代的成长更受关注。青年被冠以“民族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而言之,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创新性地传承“五四爱国精神”,成为在国家富强道路上的开拓者和奋斗者,同时又拓展了“五四爱国精神”的新的内涵,为其注入了新的力量。

自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始终是革命的冲锋者和先锋队,是担负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使命的践行者。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丑陋面孔,真正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和传统封建主义都不能救中国的现实,中国人民逐步摆脱对西方制度的幻想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逐步走出一条依靠中国群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踏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道路。1920年,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在演说中指出“什么是五四精神”,他认为五四运动的精神不能简单归结为爱国救国。因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爱国救国运动从不间断,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华民族儿女为拯救国家于危亡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而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运动的革命斗争,在陈独秀同志看来,“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是五四青年运动特有的精神内容① 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28页。 。习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② 《划时代事件 里程碑意义》,《人民日报》,2019年5月2日,第1版。 。五四爱国精神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精神支撑。五四青年学生始终冲杀在斗争的最前线,英勇奋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注重结合社会力量,积极与工农等社会各界建立联系等社会作为和精神理念,时刻激励和启发着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和战士,他们“纯粹的爱国理念”也时刻唤醒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得民族斗争精神普遍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的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认为五四运动的历史杰出意义,关键在于它具有不同于辛亥革命的首创姿态,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性和不妥协性。此外,五四运动还是一次不妥协地坚决地反对封建旧式传统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文化领域上,青年知识分子在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的过程中,传承了不可或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思想革新精神,为争取人民的精神独立和思想解放做出顽强的斗争。中国的文化革命,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认为,五四以后,诞生了一支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共领导的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那是一种能为中国带来新生的文化思想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57~658页。 。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辟道路,为先进青年领导中国革命运动提供了可靠的思想理论指导。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青年开始并逐渐把目光转向俄国,青年李大钊同志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并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先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战胜传统的腐朽的封建主义,为新思想战胜旧思想发挥了思想先锋的作用。在后来的三次论战“问题和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和“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革新”思想,以争取民族精神独立和人民思想解放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战胜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以共产主义战胜东方顽固封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工人运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和获得广泛认可。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①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 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内容做出的深刻阐释。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对五四爱国精神初心的高度凝练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愈发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民族使命感,青年也日益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主力军。中共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两个百年”的梦想,其中第二个百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时,当代青年正是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正处于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在新时代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的发展和个人选择越来越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习总书记曾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激励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2018年5月,习总书记强调青年青春气息和奋斗热情的重要性,他号召青年在青春年华,要保持奋斗激情,在奋斗中扬洒青春汗水,为人民幸福、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奉献青春。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青年对“五四精神”的传承,要站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准确把握五四运动期间青年特征和新时代青年特征的异同。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谈实现民族复兴,要引导青年牢记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中。

再观察涉及英语语篇名物化现象的研究发现,近20年来国内外对英语语篇的名物化现象研究兴趣均不断升温,发文量节节攀升,国内的发文总量略高于国外。不过从百分比来看,国外英语语篇名物化研究在名物化研究总量中的占比却高于国内(见表1)。

(二)青年在国家富强的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发展“五四爱国精神”

青年是国家富强道路上积极进取的开拓者和奋斗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早期,青年既创造性地发扬了五四爱国精神的内涵,又在曲折前进中获得经验教训。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历史教训下,全民族开始大踏步地朝着社会主义建设前进。在建设探索时期,“为把祖国建设好而艰苦奋斗”是“五四爱国精神”的具体表达,青年在祖国建设的实践中传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在建国初期,人民开始思考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如何向建设时期过渡。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四纪念日,社论《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革命》指出,“新中国革命史要求我们重新估定五四运动的价值”。在建设时期,青年发扬了热爱劳动、开拓进取的五四爱国精神。1957年5月3日,周恩来同志鼓励新中国青年,“努力学习,参加劳动。”他期望青年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工农人民,成为一个集脑力和体力于一身的有为知识分子。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为着社会主义而劳动》《我们的口号是:爱国、团结、劳动》。1959年,共青团中央公开宣传指出,全国青年要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知识分子必须和工农结合,并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行列中。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历程中,青年创新性地传承“五四爱国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坚持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大踏步向前追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国强民富。然而,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开拓进取的革新精神被应用于文化领域上,开始盲目批判传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表面继承五四精神,实际偏离现实和理性的情况。1966年5月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号召中国青年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彻底清除文化领域中反对共产党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进入70年代,全国开展“批林批孔”。总而言之,这种表面的五四爱国精神,实质上是在无区分性地轰击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历史传统,是盲目将政治革命扩展到文化革命领域的非理性行为。在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和展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久旱的青年注入甘露,重新焕发青年的活力与热情,使五四爱国精神重回正轨。

经过长期的奋斗和努力,历经磨难的中国“站起来”并“富起来”了,正朝着“强起来”飞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时代要求青年创新性地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力求回归本源、唤醒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展五四爱国、奋斗、担当精神,争当有爱国情怀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品德的勇于奋斗的时代弄潮儿。

完成民族“站起来”的历史任务后,面对国家贫弱、人民贫困的国内形势,青年要担当起国家“富起来”的时代使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年在建设和改革中发展了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团结奋斗、求真务实的五四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革命历程中发挥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和文化运动,它打开了中国人民不妥协地坚决地反帝反封建的序幕。在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国内环境中,时代要求青年要担当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使命,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队列中,青年在革命中传承了五四先辈的勇于革新、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先锋精神。

就这样,多变的情境,充满挑战的活动,许多同伴的参与,可供选择的丰富的器械和材料……动态的场景、动态的人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让幼儿拥有了更多活动的选择权;而共同的活动、共同的挑战形成了同伴之间的和谐互动,可以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三)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五四爱国精神”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在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感受生活,进行创作时,不能只对外在的东西进行一味的描摹,要深入生活,通过画笔,画布等工具传递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意境,价值追求等从而使人们通过欣赏绘画得到精神的升华。画家刘大为的工笔人物创作在造型方面非常严谨,线条刻画的入微流畅,倾向于写实,但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客观写实,而是对物象

初步检出文献672篇,Note-Express软件剔重后浏览文题和摘要获得与本研究相关文献49篇,阅读全文,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筛查,最终获得27篇文献[1-27],经质量评价,27篇文献虽均未阐明研究的哲学基础及研究者对研究的影响,但考虑其他方面评价较好,故将其全部纳入研究。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见表2。

(6)K7矿脉带:属于隐伏矿脉,矿体外推长度400 m,厚度0.93~1.05 m,钼品位0.067%~0.131%。矿脉带受构造蚀变石英脉控制,围岩蚀变硅化、褐铁矿化为主,矿化蚀变以辉钼矿化为主。该矿脉带目前发现1个矿体和1个矿化体,矿体编号K7-1。

三、新时代青年“扬”五四爱国精神,“担”民族复兴使命

习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他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①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 。当代青年是新时代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要积极学习五四先辈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因此,要以五四爱国精神,培养和激发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就是要爱国为民、无私奉献;就是要坚守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要实干奋斗、培养过硬本领,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新时代有爱国情怀的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奉献者、信仰者和奋斗者。

(一)弘扬五四爱国精神,青年要爱国为民、无私奉献

爱国为民、无私奉献是青年勇担使命的基本要求。“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要求青年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国家的繁荣兴盛需要青年一代心系国家,热爱人民,无私奉献。习总书记指出,“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我们要传承五四学生运动所展现的价值精神即“爱国热情”“不畏牺牲”“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五四运动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青年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军,需要以“五四爱国精神”注入强大的精神生命力,以“五四爱国精神”筑牢民族之“魂”,勇担“双谋”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首先,青年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致谋复兴,坚定“四个自信”,坚守“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基本底线,牢记五四青年学生坚守“国家底线不能破”的决心和“为国为民奉献”的恒心。其次,青年要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新时代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高校要积极开展“显”“隐”性课程,以“五四爱国事迹和精神教育”增强青年主人翁意识,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引导青年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方向相耦合,把个人理想汇入到社会理想中。最后,青年要把“爱国为民”的情怀植根于社会实践中。青年要立足于自身岗位,在学校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双创”意识,学有所成后要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实践行列中。

(二)弘扬五四爱国精神,青年要坚守信仰、树立远大理想

坚守信仰、树立远大理想是青年勇担使命的核心要求。习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回顾中国五四以来的百年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实践中,把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把中国人民从贫困中解脱出来,让中华民族再次富强起来。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要牢记历史经验教训,要清楚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划时代意义,“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以及建设现代化强国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一致性。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增强“四个自信”,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补足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力量。首先,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挥“五四爱国精神”的教育作用,增强五四精神的感召力和教育效果。其次,要结合全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特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把“五四爱国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历史表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做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最后,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要清楚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青年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理想,勇担民族复兴使命。

(三)弘扬五四爱国精神,青年要实干奋斗、培养过硬本领

实干奋斗、培养过硬本领是青年勇担使命的应有之义。“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奋斗是青年实现理想、担当使命的“不二法门”。奋斗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敢于创新。五四青年学生“敢冲敢干”,始终充当革命运动的冲锋队;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年创造性地发扬“五四爱国精神”,在改革中“敢闯敢创”,始终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为中国发展开拓出一片蓝天;新时代的青年更要牢记、传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不忘初心,敢于做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要知行合一,积极投身到强国建设实践中,踏实肯干,为国家发展、个人发展而拼搏。首先,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实现人生理想和担当时代使命中,青年要在学习中长见识炼品格,在工作中长才干练本领,使得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能紧跟时代发展。其次,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他号召青年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积极参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习总书记在五四百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奋斗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最后,深入基层,参与实践。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他以青年时期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生涯,勉励新时代青年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自我锤炼,练就过硬本领;鼓励青年要敢闯敢干,勇担“双创”大旗,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

[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4-0012-07

*本文系2019~2020年度华南师范大学“挑战杯”金种子培育项目“融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研究”(项目号19MYKA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秋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631

【责任编辑 杨 中】

标签:;  ;  ;  ;  ;  

“五四爱国精神”的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